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萍,李群芳,武蕾
[摘 要] 首先从教育部新增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专业阐述现阶段国家对健康大数据应用的重视,其次重点说明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专业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终给出将高职院校、技术输出型企业、技术应用型企业结成以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为核心的产业联盟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的方案。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健康大数据;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9-0042-02
2016年6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发展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确定为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举措之一。2021年3月,教育部颁布《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将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专业(专业代码:520704)增加到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中。本文以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对高职院校开设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专业进行深入分析。
一、培养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
(一)新经济带来市场需求新变革,发展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符合国家发展战略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发表讲话,指出“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将健康医疗大数据列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大力发展医疗大数据的应用,促进健康医疗技术跨越式发展,激发大众健康医疗模式的变化,深化公共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二)新职业引发岗位供需新变化,开展健康医疗大数据人才培养,符合社会行业发展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建设“健康中国”,必须夯实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基础,在深化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的同时,加强健康医疗信息化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三)新专业赋予新内涵,高职院校开办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专业,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
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医疗卫生行业面临健康医疗大数据综合知识与能力相关人才都匮乏的情况,与之相关的职业需求量也呈爆发式增长。通过对人才市场调研后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培养健康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健康大数据相关专业开办现状
(一)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缺乏整体规划
作为快速发展的大数据行业,教育部虽已明确高职院校新增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专业,但是在专业建设标准、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标准及评价体系等方面还没有权威发布指导意见。作为在新技术、新业态催化下产生的新专业,特别是以培养一线专业技术人才为主力的高职技术专业,在产业快速发展的阶段,若教学内容、实训体系等方面与产业需求不同步,那势必培养不出可用的人才。
(二)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条件还不健全
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专业在新版目录中属于医药卫生大类下的公共卫生与卫生管理类。作为高职院校,面对大数据这一新兴产业,在教学实验环境、实训平台等方面缺乏必需的技术装备。同时,面对这个复合型强的专业,在教学师资、学生发展规划方面缺乏多学科融合发展的积累。
(三)国内外高校已开展健康大数据高层次人才培养研究
2012年3月,美国启动国家层面的“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通过政府资助各级学术单位的方式,将多学科的专业人员,引入大数据的各类教学工作中,同时资助相关课程研究项目,进行数据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培养。2016年6月,清华大学成立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中心,将医学院、计算机系、自动化系、经管学院等校内多个专业机构的学科专家组成共建模式,校内进行跨专业大数据硕士培养项目,同时采用产学研结合的方式,为社会定向培养人才。2016年11月,北京大学与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合作,成立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中心,为科研院校、医疗机构等开展大数据专业的继续教育项目。
三、高职医学院校开设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具体措施
(一)深入开展行业调研,明确专业建设目标
广泛深入各级医院、医疗卫生机构、医疗信息行业、健康产业等单位和部门进行行业调研,结合国内高校大数据专业、国外高校的数据分析专业、从事数据采集、治理及健康医疗相关工作的校友和文献资料等进行全面综合梳理,通过分析国家政策及健康医疗行业发展形势、人才需求、对应职业岗位群、专业技能和资格准入要求,明确健康大数据岗位的素质要求、基本职能和能力要求,明确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的“無缝对接”。
(二)对接职业教育新版专业目录和相关文件标准,以强化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构建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专业知识体系,紧密对接《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要求
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专业,是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会讲话精神“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为要求,针对健康等需求设置的面向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的专业。随着新版一体化目录的发布,充分发挥目录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指导性作用,以坚持服务发展为导向,主动对接新增专业的教学标准在高职院校的衔接落地,以期实现“先顶层设计,再开办专业”为目标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三)对接岗位需求,聚焦“高层次”和“应用型”两个方向,探索“数据工程师+教师+医师”联合的医工交叉创新型教学团队建设
当前高职院校中,具备复合型知识体系的大数据专业教师存量严重不足,师资队伍培养机制也缺乏整体规划和连续性。同时,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时间,教师专业水平短期内提升有限。通过前期调研,大多数计算机专业教师对大数据的认识和了解都仅停留在表面,对于大数据专业如何架构、课程体系如何搭建等方面,均表示需要拿出大量精力去学习和研究,对于医学基础知识更感到无从下手。
因此,聚焦“高层次”和“应用型”两个方向,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探索多元参与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一是引进企业技术高管、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和多学科领域的专家参与师资队伍建设;二是选派青年教师到大数据产业企业、医院等医疗单位中进行培训;三是在校內将“专业技术部门”融入“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中,探索“教师+医师+工程师”联合的医工交叉创新型教学团队建设。
(四)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夯实专业发展基础,探索“健康大数据”实训中心建设方案
大数据产业作为新兴技术产业,融入了云计算平台、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支撑。而现阶段,国内即使是本科院校,在物联网与云计算方面的教学设备、教学环境、实验实训等方面都尚显不足,进而导致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教学内容仅以掌握与了解基本概念为主。高职院校受限于多方面原因,在这些方面就更加欠缺,而这些内容又是构建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的必备条件,必备条件的不足严重制约着专业调研与建设工作。
在学校现有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将健康大数据技术相关的研究项目引入校园,利用学校空间资源、医学背景人才资源等优势,在校内搭建以云平台架构为基础的实验实训空间以及融入虚拟现实技术的健康大数据实验教学中心,共同探索大数据技术在大健康产业中的应用。发挥企业和学校在师资队伍、实训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共同推进学校发展,促进企业经营,最终做到互利共赢。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开办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专业符合国家战略要求,高职院校利用自身教育教学的优势,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确定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选择适合对路的师资队伍建设,力争为国家健康大数据专业人才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巧红,孙丽萍.医学院校医疗健康大数据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12):224-225.
[2]阮敬,刘宏晶,纪宏.国外大数据硕士人才培养的经验与启示:基于大数据文本挖掘[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7,32(9):29-36.
[3]金小桃.健康医疗大数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79-284.
[4]孙丽萍,刘巧红,李建华.健康大数据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30):224-225.
[5]许宪春,王洋.大数据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J].改革,2021(1):18-35.
[6]靳伟.职业院校开设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分析:以硅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无线互联科技,2019,16(24):82-83.
[7]刘爽,陈鹏,王巍,等.基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的民族院校大数据课程体系设计[J].计算机时代,2020(5):74-77.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