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将心事付“流水”,举一类三觅方法
——由流水这一意象联想到诗歌意象鉴赏题复习策略

2021-12-28 07:20贵州马富野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1年4期
关键词:物象流水意象

贵州 马富野

中国诗学一向重视“意”与“象”的关系,亦即“情”与“景”的关系,“心”与“物”的关系,“神”与“形”的关系。

《周易·系辞》已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南朝梁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诗的构思在于“神与物游”,登山观海总溢情;明代谢榛《四溟诗话》说“景乃诗之媒”;清代王夫之《姜斋诗话》中说“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则自有灵通之句,参化工之妙”;直至清末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强调触景才能生情,有物才能有思,情感的生发和流露,多是外界的事物引起的。移情于景,存心于物,凝神于形,寓意于象;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选定一个具象,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并创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让作者的情感在其中纵横驰骋。

那么,何为意象?意象就是客观物象,是由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体;简而言之,意象就是凝聚了作者情感的物象,亦即诗歌中具体的人、物、景。举一个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经常会谈到的例子,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历经岁月更迭,时间变迁,依然能引起人们对羁旅天涯远离家乡的情感的共鸣,这就是意象的伟大之处,有着不动声色却异常强大的力量。作者用一组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组合成一首小令,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自然景观和客观事物都是生活中的常见之景,但此时此刻这些景物全部染上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羁旅天涯又一事无成的伤感、落魄潦倒人生理想难以实现的忧伤,种种复杂而又矛盾的情感与这些景物融合,使人们在看见这些事物的同时就能看见作者的内心。因此,意象的了解、学习、分析在古典诗歌的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和不可忽视的意义,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积累诗歌鉴赏基础知识的同时对意象进行宏观概括,对意象题所涉及的领域和范畴及题型进行顶层设计和具体操作分析。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意象读懂古典诗歌,教师在复习诗歌时应该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利用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意象来进行教学和训练。接下来,笔者以古典诗歌中的经典意象——流水为例,从意象的本身特征、象征意义、社会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中国古代文人常醉心于水,灵动、柔软、浩瀚、广阔的水激发了他们内心的创作热情,也引发文人们因不同的人生境遇而赋予流水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交流、鉴赏、研究“流水”这一伟大意象的深广内涵,对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鉴赏题具有重大借鉴意义和现实参考价值。

流水具有阻隔两岸、让人难以跨越的特点,因此,古典诗词中的流水常常是相思不得的痛苦的象征。如《诗经·小雅·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作者借阻隔两岸的流水鲜明地表达了有情人相见之难、难见之恨。

流水具有柔软、细腻、悠长的特征,故而古代文人也常借助流水来表达绵绵不绝的离思愁绪。如李煜《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借流水悠长的特征将自己无形的亡国之愁、失家之悲化作有形的绵绵不绝奔流的一江春水,无穷无尽,日夜不息,愁绪不止。又如著名词人李清照在《一剪梅》中写道:“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词人借飘零的落花、自在流动的河水来抒发相思之苦、多愁善感之怨、离恨之深,从而引发读者的共鸣。

流水具有宽阔、深邃、一望无垠的特点,古代文人借此表现深情厚谊。李白《金陵酒肆留别》中抒发了“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的壮阔情感,借滚滚东去的长江之水来表达与好友的深厚情谊。再如李白《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将无形的深厚情谊化作有形的潭水,具体而形象,真实而自然。

流水具有运动性、动态化的特点,文人们常借此表现时光易逝、光阴难再。自春秋战国时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开始,滚动的流水承载了时间逝去的意义,汉乐府民歌《长歌行》中有“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李白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用奔流的黄河之水比喻时光之易逝。

流水具有相对永恒性和不可磨灭性,古代文人常借山水与人对照,表达山水永恒、人生无常的特征。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明代杨慎在《临江仙》中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表达历史兴衰之感,人生沉浮之慨。

通过上述对流水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分析,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对于意象在古典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可以从意象本体特征、象征意义、社会性三个方面去分析,比较全面地掌握意象的本质特征和深刻内涵,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轻松实现对古典诗歌意象类试题的掌握。

一、抓住意象特征,“顺藤摸瓜”

意象,作为倾注作者情感的物象,带着物象最原始、最本真的状态和特征,我们要在发现与观察中去认真思考和总结,寻找二者之间的联系。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备考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物象的特征,打开解题思路、发散思维。如李清照在《一剪梅》中写“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句中用了“雁”“月”“锦书”这三个意象,根据大雁这种季节性候鸟的迁徙特征、月亮象征圆满团聚的特征以及锦书表现相互关心、相互问候、传递信息的特征,可以联想到作者思念丈夫,渴望家人团聚,但又不能实现的惆怅、幽怨。

【试题链接】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词人通过“寒灯”“晓雪”“断漏”“斜月”几个意象,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根据四个意象各自的特征,灯“寒”、月“斜”、漏声“断”,清晨雪花飞舞,军中的“清笳”声残破、混乱,可以体会到一片悲凉清冷之感。

二、透视意象本体,“看菜下饭”

寄托作者情感、凝结作者心血的物象,有着深厚的时代背景、人文底蕴、传统习俗的印记,这就需要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意象的象征意义和深刻内涵,从而实现对意象的实质化解读和有效性分析。如曹植的《白马篇》:“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良弓”“楛矢”不再是单纯的作战兵器,而是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象征。

【试题链接】

野 歌

李 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诗歌的首联用了“弓”“箭”两个意象,乍一看像是在表现一个人的射箭技艺高超,实际上是指对建功立业、实现宏伟抱负的渴望。

三、联结意象意义,“登堂入室”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源头之一,《离骚》以“香草美人”的传统表达心迹,这一意象也蕴含着一定的社会意义。除去本身特征及象征意义外,意象还具有深广的社会内涵,有着一个时代的记忆和标志。如白居易的《羸骏》“骅骝失其主,羸饿无人牧”,用宝马失去主人、宝马饥饿无人喂养来暗指作者有才华却得不到重用,有能力却没有可施展的空间。

【试题链接】

梦寻梅

方 岳

野径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
马蹄残雪六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
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
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

“烟雨蓬茅”是隐者生活的象征,“金貂”“玉华”分别是汉代的宫饰和唐代的宫殿名,象征功名富贵,“野径”表现远离政治中心,“黄叶”“青灯”“药草”“桑麻”表示悠闲、自得其乐的生活,本诗表现了作者宁愿终生隐居乡间,与梅花为伴,也不愿意追求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志趣,展现作者志趣高雅、品性高洁的德行修养。

猜你喜欢
物象流水意象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如何与物象相处
流水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意象、形神
流水有心
前身寄予流水,几世修到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