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冬兰
[摘 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幼儿保育、教育等工作,并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前幼儿园保育员岗位设置既有量的需求,又有质的要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要依据幼儿园保育员岗位职责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力求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又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文章主要从幼儿保育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模式三个方面分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保育人才培养问题。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保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36-0091-02
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幼儿教育处于起始阶段,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在幼儿园教师体系中,保育员是幼儿健康的守护者,也是幼儿快乐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与合作者,肩负着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担。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保育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行為习惯。保育人才培养在中职学前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
一、幼儿保育人才培养目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保育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保育员证主要分为3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学生可根据幼儿园等机构的要求或者自身的条件报考相应的等级。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面向托幼园所、早教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的学前教育人才,这类学前教育人才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能够独立开展婴幼儿保育工作,同时也能够协助教师开展育儿的技术性工作。这类人才对应的岗位是托幼园所、早教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的保育职位。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幼儿保育人才时应该处理好“保”与“教”、“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关系。首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保育人才应提升对保育工作内涵和岗位职责的认知,及时掌握我国的幼教发展当前形势和未来规划,既具备“保”的能力,又具备“教”的能力,从而做到“保教并重,保中有教”;其次,幼儿保育人才要具备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幼儿保育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1.专业必修课体现保教结合
从以上关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保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来看,培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保育人才的课程体系设计首先要体现“保教结合”理念。当前中职幼儿保育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包含幼儿园卫生保健、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幼儿园安全教育管理、幼儿营养配餐、幼儿心理学、幼儿行为观察、特殊儿童教育等方面。通过以上专业必修课的学习,幼儿保育人才可以掌握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理解幼儿保教工作的意义,具有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做好保育工作的能力,能运用疾病预防、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保护学前儿童健康发展。此外,幼儿保育人才通过学习幼儿心理学,还可以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基础知识,掌握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2.专业选修课丰富而有弹性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保育人才面对的儿童从以往的3~6岁扩展到0~6岁,就业范围不仅仅包括幼儿园,还包括早教机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保育人才的培养要关注当前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学校和学生差异化的需求,在保障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适当开设一些丰富有趣的专业选修课,将专业选修课细化到针对0~6岁儿童,还可以开设儿童文学阅读和鉴赏课,掌握儿童文学的常见体裁,提升幼儿保育人才的儿童文学教育综合能力。
3.专业实践课基于工作过程
保育员在幼儿园中担任着幼儿安全监督保护、生活照料、自理能力培养以及辅助教学等工作,《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保育员)》中对于初级、中级、高级保育员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都有明确的规定。专业实践课要确保课程内容与幼儿保教实际相契合,减轻学生对保教工作的陌生感,缩短学生的工作磨合期。比如幼儿园一日安排:清晨活动可以根据天气情况安排早操、游戏等,还可以教授学生面临危险和意外事故时的急救方法;离园时应该确保教师与家长做好安全交接,确保儿童安全离园;在儿童离园后要做好卫生打扫、整理、消毒等工作。
三、幼儿保育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1.避免“重理轻技”,突出儿童文学素养和操作技能的培养
保育员的实习与工作需要一个较短的岗位适应期。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在幼儿保育人才培养中要立足于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重理论轻技能”的教学模式是难以缩短保教学生的岗位适应期的。因此,首先,在幼儿保育人才培养中,教师要创新保教教学训练策略,教师自身要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并按照基本标准为学生做出正确的示范,让保教学生理解执行标准的理由,明白不按照标准执行可能会带来的严重后果。其次,学校要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环境,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时有现场感和真实感,这样能够迅速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减轻保教学生对保教工作的陌生感,缩短保教学生的岗位适应期。第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保育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要注重培养幼师“弹唱跳画演”的专业技能和文学素养。儿童文学教学涉及童话故事、儿歌、戏剧、幼儿古诗词等诸多文学知识,教师应将这些知识讲解并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对儿童文学的思辨能力,让学生主动去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2.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充实课堂
幼儿教育课程主要包含社会、科学、语言、健康、艺术等方面内容,每个科目的知识相互融合渗透,但又具有独立性。中职学校在培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保育人才时,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充实课堂。多媒体能够将各方面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及时、高效、直观、生动、大量地将图片、文字、声音、影像等信息展示给学生,从而大大增加课堂信息容量,满足学生多样化信息需求,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保育人才而言,他们学会了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基于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尽可能采用生动、直观、有趣的教学方式呈现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的教学内容,这样可以激发幼儿认知、探究自然与社会的积极性,最终提升幼儿教育的有效性。教师将现代化教学技术运用于课程教学中,制作丰富多彩的课件用于教学实践,能够将死板生硬的课堂知识动态化,将复杂抽象的内容简单化、形象化,实现从多个维度展开教育,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升教学质量。
3.加强校企合作,达到共同培养人才的目的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为社会培养的是具备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幼儿保育人才,这些人才可以去到社会公共育儿机构工作,比如福利院、早教机构、幼儿园等等。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学校可以与社会机构、企业等合作,利用其场地、物资、人力等资源,让学生前往这些地方实习。学生在真实的场景和环境下开展保教实习工作,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快速提升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水平。在校企合作的推动下,学校为早教企业、社会机构以及幼儿园等输送人才,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平台,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对接,构建人才输送渠道,在人才培养和就业方面开展互补互利合作,为校企双方共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从人的发展角度来看,幼儿处于人生的起点,处于对自然和社会万事万物懵懂感知的阶段,因此针对幼儿的教育不追求传授知识,而应注重让幼儿体验、探究自然和社会。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在幼儿保育人才培养中要立足于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做到“保教并重,保中有教”,避免“重理轻技”,要突出操作技能培养,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充实课堂,加强校企合作,达到高效培养优质幼儿保育人才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田茵.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保育人才培养的分析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27.
[2] 张宁.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可行性探究:以济南职业学院为例[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8(5):5-8.
[3] 王李艳.基于幼儿教育与幼儿护理融合的新课程体系的构建[J].文教资料,2019(15):167-168.
[4] 赵晨霞.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保教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实践初探[J].国际公关,2019(6):106.
[5] 杨红丽.学前教育专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整合”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7):187-188.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