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欣欣
摘要:本文从“美育”的定义及“美育”在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地位入手,通过小学音乐课堂中情感部分的挖掘,以“教唱”环节中表情记号细微变化的提示、对歌曲歌词具象的解释、对歌曲创作背景及人文内涵的展示、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等方面来探讨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中“美育”渗透。
关键词:美育;审美教育;小学音乐
一、“美育”的背景
根据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分成的六个期,即萌芽期、初创期、建设期、曲折发展期、停滞期和繁荣期中所提到的涉及“美育”的内容,“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我认为对于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中“美育”问题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音乐教育的研究,其最根本的任务和目的是要总结、梳理和研究学校音乐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文件、纲领、某个时期所产生的思想等,尤其是不同时期观念上的转变,能够发现其发展的一般规律,并要在这基础上得出以更好发展当代学校音乐教育的方法和理论。
在新的历史时期里明确地将美育作为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可以这么认为,音乐与人们的生活最贴近,而音乐所表达出的情感,即音乐的情感性最易动人,把情感教育作为主要教育手段的美育在培养人的情感态度、创造力和性格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音乐教育中的情感的培养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
二、“美育”对于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地位
在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处于萌芽期(1901-1919)时,首次将美感教育列入学校教育宗旨之中,也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创举是在1912年9月,民国政府将蔡元培先生提出的德、智、体、美四育的教育方针作为政府的教育宗旨。初创期(1919-1949),“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使得“美育”逐步受到重视,此时学校音乐教育开始起步。在曲折发展期(1957-1966),我国的教育方针不包括“美育”。一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繁荣期(1977-2000),学校音乐教育得到了恢复。90年代,“美育”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得到全面的确立,学校音乐教育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繁荣局面。
可以看出只有将“美育”纳入教育方针,并在实施以其为主要内容的音乐教育上给予充足的支持,音乐教育才能较好的发展。而要是忽视了“美育”在学校音乐教育乃至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反之采取重“智育”而轻“美育”的观念,或是没有明确的方针和具体实行的措施加以规定,那么就会使得所进行的音乐教育将成为缺少“美育”的不完全的音乐教育。
三、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中的“美育”渗透
在现今的小学音乐课堂中应始终贯彻着审美的教育。我认为,对于审美力的培养及情感教育,就是寻找到音乐中最自然最易触动人内心的情感的那一部分音乐,并利用它激发人们产生各种感情上的共鸣。不仅如此,对于审美者,思想的遨游又会因为音乐的波动在音乐审美上得到精神上的愉快,这些想象和联想的空间,在音乐教育的层面上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人们常说,审美教育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这种情绪性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
以小学音乐课来说,除了要求学会基础音乐知识之外,对于歌曲中的情感的挖掘则成为有关审美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接下来我就以小学音乐课堂中情感的教学来谈谈如何在小学音乐课中体现“审美的教育”。
(一)通过“教唱”环节中表情记号细微变化的提示,引导学生感知演唱歌曲的美
我认为在一首歌曲的基本演唱技巧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后,歌曲的情感表达就成了歌曲中一项较为艰巨的任务。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其最完美的表达形式就是情感,而在现今的教育方针中,“美育”作为极为重要的组成,可见情感的教育对于中小学音乐教育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我认为音乐中的表情记号,旋律进行时产生的休止符号,都是真实地把握了乐曲的生命运动和情感起伏的。作曲家将情感赋予了曲子中,就需要我们去挖掘歌曲内的情感。那么学生如何在后天的学习和实践中去寻找呢?
