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雄
【摘要】名著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象征,阅读名著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近距离接触大师,品读名著,从名著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实现个性发展,开启智慧之门。本文将从阅读教学中设置名著导读的意义及策略出发,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生;阅读教学;名著导读;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01—0140—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规定,初中阶段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年阅读二三部名著。”而且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这一规定不仅在阅读量方面做出了要求,而且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等方面做出了要求[1]。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名著导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可谓好处颇多。
一、阅读教学中设置名著导读的重要性
1.顺应改革发展,提高教学效率。我们知道,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增强语文素养的关键部分。事实证明,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仅凭课内有限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引入名著导读[2]。文学作品的语言具有示范性,学生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有助于提高语言积累和阅读能力,而名著可以称之为文学作品的典范。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设置名著导读,不仅顺应了语文教学改革,而且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2.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写作能力。名著是标准的语言艺术作品。通过大量阅读名著,能够增加学生的文字感受力,刺激学生的语言感知力。长期坚持下去,能够使学生掌握语言规律,培养语感。
此外,学生在阅读大量名著的同时,能够积累可观的词汇量,慢慢形成个人的语言思维,提高写作能力。名著中的选材、构思、立意、描写方法等,都是作者经过反复推敲后的结果。学生在名著的熏陶下,会不知不觉提高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最终提高写作能力。
3.陶冶学生情操,锤炼学生品质。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这与当下一些充满暴力和思想萎靡的网络小说截然不同[3]。名家们在创作时,往往将人物的思想、品德、理想不留痕迹地渗透到故事情节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锤炼学生的品质,使学生意志品格变得更加坚韧和顽强。
此外,名著中深刻的思想,也为提高学生的个人品位和人生阅历奠定了基础。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可以游走于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物,品尝到人间的酸甜苦辣,这对提高学生的个人品位和人生阅历具有重要作用。
二、运用名著导读课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
1.教会阅读方法,激发阅读兴趣。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说激发阅读兴趣是积极阅读名著的前提,那么教给正确的阅读方法就是开展广泛阅读的基础。名著导读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去阅读整本名著,因此教师在传授阅读方法时,就应该着眼于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一部经典名著往往需要阅读几遍才能体会其中的精髓,这就需要学生在不同时期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包括精读、略读和速读等。
此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勾画批注的方法。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的过程中有不懂或者有灵感的时候,应该及时勾画和批注,这样才能做到边读书边思考。但是勾画不是简单地随便乱画,勾画的内容应该是文章的疑点或者重难点。批注的内容可以是自己当下的思考、感想,也可以是对文章结构、内容、写作手法的总结。
2.开设阅读课程,保证阅读时间。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学习压力比较大,学习任务比较繁重,此时如果仅仅依靠学生的自律往往起不到较好的阅读效果。运用名著导读提高初中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和学生长期坚持下去,而保障学生的阅读时间是重中之重[4]。对此,教师应坚持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以课内带动课外,帮助学生规划好阅读时间。教师可以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学生快速进入阅读状态,在阅读课上有所收获。长此以往,学生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加课外阅读兴趣。
例如,在教学《孔乙己》一文前,笔者利用星期四下午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要求学生在不懂或者有想法的地方做出标注,至少标注3-4处。如此做就是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实现阅读后的思考,做到“好好读书,细细读书”。因为有了上面的步骤,学生对《孔乙己》有了初步感知,上课时更易于抓住主题。
3.通过故事导读,激发阅读兴趣。每一部名著都有比较精彩的章节,让人读后欲罢不能,流连忘返。教师在名著导读时,可以选取这样的精彩片段,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朝花夕拾》这部名著共有十篇文章,有的写人,有的叙事,有的议论,其中写人的文章生动有趣,更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时,教师如果把静态的精彩片段推送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往往起不到很好的阅读效果。如果教师将这些精彩片段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听,学生一定很感兴趣,想知道书里的其他部分都写了什么,并在课后积极主动阅读。又如,《五猖会》一文中记叙了作者小时候去看五猖会的情景。想到恰逢如此盛大的庙会,作者兴奋得不得了,结果正要出发,父亲却命令其背书。等作者在父亲面前“梦似的”背完后,对去看庙会也提不起兴趣了。这篇文章虽然语言简单,但把孩子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把人物的心理刻画得十分到位,以这篇故事化的文章作为导读,往往能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4.运用影视资源,激发阅读兴趣。如今,很多经典名著已经被翻拍成影视作品,这就为教师开展名著导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个别影视资源为了达到戏剧冲突和迎合大众口味的目的,往往和原著存在一定差异。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比较名著和影视作品之间的差异,包括两种艺术作品的优点和缺点,让学生写读后感,进一步深刻感知名著[5]。通过比较学生意识到,影视作品通过声音、画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视听感受,但是文字作品帮助我们发散了思维、拓宽了想象空间,带我们更直观地感受优美的文字。可以说两者各有所长,但是影视作品永遠不能取代阅读经典名著的感受。
例如,看了《西游记》的电视剧版本,学生会产生阅读原著的强烈愿望;看了《红楼梦》的电视剧版本,会急切地想读黛玉的诗。此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契机,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保证学生的阅读量。
5.多元评价方式,激发阅读兴趣。在名著导读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但是反观单一的评价方式发现,这种评价方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对此,教师要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激发阅读兴趣。
在读完一本书后,学生一定有很多想法和观点希望与人沟通、交流。此时,教师可以组织一场读书交流会,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读书交流会的形式可以丰富多彩,包括知识竞赛、快答快问、辩论赛等等。但是,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评价语言需要中肯、正确,及时发现学生观点中的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对于学生观点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要足够宽容,肯定学生另辟蹊径的同时,给予正确引导。这种交流可以使学生及时抒发自己的感情,汲取他人的阅读成果,拓宽视野。
总之,名著导读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一定要正视名著导读的重要性,在阅读教学中科学运用名著导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龚鸣.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探究性学习探析[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1):86.
[2]魏影.初中语文名著导读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10):56-58.
[3]李彦景.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探究[J].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178.
[4]蒋敏.初中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困境及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5):40-43.
[5]王君.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生名著阅读兴趣培养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7):79.
(本文系2019年度武威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运用名著导读课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WW[2019]GH152)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