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哲理性散文自读课文兼具散文和议论文的特点,应选用散文和议论文的教法,采用自读课文提纲挈领、主次分明、指引自读、点拨理解的方式,合理设计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步骤环节、流程模式,促使教学主次兼顾,收益丰厚。
关键词:初中语文;哲理性散文;自读课文;剪裁教法
哲理性散文又称议论性散文,蕴含哲理,给人启迪,其兼具散文和议论文的特点。教学哲理性散文自读课文需选用散文和议论文的相关教法,采用自读课文提纲挈领、主次分明、指引自读、点拨理解的教学方法。以《永久的生命》教学为例,阐释如何运用剪裁教学法执教这类课文。
一、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兼顾次要
哲理性散文以说理为主,要求观点鲜明、思路清晰。“作者往往将议论与记叙、描写、抒情结合在一起,以求让读者领悟哲理。”“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帶有感情的叙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考和联想空间。”可见,哲理性散文自读课文的教学目标主要在于理解作者的观点,理清行文思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富有哲理的语句。其他教学目标应视具体文章合理取舍。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是学生刚接触的哲理性散文,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初步认识哲理性散文。
课例一教学目标:
1.了解哲理性散文的特点,积累词汇和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写作思路,品味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理解作者观点。
课例二教学目标:
1.认识哲理性散文,了解其学习方法。
2.把握中心观点,理清行文思路。
3.学习写作方法,品味文章语言。
4.感悟生命真谛,收获人生启示。
比较两个课例会发现,课例一的教学目标比课例二的教学目标要简约集中,课例二的教学目标求全求多。两个课例共同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哲理性散文特点,把握作者观点,理清行文思路,品味文章语言”。
在两个课例中,理解、把握作者观点是议论文的教学目标,理清行文思路、品味文章语言则是散文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兼顾次要。
二、教学重点难点:攻其要害,顾及其余
“自读课的根本目标是训练学生自读的能力,教会学生自读的方法”,让学生把教读课习得的方法运用到自读课的学习中。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中,自读课作为中介,沟通教读和课外阅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课内、课外阅读能力。
课例一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的观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课例二教学重点:把握中心观点,理清行文思路。学习写作方法,品味文章语言。
课例一教学难点:品味富有哲理的语句,学会赏析语句的方法。
课例二教学难点:理清行文思路。品味文章语言。
课例一侧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课例二根据其相对全面的教学目标确定了把握观点、理清思路、学习写法、品味语言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两个课例的教学重点、难点都涉及了哲理性散文中议论文和散文的双重属性。教师的教学重点、难点需攻其要害,顾及其余。
三、教学步骤环节:主次分明,重难轻易
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自读课文的助学系统改革是教材的一个重要创新点。其目的是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引导其自学自得,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目标,使教读课所学知识、方法和能力得到有效迁移和拓展。”所以,自读课教学步骤环节的预设实施要着眼于学生的“自读”地位,着力训练学生的“自读”能力,促使学生将教读课所学知识、方法通过自读课学习有效迁移,进而拓展到课外阅读,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一)课例一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激趣引思。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简介作者;简介文体;自由朗读;积累生字;学生齐读。
3.熟读并分析课文:通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几层意思。第一部分(1段):先谈生命易逝,表现对生命的无奈。第二部分(2~4段):通过小草和牛犊具体表现生命的意义。第三部分(5段):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4.归纳总结:引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的名言激励学生。
5.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魅力。
(二)课例二教学步骤:
1.导入:铺垫蓄势,感知“生命”;校园取景,配乐导课;介绍作者。
2.读文:初读感知,理解“生命。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点表示情感的词语“可怜”“感动”“赞美”;齐读课文。
3.说文:精读细品,思考“生命”。
(1)找找亮点:预设并探究文章写法、思路、语言和主题的特点。
写法:欲扬先抑、直抒胸臆。
思路:层层深入、逻辑严密。
语言:富有哲理、善用修辞。
主题:观点明确、哲思深刻。
(2)议论焦点:引导学生从思路、语言品读文本。
思路:找出各段中心句组成一首小诗。
语言:赏析形象可感富有哲理的语句。
(3)谈谈疑点:解决预设的5个问题。怎样理解生命自身的不朽?“分开来”“合起来”分别指什么?个体生命遇到痛苦和不幸该怎么看待?怎么理解生命在“终于要凋谢”的花朵中“永存”?怎么理解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悟文:悟读内化,升华“生命”。再读课文,内化情理;创设情境,微写升华(依据文章主题写几个关于生命感受的语句)。
5.小结:总结梳理,点亮“生命”。引导学生小结学习收获;欣赏歌曲《怒放的生命》;教师总结,感召学生。
6.作业:拓展阅读,再悟“生命”。阅读冰心的《谈生命》;收集三句有关生命的诗词名句。
课例一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比较简约,教学步骤、环节简单明了。课例二教学设计新颖,教学容量大,教学活动多,教学步骤主次分明,重“难”轻“易”,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凸显议论文和散文属性的教学步骤环节,两个课例就着力突破,其余则简化处置,教学步骤环节主次分明,重难轻易。
四、教学流程模式:删繁就简,点面结合
“教读课是自读课的基础和铺垫,自读课是教读课的升华和实践。”在自读课课堂教学流程模式中,应凸显教读课阅读方法的运用实践,凸显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教给学生阅读策略,掌控课堂时间,调控课堂活动的开展,促使自读课课堂教学紧凑高效,主次兼顾。
既然是自读课,学生凭借已经养成练就的自读本领可完成预习,如了解作者、辨音识字、积累词汇等。学生在完成其它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等环节时,教师应该多花课堂时间着力突破落实。
课例一教学流程模式删繁就简,点面有机结合。既从面上顾及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又从点上突出并落实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课例二教学过程面大点多,辐射丰实。在“导入——读文——说文——悟文——小结——作业”的总体框架中,整堂课由6个部分组成,各个部分融入相应小流程,小流程紧扣主题,明显区分轻重缓急,删繁就简。
在预设模式里,两个课例都安排学生进行自读自悟,互动交流。在授课流程中,都能对课堂临时生成点拨理解,总结归纳。扎实基础,增强技能以保障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教学哲理性散文自读课文要选用散文和议论文相关教法,采用自读课文提纲挈领、主次分明、指引自读、点拨理解的教法,合理剪裁教学的目标目的、重点难点、步骤环节、流程模式,促使教学主次兼顾,收益丰厚。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課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八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肖培东.桃树蓄梦想,旁批巧助读——我教《一颗小桃树》[J].语文建设,2018(4).
[3]陈雪明.部编教材自读课教学新探[J].语文教学之友,2019(3).
作者简介:叶劲榕(1968— ),男,福建省南安市眉山中学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课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