例如在小学人音版四年级下册《西风的话》中,歌曲的力度记号就运用的十分细腻。这首歌曲共有四个乐句,乐句较为规整,每个乐句都采用了相同的节奏。而力度记号在这短短的四个乐句中就有着不同的变化。歌曲的开头,由mp的力度开始演唱,表现出作者此时内心的平静,从一个很平和的心态开始叙述自己过往的事。随着旋律的起伏,第一乐句做了一个渐弱的力度变化,整个乐句都处于一个较弱的力度状态。承接第一乐句,第二乐句以p的力度记号开始,随着旋律的走向逐渐增强。表达作者此时感叹时光的流逝,孩子们已经变胖又变高。第三乐句集合的所有情绪的高点,以f的力度演唱,表达此时已是成熟的秋季,池塘里的荷花变成了莲蓬,而我们却没发现时间的流逝,感叹时光的短暂。第四乐句的变化则是慢慢地渐弱减慢,告诉大家“花少不愁没颜色,我把树叶都染红”孩子们长大了,虽然丢掉了孩童时期的天真烂漫,但也获得了成熟,所以不必要太惋惜。配合着歌词的情感和寓意,这首歌的力度记号运用到恰到好处。而对于四个乐句的一段曲式的结构,这种力度记号也做到了“起、承、转、合”呼应了歌曲的情感。可以看出,作品中这几个小小的记号是作曲家对于曲子表达的感情寄托,学生在演唱中只有严格按照谱面记号方能很好地表达出歌曲所要的情感,才可以在演唱好曲子的前提下,还能从情感上感受到作曲家要表达的东西,进一步达到在歌唱时感受音乐,把自己最真挚的情感寄托于音乐中。
(二)通过对歌曲歌词具象的解释,引导学生品味叙述歌曲的美
一首歌曲的情感除了能通过旋律的起伏来熏染人以外,还能更直观的通过歌词给予人情感的引导,从歌词中我们也能寻找到属于这首歌曲的美。例如在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小溪流水响叮咚》这一课中,引导学生理解歌词成为这一课一个很重要的“美育”渗透。我以一段清脆的叮咚流水声引入,让学生观看小溪流的图片:“美丽的小溪姑娘在做些什么呢?”有些同学会说小溪姑娘在唱歌、小溪姑娘在跳舞等等,运用拟人的手法让学生更為形象的认识小溪。之后带着学生轻声朗读歌词,从歌词中感受到了小溪的活泼快乐的形象,与周围的景物和人和谐愉快的相处,最终快乐的汇入大海。给学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情感,从歌曲中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歌声来表现出小溪姑娘的形象,用歌声来寄托对祖国的深情爱意,让学生在这首充满田园风格的儿童歌曲中感受到歌曲的诗情画意,感受到祖国的美丽河山,从而达到了音乐课堂的“美育”渗透。
(三)通过对歌曲创作背景及人文内涵的展示,引导学生体会创作音乐的美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除了在音乐技能方面的训练外,应引导学生多读书,尤其是人文社科方面的书籍,以提高综合素质。例如在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中《新疆舞曲第二號》中,让学生体验新疆音乐的歌曲风格成为本课的重点。而如何让学生了解新疆的歌曲风格特点呢?这就要从新疆这个地方的人文背景入手。众所周知,新疆人民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通过学生查阅有关新疆民族的人文历史,观看有关的新疆舞蹈视频,感受新疆手鼓带来的韵律美,体验新疆舞蹈所带来的体态美、了解新疆山水的风景美、品尝新疆水果的香甜美,全方面地认识新疆之后才能体会到歌曲中所带来的歌曲美感,才能中切分节奏中体会到新疆手鼓的韵律,从歌曲旋律走向中体会到新疆的韵味。
当学生了解歌曲的人文背景和了作曲家的创作背景之后,对于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就可以较为正确的把握。
(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悟音乐之美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能够欣赏懂得音乐,这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离开了这一点,就谈不到完满的教育。在语言已经穷尽的地方,音乐才开始它起作用的领域。”是的,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全面的理解音乐、懂得音乐并且欣赏音乐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达到课堂中“美育”的渗透。
例如在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龙里格龙》这一课上,为了让学生更为深入的了解京剧音乐,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我在这一课中做了许多的准备。首先在上课前,我运用了京剧念白当中京白的方式来进行师生问好,学生不仅学会了京剧中的京白,也体会到了京剧的韵味,为本课学习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而在课堂的学习中,我制作了精美的PPT,出示了穿着各种京剧戏服的人物图片,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的了解京剧。从图片中的京剧脸谱引申到了课堂教学实物的展示,带来了制作精美的脸谱,让学生带上脸谱,扮演者不同的京剧角色,体验当一回京剧小演员的感觉。紧接着学习几个京剧的亮相动作,让学生通过舞蹈动作感受京剧的韵味,体验京剧的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和体验中爱上京剧,爱上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
如今,“美育”作为教育内容中的一个分支,更是音乐教育的重中之重,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而从中国学校教育的研究来说,“美育”在现今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在过去100年中的发展都证明着:只有重视“美育”,只有每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将对学生的审美心理培养贯穿在整个音乐教育中,才能真正地达到培养“人”的教育目的。总之,以“美育”为音乐教育的核心,以情感的教育为音乐教育的本质,音乐教育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润洋.关于音乐学研究的若干问题思考[J].人民音乐,2009(1):7.
[2]吴巧娥.浅论音乐教育与学校美育工作[J].成才之路,2010(20):2.
[3]马达,陈雅先.中国音乐教育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展望[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3,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