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丽萍
[摘 要]“树文化”内涵丰富,将“树文化”有机融入校本课程不仅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还有助于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文章主要探讨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翠竹校区围绕“树文化”这一主题开展的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以期更好地推进语文校本课程的建构。
[关键词]树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36-0006-03
丰富实用的校本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办学以来始终秉承“育人为本”的宗旨,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近年来,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注重“树文化”的分析与探究,不仅丰富了语文校本课程资源,而且推动了语文课程改革。
—、“树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意义
“树文化”历史悠久,它是人类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习俗文化。古代文人墨客创作的诗词歌赋中饱含对树的赞美,他们赋予树丰富的文化底蕴。普及“树文化”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促使学生增强自信,张扬个性,成就梦想。
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翠竹校区充分利用“树文化”内涵,以“四季果香,桃李天下”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理念。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树木,四季常青,果香芬芳。学校致力于通过经典的“树文化”校本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净化学生的思想,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树文化”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一)充分挖掘“树文化”校本课程资源
现行的教材和以前的教材、报纸杂志等均涉及“树文化”的内容,这些内容能引导学生认识社会、感悟情感、提升自我。语文教师应不断挖掘“树文化”课程资源,促使学科校本课程资源多元化,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真正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1.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挖掘“树文化”校本课程资源
部编版教材的编排科学合理,蕴含丰富的人文资源,特别是语文教材。教师可在语文教材中挖掘“树文化”校本课程资源。
如《一棵小桃树》描述了一棵委屈的小桃树,在逆境中历尽风吹雨打,但其花苞仍然挺立在枝头。这篇文章赞美了小桃树不屈的顽强精神。文章虽然写的是一棵小桃树和它生长的环境,但是又能够让我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贾平凹所在的那个时代,让我们从中体会和感受到小桃树的成长经历与贾平凹的经历的相似之处,让我们了解一个道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又如《白杨礼赞》是一篇托物言志的短篇散文,作者首先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然后写白杨树的整体形貌,突出白杨树高大、挺直和树枝聚拢的特点;接着写白杨树的精神品格;最后将白杨树和“贵族化的楠木”进行对比,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这篇文章写于1941年,当时抗日战争处于最艰苦的时期,作者通过赞美西北黄土高原上不平凡的白杨树,讴歌北方军民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堅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英勇斗争的意志。
2.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挖掘“树文化”校本课程资源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有关树的文章,这些文章描写的树往往浸透着作者的情感,闪烁着哲理的光芒,带给我们很多启迪。
如《行道树》描述了行道树立在城市的街道旁,沾满烟尘,默默地为人类净化空气。文章用简短的文字写出了无私的奉献者——行道树坦诚而深刻的心路历程,引发了读者对生命的感悟——痛并快乐着。
又如《那树》这篇散文叙写了一棵老树的生与死。容貌奇特的老树一直默默地为人们服务,最后因阻碍交通被人们砍倒了。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老树命运的惋惜,对现代城市发展的好与坏的思考,以及对人与自然能否和谐相处的担忧。
再如《地下森林断想》这篇文章用生动形象的文字,描写了地下森林发展和形成的过程,热情地歌颂了地下森林坚忍顽强、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3.在报纸杂志中挖掘“树文化”校本课程资源
报纸杂志中也有很多有关树的文章。这些文章文笔优美,内涵丰富,具有较强的励志导向,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好素材。
如宗璞的《好一朵木槿花》通过描写两次木槿花开,展现了要勇敢坚强、不怕困难、乐观面对人生苦难的思想情感。
又如席慕蓉《孤独的树》中写道,炎炎夏日,“我”在山野间看到一棵高大挺拔但又孤独寂寞的黄金树。黄金树的与众不同,让人很想靠近它;黄金树的完美,让人情不自禁地喜欢它;黄金树的寂寞,让人的精神为之一振。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再如《彩蝶树》饱含赞美之情,作者秦牧运用拟人手法描写了一棵彩蝶树的花和叶,并由这一棵树联想到“朋友树”,进而深情地向读者讲述朋友的故事。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失去朋友的痛苦之情及对亲人能缅怀朋友而感到无比欣慰,还歌颂赞美了朋友之间肝胆相照的情谊。
此外,丰子恺的《梧桐树》、杏林子的《树》等文章都可以成为“树文化”校本课程资源。
