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2021-12-27 00:45卢永洲
甘肃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指导策略角色定位课外阅读

卢永洲

【摘要】阅读品质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其培养需要经过一个比较漫长的实践过程。虽然目前的教材对此进行了相应的安排,但课内的训练远远达不到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目的,还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来支持。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当好“演员”“导游”“贴心人”和“设计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选择“好”的读物,教会正确的阅读方法,协调家长做好家庭课外阅读辅导。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提升他们的阅读素养。

【关键词】小学;课外阅读;角色定位;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01—0064—0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1]。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PIRLS)认为:“阅读素养是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应该掌握的最重要的能力”。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一年级就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在高年级,每单元前安排了阅读提示,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有“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等栏目,还设置了“阅读链接”“快乐读书吧”,来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但对阅读素养的培养来说还是显得单薄,还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来支持。笔者认为,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教师应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展阅读,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当好“演员”,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第一位的,尤其对阅读基础薄弱的学生更应该培养阅读兴趣。首先,根据孩子喜欢看动画片、童话故事等特点,及时推荐与之相关的故事书,吸引学生将看电视的兴趣转移到阅读上,再给学生推荐《四大名著儿童连环画》《中国成语故事连环画》《北宋杨家将》《上甘岭》《鸡毛信》《小八路》等经典图书,潜移默化地注入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其次,充分利用班队会、大课间活动、社团活动等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讲一些情节生动的故事,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抓住学生渴求阅读的机会,及时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再次,给学生及时分享阅读体验。“敬其师,效其行。”教师在小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崇高的,其一言一行都深刻影响着学生。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就要当好“演员”,把自己喜欢读书的一面充分展露给学生,在课余时间或平常与学生的接触中,有意或无意地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读书兴趣。例如,课余时间,教师在教室里一边阅读一边将有趣的情节与学生分享,激起他们的读书欲望,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外活动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图书室阅读。通过教师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就会自热而然地爱上阅读。最后,搭建阅读展示平台。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很不稳定,为了强化巩固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指导、组织学生开展“我的故事,我来讲”的读书分享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自己阅读成果的平台,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的阅读行为,在“快乐读书吧”中张贴学生的照片,颁发“小书虫奖”以资鼓励。这样,不但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功,收获成就感,还给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带动其他学生参与阅读活动,营造了读书氛围,增强学生阅读的信心和积极性。

二、当好“导游”,指导学生选择阅读书籍

教师要发挥铁杵磨成绣花针的功夫,在课内勤导、会导、导好。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用心找准与课外阅读产生联系的切入点。如,在指导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后,紧扣学生心理,及时推荐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不动声色地进行诱导,让学生的未知欲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把热情转移到课外阅读上。

进入信息化时代,各种书籍浩如烟海。教师要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读,读“好”书,读有益的书,不能只追求数量。结合学生的阅读基础和性格特点推荐适合阅读的书籍。例如,对低年级学生,推荐《中国神话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亲爱的笨笨猪》《安徒生童话》等浅显易懂的童话、寓言、彩色绘本等读物;向中年级的学生推荐《三毛流浪记》《增广贤文》(国学)《严文井童话》《一千零一夜全集》《中國寓言故事》等中外名著选本、人物传记和科普读物;向高年级的学生推荐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文学读本,使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培养健全的人格。此外,教师应将推荐学生阅读的书目分为“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两类。“必读书目”可以师生共读,“选读书目”就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阅读基础及题材,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书目。读书量大的学生,随着语感的逐渐形成,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也随之提升。推荐阅读《朱自清散文全集》《冰心诗文集》《杨朔散文选》等名家佳作,这些文章短小精悍、清新厚重、感情淳朴、内涵丰富,能够引发学生联想,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当好“贴心人”,教给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教师应做好学生阅读指导的“贴心人”,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堂教学完全是为课外阅读打基础的,课内教学是能力培养,课外阅读是能力运用。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首先向学生介绍该书主人公的情况:保尔·柯察金是一位身体残疾却奋斗不止的人,他的事迹不仅鼓励了原苏联几代人,也激励着中国好几代人克服困难,不畏艰难险阻。在引导学生了解了作者的情况后,指导学生阅读故事,对文本进行初步的感知。然后提出问题:1.这本书里主要写的是怎样的故事?如何用最简单的语言进行概括?2.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很快地了解本书的主要人物和主要内容?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白了阅读长篇作品的方法。然后顺利地归纳出阅读的一般方法:了解作者——阅读故事简介——阅读目录。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能在面对比较长的作品时,一下子抓住要点,决定这部作品是读还是不读,是读全部还是读部分。

在课堂阅读指导中,教师还应该训练和指导学生掌握选读、精读、速读等方法。教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自己感兴趣的词语、句子甚至段落进行摘抄或勾画,或者进行注释、评论,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当好“设计师”,让家长融入课外阅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家庭是学生的校外阅览室。教师就应设法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明白课外阅读的意义和作用,介绍一些简单易行、可持续进行的阅读方法,让家长融入课外阅读,督促孩子在家里多读报纸,了解时事;背诵古诗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节假日和寒、暑假读一些篇幅较长的名著,提升读书品味。实践说明,家长的融入是至关重要的。组织家长进行每日的“亲子阅读时光”“睡前读一读、听一听”等打卡活动,通过家长给孩子读唐诗、三字经、百家姓、经典成语故事、名人传记等,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提高了孩子的专注力和听觉能力。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中养成坚持读书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助于学生的写作;组织、提倡家长带孩子逛书店,感受读书氛围,碰到喜欢看的书,要耐心地坐在孩子身旁,陪孩子看完,如果特别喜欢的,给孩子买回家精读。建议家长根据教师的安排,与孩子共读一本书,共谈读书心得,共写读书笔记,养成学生读书必想、读书必写的好习惯。通过家校配合,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达到培养孩子阅读素养的良好效果。

总之,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作为语文学习的核心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艰巨任务,学校的课堂教育只能作为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供方法技能、提升阅读素养的平台。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准确熟练教授课程文本材料的同时,着眼于学生阅读能力的终身发展,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煜程.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研究[J].小学时代,2019(10).

编辑:徐春霞

猜你喜欢
指导策略角色定位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需求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