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与“抗疫”精神融入

2021-12-23 02:46周探伟
时代商家 2021年35期
关键词:抗疫精神教学模式创新抗疫

周探伟

摘要:在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形成了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的抗疫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困难面前坚强不屈、全力抗争的精神,展现出中国人民顽强拼搏的坚定意志,为中华民族精神内核丰富了内涵,为高校思政课程建设提供了精神引领。将抗疫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既有利于实现高校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又利于引导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加深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为学生成长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提供精神保障。

文章从融合抗疫精神助推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出发,围绕以教师为关键主体推动抗疫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将抗疫精神融入教学过程实现课程思政精准育人以及拓展抗疫精神传播空间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三方面重点展开,以期对探索融合抗疫精神,实现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的方法与路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抗疫精神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既是一次严重的危机,也是一场巨大的考验。从疫情的大规模爆发到实现有效防控,体现出了中国人民顽强的拼搏精神,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放弃,以坚定的意志力和英勇的战斗力攻克难关,形成了抗疫精神。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孕育而生的抗疫精神,是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鲜活思想基础,为高校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撑。将抗疫精神融入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紧密结合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和自身特点,有利于实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让抗疫精神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学环境注入新的时代注解与精神内涵,促进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1]。

一、以教师为关键主体,推动抗疫精神融入课程思政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直接来源,坚持以教师为关键,推动抗疫精神与高校课程思政的融合,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和思想政治道德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夯实理论功底,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理论水平

教师是高校寶贵的人力资源,教学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授课效果,对于推动抗疫精神融入课程思政而言,增强教师理论功底水平,提升教师将专业课程知识与抗疫精神及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实现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目标。一方面,学校应积极为教师提供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时代精神相关内容的培训,提升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和课程思政能力,结合不同专业的自身特点与教学目标,建立完善的教师立德树人培训体系,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和调研工作。另一方面,高校可以结合抗疫精神内涵,积极开展典型案例教学与分享,通过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与抗疫精神内涵学习相结合,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与精神风貌,提升教师将抗疫精神元素贯穿到教学过程中的能力,推动教师积极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与宗旨。

(二)助力教师精准实现抗疫精神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

在对高校教师开展政治理论素质培训和时代精神普及讲解的接触上,结合抗疫期间涌现出来从事不同行业的人员的先进事迹,针对不同专业的教师进行深入细致的培训与提升。例如结合医护人员的抗疫先进事迹对医学、护理专业教师开展专业性课程思政培训,提升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的紧密度与相关性,增强课程思政的育人实效。又如结合疫情期间快递、外卖等服务业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及实例,对从事服务行业专业教学的教师就如何提升专业技术水平与为人民服务精神做专题培训,找准角度,推动实现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的思想引导效果,只有找到抗疫思想政治元素与教学内容的契合点[2]。

二、将抗疫精神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课程思政精准育人

想要积极推进学生对抗疫精神的体会与学习,就要从教学过程入手,建立融合了抗疫精神的完整教学体系,从抗疫精神中体现出的优秀品质出发,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形成完整且有效的教学过程闭环,促进课程思政的育人实效。

(一)将抗疫精神精准融入于教学设计

将抗疫精神融入课堂教学,既能充实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同时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一方面,深入挖掘抗疫精神内涵,提升课程思政科学性与人文性。抗疫精神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在面对疫情灾难时,参与抗疫的人们通过切实行动展现出来的道德品质,具有人格性、情境性的特点,因此,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首要任务就是明确将抗疫精神与学科知识进行链接的方法,通过疫情防控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动人事迹中寻找联系、汲取养料,提升学科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的契合程度。其次,通过回顾我国人民在历次抗击重大疫情和灾难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优秀品质以及凝聚而成的民族精神,提升学生对抗疫精神的理解,加深学生对课程思政科学性与人文性的体悟。再次,通过对国内外抗击疫情情况展开对比,鼓励学生就不同行为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后果以及对历史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展开小组讨论,形成自主学习和积极思考的学习氛围,最后再由教师为学生针对不同国家的抗疫行为与其历史、文化、风俗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和阐述,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和分析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查找原因、解决问题的思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另一方面,优化教学体系设置,强化抗疫精神与课程思政连接紧密度。教师要针对教材的篇章内容开展整体上的细致剖析,以抗疫精神元素将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串联,通过整体与部分的有序划分,带领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网格化学习。此外,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制作和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体系化、目标化学习,明确所学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当中的位置和作用,通过启发式提问,开放式研讨,小组讨论及典型案例分析等手段的综合运用,绘制好抗疫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网格与地图。