(二)将“树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与“树文化”相融合是丰厚学生文化底蕴、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最佳途径。教师可根据本班学情精心设计适合学生的“树文化”教学流程,以提升教学质量。
以《一棵小桃树》的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展示了校园中的香蕉树、桃树、荔枝树、龙眼树、百香果树、石榴树等的图片,以导入新课。学生兴趣浓厚,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高涨。在介绍完作者贾平凹的情况后,教师带领学生手写贾平凹的“凹”字,以过渡到文章写作背景的讲解。在整体感知环节,教师让学生默读文章,快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回答旁批中的问题。在研读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第四自然段,分析小桃树的“委屈”。师生结合词义、修辞、情感等分析小桃树的“没出息”。在赏析环节,教师通过示范、学生自读、学生展示、师生合作等,教会学生赏析文段的方法。在感悟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贾平凹先生想写一篇文章给他的小桃树,却终究没有写出“一个字来”?贾平凹先生会用哪个字来表达他对小桃树的情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纷纷举手,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梦”“爱”“蓄”“我”“花”“委”“屈”“雨”8个字,并用线条将它们连成桃子的形状,以展现寓意:用坚强克服生活中的艰难困苦,相信自己终能品尝到甜美的桃子。通过学生的发言,教师能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情况。教师这样设计教学结语:同学们,你们会在成长的道路上遭遇风风雨雨,但只要坚定信念,勇敢面对,那么,你们就能够在人生的风雨中找到自我,成长成一棵顶天立地的桃树,开出绚丽的桃花,结出甜美的桃子。通过学习《一棵小桃树》,学生认识到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坎坷曲折,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最终收获累累硕果。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树文化”实践活动
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翠竹校区开展的文体活动精彩纷呈。语文教师在“树文化”实践活动中寻找教学切入点,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基于“树文化”开展校园文体艺术节
2020年秋季学期,在翠竹校区校园文体艺术节中,七年级语文组成功举办了以“红色基因代代传,绿树筑梦新时代”为主题的书法比赛。书法内容可选择歌颂赞美树的优秀品质的古诗词、现代诗歌、优美文段等。语文教师做好各方面的筹备工作。比赛前,语文教师到每个班级进行宣传,让学生能深入了解本次活动,从而积极踊跃地报名参加。比赛之际,语文教师悉心指导,而学生认真对待,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展现个人的风采。此次比赛共收到56幅优秀作品。书法比赛活动深入推动了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了学生的书写水平,激发并培养了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夯实了学生的书法功底,深化了广大师生对祖国传统“树文化”的认识,使学生将“树文化”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食粮。
2.开展绿树认养活动,践行“树文化”
学生需要将自身对“树文化”的正确认识外化为爱树护树的实际行动。在绿树认养活动中,每个班级均须认养两棵树,并为其制作树牌。制作树牌也是一项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学生要自主拟写树牌上的标语。如七(13)班认养了阳桃树和桂花树,制作的树牌上的标语分别为“小小阳桃,厚积薄发”“宁静致远,蟾中折桂”。七(2)班制作的树牌上的标语为“浇灌理想,让梦想结果”。七(4)班制作的树牌上的标语为“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七(1)班制作的树牌上的标语为“种下一棵树,迈出青云步”。七(8)班制作的树牌上的标语为“护一棵绿树,多一分温馨”。九(8)班制作的树牌上的标语为“树环保新風,展学子风采”。通过认养绿树活动,学生做到了以实际行动爱树、护树,同时感悟到了树木积极向上、坚韧不屈的精神,还提升了语文运用能力。
3.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开展一系列“树文化”实践活动
2021年春季学期,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翠竹校区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开展了一系列“树文化”实践活动。如七年级语文组开展了“绿树伴我成长”征文比赛,要求学生观察校园中的绿树,叙写与这些绿树相关的故事,抒发真情实感。七年级语文组还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及“树文化”开展了诗词诵读比赛、好词佳句摘抄比赛、古诗文绘画比赛、黑板报创作比赛、讲故事比赛等实践活动。其他年级的语文组也组织开展了有关的文体实践活动。
将“树文化”实践活动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积极性,营造浓郁的语文知识学习氛围,使学生愉悦地阅读,快乐地积累,感受“树文化”的魅力,形成良好的情感价值观,提高语文基础知识运用水平。
总而言之,教师利用丰富的“树文化”校本课程资源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在“树文化”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过程中,教师要立足语文教学现状,总结提炼教材、报纸、书籍中的相关内容。在整合“树文化”校本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自身发展,灵活地进行“树文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张芸,宋丰科.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53-54.
[2] 刘宏春.以“德”文化为根基 提升学校办学品质[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6(5):11-12.
(责任编辑 农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