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2021-12-17 22:09张苏娟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45期
关键词:运用策略初中地理

张苏娟

摘要: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教师采用灌输教学模式,学生处于无问题意识的状态,其主观能动性很难得到发挥。缺乏问题驱动的地理教学,很难让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此外,初中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师理论说教式的教学,很难使学生体验到地理教学的趣味性。采取问题导学法引导学生学习地理,可以提高地理教学的针对性,趣味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热情,让学生用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建构知识框架。

关键词:问题引导式教学;初中地理;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5-428

引言

教师在运用引导式教学方法讲授初中地理这门科目时,把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作为主线,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讨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现与体验问题的求解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快乐,从而主动地学习,进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的实行,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课堂,真正体现了初中地理新课程的理念。

一、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的概念

问题引导式教学是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一种,是指根据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针对某一章节或章节内的部分难点内容,按照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认知的规律,将提出的问题作为教师授课的主要内容,从而实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目的,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问题引导式教学模式的教学主体是学生,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问题引导式教学模式中,以何种方式提出问题,提出怎样的问题才能既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贴合生活实际,是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的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地理

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要素的统称,是一门有关我们日常生活环境的学科,地理的教学目的也是希望学生学习过后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在讲授地理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比如,在讲授降水之前,可以让学生记录一下本地最近几年的降水量情况,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地总结出规律。同时应当引导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生活环境的变化,并將其记录成自己的地理日记,这无论是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还是对其它科目的学习都是很有好处的。

(二)创设直观教学情境,巧妙引出趣味性问题

地理属于六大自然学科之一,初中地理主要讲述基本的自然环境及社会要素,涉及的知识内比较抽象,再加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地理现象接触得较少,容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学情绪。这时,初中地理教师可借助实验、模型或者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直观化的教学情境,再从情境中巧妙提出趣味性问题,一方面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为地理课堂注入更多趣味元素,吸引学生迅速进入问题思考状态,使其对新课学习产生兴趣。以“中国的气候”教学为例,教师展示我国气候差异的图片,如:冬季东北地区千里冰封,海南则暖日高照。据此创设情境,引出趣味性问题:为什么我国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景色差异这么大?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迫不及待想要了解我国的气候。接着,让学生观察“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找出1月份0℃等温线的位置及相应的山脉与河流,以及此时我国平均气温最高与最低的地区;引导学生计算两地的温差,并观察图中等温线的分布,指出有何特点;引导学生据此描述我国冬天气温在空间分布方面的特征,发现冬季气温分布规律。课堂的最后,教师可以设置疑问:大家知道原因是什么吗?引领学生结合海陆位置、维度位置、地形地势等因素展开探讨,指导他们运用同样的方法分析“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

(三)合理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问题导向教学方式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通过有效提问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助于构建高效课堂。在问题导向教学法的实施中,教师应充分钻研学生和教材,在立足于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的情况下设置开放性的问题,以促使学生思维的拓展。而不能以“是不是”“对不对”这种封闭式的无效提问替代有效提问。比如,在学习“天气与气候”这一课时的内容时,教师不能问“今天是不是晴天?”“明天会下雨吗?”这类意义不大的问题,而是应注重问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如“昆明是什么样的气候?”“风是怎么形成的?”在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中,从问题的提出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都以学生为主体,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激励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

实际上,在地理教学中常常发现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较为浅显,这与学生缺乏提问经验有关。有的学生不会提出核心问题,这与他们知识把握程度不深有关。例如在教学“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一节时,部分学生不会根据自身的疑点提出问题,有的学生提出了与本课教学目标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问题,如为什么要用污染指数来衡量空气质量?教师除了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行为进行肯定,还要引导其了解污染指数的内涵,然后再启发学生进一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大气污染的原因是什么?世界环境污染的状况如何?等。教师要引导以及鼓励学生提问,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更强,进而提出更有意义与价值的问题。总之,教师要在运用问题导向法的过程中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会提出问题,促进不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结束语

总之,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自身的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使学生想要主动地了解有关于地理的知识,在求解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对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有益,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变得积极活跃,不再像传统课堂那样枯燥无味。

参考文献

[1]牛萍.问题导学下地理教学的构建分析[J].高考,2020(19):65.

[2]王琴.以问题为出发点的初中生地理能力引导策略[J].黑龙江教育(中学),2019(11):44-45.

[3]卢曙哲.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人生十六七,2018(06):80.

猜你喜欢
运用策略初中地理
合作学习在初中足球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对初中地理教材中“活动”教学内容探析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