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21-12-19 22:09:20唐载军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46期
关键词:渗透方法教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唐载军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教育教学阶段的关键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并结合相关教学经验,分别从立足语文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积极心态等多个角度与方面,探讨了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认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方法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6-001

引言

小学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极为关键,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全面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传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就此展开了探讨。

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分析

从以往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来看,更多的教师倾向于选择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得不到有效体现,学生思维得不到释放,学习热情得不到全面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难以形成。在此种状况下,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等多重压力下,难免会出现各类心理健康问题,背离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初衷[1]。对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立足宏观视野,积极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在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实现良好发展,为正确把握人生航向奠定基础。通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效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实践性特征,揭示语文教学的真谛和本质,实现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密切结合,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积极面对失败和挫折,更好地迎合学生成长发展规律,迎合素质教育目标要求,迎合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导向。

2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讨

2.1立足语文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积极心态

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并非朝夕之举,而是需要语文教师坚持不懈,从语文教学目标实际出发,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计划,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行为与思维等进行引导。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行为方式、家庭背景和思维习惯等进行全面了解,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有效消解负面情绪,摒弃不良行为方式,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比如,在《七律·长征》一课教学中,可首先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各个诗句的基本意思,联系重点词句体会本首诗歌中蕴藏的深刻情感,然后带领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感受红军长征过程中遇到的艰难险阻。最后,对诗歌内容进行升华,引导学生感悟长征精神的伟大,使学生融入其中,激励勇敢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用积极心态面对未来各类挑战与考验。

2.2创设积极健康的班级环境,塑造学生良好品格

在小学高年级学习中,学生处于向青春期过渡阶段,独立意识显著增强,往往表现为不爱交流、沉浸自我世界等,对于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苦恼也倾向于独自处理,不愿主动向周围人提及或倾诉,久而久之导致学习兴趣丧失,厌学情绪滋生,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对此,语文教师应及时观察与了解学生微妙的心态变化,把握细节,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创设积极健康的班级环境,潜移默化感染学生,更好地塑造学生良好品格[3]。比如,可将《为人民服务》一课作为创设班级环境的载体,在准确理解文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等词句含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把握“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之美,讲解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形成优秀的品格,并增强学生在班级中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舒缓压力。

2.3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树立积极教育理念

课堂教学环节是实现语文知识传授,强化学生综合素养,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环节,更是引导学生吐露心声,宣泄自我、表达自我、展现自我的良好平台。教师应将课堂教学过程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主要载体,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树立积极教育理念,破解心理健康教育难题。比如,教师可定期组织“班会”,搭建师生沟通、生生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将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事、烦心事等讲出来,实现心理压力的释放,也可与周围同学们一起分享有趣事、欢乐事等,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打开心灵,放飞思绪。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积极鼓励那些性格相对内向的学生进行发言,为其提供充足的表达空间。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思维,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深挖生活化教学元素的现实价值[4]。

2.4在语文课堂写作和阅读中进行渗透

写作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项目,也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路径。语文教师可从写作和阅读教学的实际要求出发,引导学生有效表达内心真情实感,让负面情绪在笔下流露出来,将内心思维活动方式记录下来,以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心中所想、所愿。同时,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生将会感受到其强大的震撼心理的魅力,感悟其中的情感,有助于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比如,可以“勤俭节约最光荣”为题,组织开展写作教学,让学生围绕“劳动”这一话题展开写作,引导学生掌握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以勤俭为荣,以浪费为耻,从而助力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再如,可在《渔夫的故事》阅读中,引导学生领悟渔夫勇敢坚定、敢于斗争的良好精神品质,通过熏陶,塑造学生健康健全的心理。

3结语

综上所述,受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束缚,当前其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不利于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价值。因此,语文教师应立足实际,结合课程目标教学要求,始终坚持以身作则,创新教学理念,有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塑造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念,为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聂桂珍.基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0(11):237-239.

[2]冯荣花,陈艳芹.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小学语文多元化教學策略[J].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2020(20):155-157.

[3]代家中.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小作家报·教研博览,2021(12):125-126.

[4]何传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J].科技创新导报,2019(02):170-171.

猜你喜欢
渗透方法教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以形思数,以数想形
考试周刊(2016年96期)2016-12-22 23:06:33
初中历史岳麓版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
考试周刊(2016年93期)2016-12-12 10:55:53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考试周刊(2016年88期)2016-11-24 13:24:45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双语教学质量评价与管理研究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5:01:16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科技视界(2016年22期)2016-10-18 16:11:15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