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之 明辨之 笃行之

2021-12-19 07:06张静娟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提升策略核心素养

张静娟

[摘   要]《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凝练出了五大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其中,图像识读是整个核心素养的基础。古人做学问有几个层次,正如《中庸》中所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可基于素描社团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素描社团;提升策略;图像识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36-0013-02

普通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凝练出了五大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图像识读、美術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美术学科与视觉艺术息息相关,因而图像识读是整个核心素养的基础。信息化时代,国家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怎么让学生在美术学科教学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高中美术教师要研究的问题。

古人做学问有几个层次,正如《中庸》中所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基于素描社团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笔者在下文展开相关论述。

一、博学之——帮助学生了解图像识读的过程和方法

理论知识的欠缺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向高层次发展,还制约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高中美术教材包含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等内容。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图像识读的理论知识,了解各门类美术的艺术特点及不同流派的艺术语言,进而知道该如何进行形式分析,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并对美术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美术鉴赏作为一种学科活动,是有章可循的。在高中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作品进行描述、分析、解释、评价,以落实有效鉴赏。

描述,指陈述作品中描绘的物象,是鉴赏一件美术作品的开端。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包含诸多因素,如主题、内容、形象、构图、色彩、线条、光影、空间、肌理等。这些都会令欣赏者产生各种各样的感受。

分析,就是探讨作品的形式构成特征,包括形状间的相互关系、色调的处理、空间的营造、构图原理等。

解释,即合理阐述作品的意义和作者的思想,不断对作品的内涵加以解释。解释需要结合作品的创作时代、相关社会文化背景,甚至艺术家的创作心得等。

评价,即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鉴赏,以判断这一作品的优劣。

以傅抱石、关山月的画作《江山如此多娇》为例。

活动一:描述

此画以毛泽东《沁园春·雪》词意为题材,描绘的是云开雪霁、旭日东升时,莽莽神州大地“红妆素裹,分外妖娆”的美丽图景。画中有一轮红日,金光灿灿,普照大地;有高山峻岭,白雪皑皑;有万里长城,逶迤起伏;有莽莽黄河,奔流不息。画作左上方有毛泽东亲笔挥毫的“江山如此多娇”的题词。

活动二:分析

此画在布局构图上,运用了西洋绘画和传统绘画的透视法。近景为雄浑山岩、苍劲青松,中景为连接南北的原野,远景为绵绵雪岭。长江黄河贯穿整个画面,冲破了时空的限制,创造了一个壮美宏伟的画境。此画中岭南、金陵画派的风格各有凸显又相互融合,且色彩冷暖对比等技法的运用增强了画面效果。

活动三:解释

画中长城、黄河和红日等形象极富象征意义。整个画面十分壮美宏伟,表现了新中国的勃勃生机,抒发了画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活动四:评价

此画是目前所知中国美术史上最大的纸本山水画,具有广泛而深远的社会意义。

二、明辨之——分析理解图像形式和艺术特征

我国著名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说,“人们每天瞻仰完美的艺术作品,不知不觉中精神蒙其涵养,情感受其陶冶,自然养成健全的人格”。学生通过欣赏大师的作品、临摹大师的作品,可提高感受美的能力及图像识读能力。

1.分析理解图像的形式和艺术特征

作品《艾普色姆的赛马》中,画家席里柯通过低矮、翻滚的云层和阴暗的光线营造出赛马时的紧张气氛。这使得这一画作具有艺术美和形式美。

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指通过特定的美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艺术自身的美。美术作品不仅具有艺术美,还具有形式美,涉及美术语言、语言手段、语言规则三部分。

美术的语言元素包括点、线、面、色。任何美术种类的任何语言表达方式都是在这四个基本元素的基础上形成的。为了把语言元素组织并体现出来,美术又逐步构建了自己的语言表达手段。西方绘画有明暗、空间、透视、构成、肌理;中国画有笔墨、章法、皴法;等等。语言规则包含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变化与统一等。只有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运用美术的语言元素和语言表达手段,才能创造出具有美感的形式。

2.走近大师,在大师作品中汲取营养

素描是一种技巧性的绘画创作,它可以表达出创作者的美好情愫、思想和理念。在素描社团教学活动中,笔者通过“走近大师——临摹凡·高等大师的素描作品”活动,让学生汲取营养,并像大师一样思考,以提高他们的图像识读能力。

例如,笔者展示凡·高创作的素描作品《阿尔勒麦田里的草堆》,请学生对其进行鉴赏。学生要识别图像的形式特征,如构图特色,比例关系,形体透视,光影变化,明暗变化,点、线、面的运用和变化等;解释图像蕴含的信息,探究其表达了画家怎样的思想和情感,要用画笔还原大师画作中的点、线、面,以体验大师曾经的情感,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真实的感受。通过分析图像的形式和艺术特征、临摹体验、作品展评等活动,学生深化了自身对造型形式和规律的理解,学会了探究艺术表现形式和美感的方法,提高了素描鉴赏能力,从而能更好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三、笃行之——在创作实践中提高圖像识读能力

1.学以致用,像大师一样创作

“柳绿花红春柔情,满园花香馨芳梦。盏盏花蕊显娇姿,丝丝花意化氲氤。”笔者所在的学校于2012年易地新建,新校园为江南园林风格,春天的校园景色十分优美。笔者为了让素描社团学生更好地关注校园,亲近自然,感受生命的蓬勃与美好,学会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安排了校园风景写生活动。笔者要求学生在校园中找到最能表达自己对学校文化的理解的、最能传递自身爱校情怀的一处风景,完成写生作业,学以致用,像大师一样创作。之前,学生通过临摹凡·高的素描作品,分析理解其作品的图像形式和艺术特征,已经基本了解了绘画的形式语言。在写生之前,笔者再次提醒学生注意比例、透视、结构、造型等细节,同时注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等。这样的设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能更加关注现实生活和内心感受,完成最有意义的作品创作,表达最真实的情感。

2.完善“同质分组、异者合作”教学模式

日本学者佐藤学认为:“所谓学习,是与作为教育内容的对象世界(物)的接触与对话,是与在此过程中发展的其他学生的或教师的认识的接触与对话,是与新自我的接触与对话。学习是通过创造世界(认知的实践)、人际交往(交往的实践)和完善自我(自我内在的实践)这三种对话性实践而完成的。”这表明,教学交往至少应该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学生与自我的交往。

加入素描社团的学生每学年有四十人左右。为了体现差异, 便于交流,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要求,教师可完善“同质分组、异者合作”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素描基础和问卷调查结果,把学生分成几组。教师可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实现学生的优势互补,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提高。教师可通过成果展示和分层动态评价,让学生享受创作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通过创作实践,提高了图像识读能力,全面发展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8月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高中美术教师要守好社团教学这一阵地,根据学生特点以及教学条件,不断探究恰当的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努力。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大根.美术核心素养本位的教学与评价[J].中国美术教育,2017(2):12-17.

(责任编辑    王嵩嵩)

猜你喜欢
提升策略核心素养
计算机软件技术特征及其提高其可靠性的合理化建议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