情境·教材·试题
——新高考文言文简答题考查特点及备考策略

2021-12-28 12:44广东常凤媛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1年6期
关键词:简答题文意主观题

广东 常凤媛

文言文简答题是近几年高考改革在新高考卷中出现的新题型。这道题在翻译并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指向对文本深层次、多角度的理解能力的考查,可以很好地呈现学生的思维活动,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或将成为较稳定的题型。我们须充分重视。

一、文言文简答题考查特点

从2020年、2021年新高考卷和各地适应性考试中出现的文言文简答题来看,其重点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具体来说呈现以下特点:

1.对于叙事性文言文,简答题侧重考查事件成因。

从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卷的“韩信死后,萧何得到皇帝封赏,众人祝贺,为什么召平却为萧何感到担忧?请简要说明”,到2020年新高考Ⅰ卷“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和新高考Ⅱ卷“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诀妻子’?请简要说明”,这三道简答题呈现高度的一致性,均指向对情节的理解,且都在人物行动的原因上设计问题。不是句意层面的“他做了什么”,而是文意层面的“他为什么这么做”,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深层理解能力,这就与仅是“知其然”的翻译题有了明显区分,对学生思维素养的考查也更进一层。

而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演练中,“文末说到霍光最终一举清除政敌,其政敌最为严重的罪行是什么”一题,可变形为“霍光为什么可以一举清除政敌”。题干中的“最”字需要特别注意,学生需要在梳理其政敌的罪行后进行权衡,判断哪个是“最为严重的”。2021年新高考Ⅱ卷“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一题的设问点也在于对原因的分析。

这种考查方式之前也有出现,如2004年上海卷28题“从全文看,为什么李广‘如此焉可也’,却又‘不可以为法’?(用自己的话回答)”,2008年湖南卷14题“文中说‘及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及’,请根据文意,说明‘惟公不及’的原因”。

2.对于议论性文言文,侧重考查句意和作用。

2021年新高考Ⅰ卷文言文最后一段为议论段,基于此设置简答题,“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一题设问点在对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上。而2005年上海卷23题“根据文意,‘笔奇’(‘笔翻空则奇’)、‘词畅’(‘词旁搜曲引则畅’)的含义是”,2006年上海卷21题“文中为什么要将白居易与贾谊相比?请联系全文加以说明”和2007年上海卷26题“作者写作《酌古论》的用意是什么”也有类似考查。

二、文言文简答题考查特点原因分析

综观以往的文言文简答题,我们可以看到对分析具体事件能力的重视以及考查理解分析重点语句的趋势。这种命题特点与以下原因有关:

1.《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

新高考试卷是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指导下命制的,符合“一核”“四层”“四翼”的要求,文言文简答题也不例外。

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新高考试题中出现文言文简答题,可以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2020年新高考Ⅰ卷文言文简答题,既考查了考生文意理解的能力,也能让考生感受到优秀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

文言文简答题侧重从“为什么”等角度的考查,与断句、文意理解、翻译等题目在“是什么”层面的考查相比,更加体现文言文考查思维的递进,是对考生“应对问题情境的需要”“对新信息的加工处理”“形成对新信息的准确判断、分析与评价”素养的考查,也是对“采用严谨求真的、实证性的逻辑思维方式应对各种问题”的科学思维的考查。

而从考查内容来看,高考语文的关键能力之一——阅读能力也相应要由注重精读转向强调精读、泛读等各种阅读策略的灵活运用,由注重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接受能力转向侧重对文本传递的各类信息的审视阐释能力,也就是说,既要准确理解文本的字面意思,又要对其深层含义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2.教材重要性的体现。

高考属于选拔性考试,考查将课内知识应用于课外的迁移能力,以及在新情境中合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科相关能力,高质量地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思维方法和学科相关能力,最初是通过学习教材内容获取的。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分析角度,便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如人教版必修①《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的练习题:

细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晋、秦两国为什么围攻郑国?

2.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的?

3.烛之武用哪些事实和事理说服秦伯退兵?其中哪一点最关键?

4.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

这四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细读”。不难发现,这几个问题均与新高考试卷文言文简单题有相似之处,均着眼于对具体事件的分析能力。人教版必修②《兰亭集序》课后有一道练习题是“‘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考查对句意的深入理解。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在《阿房宫赋》《六国论》等经典篇目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文章中借古讽今的手法,感受作者写作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三、文言文简答题备考策略

1.强化情境意识,在情境中理解文意。

理解文言文文意固然需要熟练掌握语法现象,但更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础上形成并进入其营造的语境,进而思考人物行动、作者评论背后的深层逻辑,否则易出现误读和误判。以2021年新高考Ⅰ卷文言文简答题为例,第一问“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指向的是文意,重点词语为“表”“景”,前者可关联“表率”,后者可关联课内文言文《过秦论》中“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的“景”,但“表”与“景”两词之间的关联较为少见,考生可能很难较快找出两者的关联,此时务必考虑语境对词意的限制和提示作用,该段完整的表述为: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该段为司马光对贞观年间君臣相关事件的议论,第一句为道理论证,第二句为事例论证,第三句是以“是”为标志的表示结论的判断句。三句话构成紧密联系的整体。“君者表也,臣者景也”的大意可以由前文的“君明臣直”、裴矩在两朝的不同表现以及后文的“表动则景随”推理得出(前者动,后者随,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可谓大矣)。再结合段首的“臣光”(可关联《陈情表》“臣密言”)可知,该文的写作对象应为当朝皇帝,其写作意图自然显现,第二问也迎刃而解。

而解答2021年新高考Ⅱ卷文言文简答题,需要对“两国边境之间,稍微得到了休养生息”这一和平局面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由于涉及文字较多,可以采用划分区间、概括大意的方式解答。

2.回归教材,重视经典试题。

从前文分析来看,文言文简答题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新高考Ⅱ卷古代诗歌阅读主观题“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同样出现了对理解句意的考查。另外,教材中文言文与高考试题有时会有跨题型的迁移和呼应。如人教版必修⑤《归去来兮辞》课后练习题“陶渊明诗文的艺术特点是‘平淡自然’。前人说此赋‘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请从情感表达和语言运用两方面谈谈你的理解”,与2021年新高考Ⅰ卷古代诗歌阅读主观题“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就提醒我们在备考阶段要适当关注教材古代诗文单元中的主观题,而在新教材全面覆盖后也要对旧教材的主观题设问方法进行适当的练习,并且充分重视新教材中的相关题目。这既是对教材的尊重,也是备考的现实需要。

而对经典文言文简答题的重视同样重要。在保留文言文文意概括客观题的前提下,主观题很大可能会从对事件原因的梳理、重要信息的概括等较为浅显的题目进一步延伸,出现对思维要求更高的题目。某种意义上来说,从2020年到2021年,新高考卷文言文简答题的变化已经彰显了这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重视经典高考试题中文言文简答题的不同题型。如2006年上海卷26题“你对文中‘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朘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这句话的思想意义有何评价”,2020年天津卷13题“请概括陆游、叶梦得二人对家风的要求有何异同”,练习这类试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避免在同质化试题上用时过多,出现新题型时措手不及。

猜你喜欢
简答题文意主观题
浅谈高中政治“认识类”主观题答题技巧
极坐标方程主观题考点分析
高考政治主观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参考答案
浅析高考化学简答题的应答策略
高中英语阅读技巧培养——简答题(阅读表达题)
勿让“排他性”判断遮蔽语文纯粹的美
高考生物简答题的常见解题错因及应对策略
概述中考物理简答题的类型及解法
例析诗歌鉴赏主观题解答五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