(二)健全高效资源配置,丰富课程思政学习资源

融合抗疫精神进行课程思政的建设,要求各学科都要完成好专业教学与思政教学的双重任务,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成为辅助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各高校应积极建立电子图书馆和多媒体学习中心,帮助学生培养课后学习、线上学习、随时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通过开展内容丰富的学术讲座、交流研讨会、辩论赛及演讲比赛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途径,促进学生在校园活动中进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学习。通过展开跨学科课程思政交流与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开拓学生的眼界和视野,促使学生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对抗疫精神与课程思政的全面学习与内化。

(三)建立动态测评体系,综合考评学生能力

对教学成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体现出教学的实效和学生的成长,对于融合抗疫精神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评估,需要结合学科自身特点和课程思政为学生带来的思想上的变化进行综合评估,才能切实体现教学成果和学习效果。因此,评估的中心要从学科发展转向学生发展,以学生的成长为中心,做可量化、动态性评估。一方面,通过采用教师课堂观察与课后活动参加情况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学生对抗疫精神问题回答效果、抗疫精神学习心得及宣传、学习抗疫精神活动参加情况等,对学生的课程思政学习效果进行全方位的立体评估。另一方面,通过围绕学生日常生活中生活习惯的培养、人际关系的建立、社会责任的承担等方面与学生开展访谈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自我评价,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进步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抗疫精神和课程思政助力改善人际关系的效用,从而增强学生对将抗疫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个人习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拓展抗疫精神传播空间,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抗疫精神的传播不仅可以通过课堂形式予以实现,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和多媒体进行宣传推广,通过微课、短视频等形式的应用,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和途径,拓展抗疫精神的传播范围,切实实现抗疫精神与课程思政的全面融合。

(一)樹立教师信息化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网络学习意识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课程思政也需要与时俱进,积极与信息技术进行连接,借助网络和多媒体平台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对抗疫精神进行宣传和倡导,是新时代高校提升课程思政教育实效的重要途径。因此,将传统面对面教学的形式与网络课堂、视频学习等方式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知识共享意识,建立起大数据思维和网络思维,充分理解和掌握课程思政学习的方法与规律。

(二)加强推进微课教学形式在课程思政方面的应用

一方面,鼓励教师积极制作抗疫精神相关的微课,以鲜明的主题、精炼的语句表达、简短的知识要点、合理的教学时间等,共同作用于将抗疫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开展教学。教师选取合适的题材,围绕一个核心知识点,进行简短而精准的分析讲解,使学生在科学的注意力集中范围内,实现最佳学习效果,切实学习并领会课程内容及表达的思想,避免学生因为教学时间长、思政理论性强、课程内容复杂等原因丧失学习兴趣,产生抵触情绪。通过教师对微视频、微课件的制作与应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抗疫精神的关注度和课程思政的参与度,教师还应积极制作抗疫精神相关的学习视频,鼓励学生课下进行自主学习,做好教学课程主体结构外的教学辅助和有益补充。

另一方面,高校应加强鼓励学生通过新媒体进行教学成果的反馈。例如倡导学生录制微视频,制作微课件,将自身的学习成果以视频授课的形式呈现出来,供全体师生学习和参考,并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加强学生对身边存在的抗疫精神进行发掘和整理,通过为其他学生解答专业问题,巩固自身学习成果,实现教与学的角色转换,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的提升,实现自身全面发展,从而增强课程思政育人实效。

四、结束语

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新时代高校育人的标准和要求,也是课程思政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融合抗疫精神开展高校课程思政既有利于实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又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应积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结合体现抗疫精神的典型案例开展专业性、针对性培训,提升教师将抗疫精神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意识与能力,从而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促使教学模式多样化发展,助力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目标和宗旨的实现,推动学生专业技能与意志品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丽娜.抗疫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三重维度[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06):27-33.

[2]刘娟音,于子敬.疫情防控期间公共基础课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23):114-115.

[3]王璐,李姝睿.抗疫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路径探析[J].青海教育,2020(7-8):34-36.

猜你喜欢
抗疫精神教学模式创新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 若干着力点
新时代抗疫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硬核力量
用好“抗疫精神”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
停课不停学之“疫情中的我”
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改革探索与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