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李桂晓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邹平市开元小学)
在终身体育理念影响下,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将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相融合,让学生在得到体育锻炼的同时拥有较高的德育素养,并在其思想认知中将终身体育理念有效落实,推进小学体育教学良好实施的同时,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使其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勇于拼搏进取,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体育教育对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在当前教育发展趋势下,体育教育除了增强学生体魄以外,还应兼备德育教育义务。为此,小学体育教师需将德育教育渗入体育教学中,使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同时,帮助其提高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习惯。这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能为其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固的基石。
在开展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活动中,个别教师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作为教学主要内容,忽略德育教育渗透,其主要原因是这些教师没有构建系统的德育教育体系。教师作为教育的引导者,要想有效渗透德育教育,首先要树立德育意识,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项目中增强体质,使其踊跃参与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项目。当前,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定期由学校组织开展培训,并在培训学习中让小学体育教师明确德育、体育与健康教学之间的联系,将德育教育观念和体育与健康教学相融合,为德育渗透奠定基础。另一种是借助互联网资源和专家讲座,转变以往体育教学与德育渗透的局限性,运用新型教育模式,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在一起,强化德育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中的渗透力度。此外,还可通过运用互联网以及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弥补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小学体育教学易受天气影响,若遇到恶劣天气,教师需带领学生在室内开展体育课。由于室内活动空间有限,难以开展大幅度的体育运动,这时教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除了为学生讲授体育理论知识,还可以借助体育明星故事为其树立榜样,让学生学习这些体育明星拼搏向上的精神及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在爱国主义情感的感召下具备勇攀高峰的德育意识。另外,教师应利用体育课的独特优势开展文明礼貌教育、组织纪律教育,让其自觉遵守体育课堂纪律,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规范的体育道德。例如,开学第一堂体育课,教师可以强调课堂教学纪律,让学生懂得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建立学生的制度意识,要求学生必须使用文明用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使其在活动中与同学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教材是一切教学的基础载体,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时,要深入理解、分析教材,对不同学年段设置不同形式的体育游戏项目,并将德育教育与体育游戏项目相融合。例如,在“障碍赛跑”游戏中,教师不应过分强调体育运动技能要领,而应注重激发学生内在体育精神,让学生不论结果如何都会为争得集体荣誉而奋力拼搏,同时还应让学生树立体育竞争意识的自信心。意志是人在克服困难和挫折时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素质。学生通过参与体育锻炼,可以拥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力。许多体育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但像长跑等体力消耗较大的运动项目,个别学生会产生排斥心理,然而这类运动在德育教育渗透方面,既能增强身体素质,又能培养坚强意志。长跑类运动虽然消耗较多体能,但如果能坚持不懈,就能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因此,教师需根据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多样性,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此类运动。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德育教育的渗透方式和技巧,挖掘德育渗透的因素和内涵,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制订教学方案,使学生不仅能获得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还能在活动参与中全面发展身心,真正做到以体培德、以体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