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琴
摘要:在语文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因此有一部分学生会因为各种习惯问题、心理问题造成一定学习上的阻碍,这种问题学生是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提起重视的学生群体,需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逐步走向正确的方向,让他们可以跟大家一样正常的进行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学生;转化策略;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5-058
一、问题学生的心理成因
1.自卑心理
有一部分问题,学生是因为自己的成绩经常不理想,并且在学校之中受到过老师非常严厉的批评,这个时候,学生由于需要面对老师的批评,家长的不理解和同学之间的嘲笑,因此产生了非常强烈的自卑心理。他们的自卑心理会让他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抬不起头来,他们总是感觉自己比不上别人,相比别人来说自己差很多。他们认为自己在学习上不管多么努力,别人也看不到自己努力的成果,因此,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心态逐步失衡,因为在学习上得不到老师认可家长认可,所以他们就转向其他方面,引起老师和家长的注意。常常可以发现,自卑心理严重的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够及时的跟着老师的节奏进入状态,在学业上没有什么追求,相反对于一些可以吸引别人目光的奇装异服非常有追求。
2.戒备心理
这部分心理形成的原因是有一些学生在日常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多次受到挫折,受到老师的批评,他们认为无论自己的学习有多么努力,所有的表扬和奖励也轮不到他们,相反,如果一旦出现什么错误的,是需要被批评才会轮到他们,因此他们心态失衡,对老师说的话十分的不在意,认为老师就是针对自己,老师对于他们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他们也会当作耳旁风听不进去,甚至认为老师在故意针对他们。
3.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的出现,可能是由于老师和家长对于对于学生过分的压榨,甚至有体罚,语言暴力等情况,让学生在心理上对老师和家长产生了非常强的抵触。正是由于这种抵触心理的存在,他们更不愿意听老师和家长的话,在平时的学习中,也不注意学习,相反老师和家长越希望他们怎么样,他们越不怎么样,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这样的心理也会造成学生行为上的偏颇以及成绩的不理想。
二、问题学生转化策略研究
1.号脉寻根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对于小学语文老师来说,他可能面对的学生非常多,没有办法一一照顾过来,但是针对这些出现明显的有问题的学生,老师一定要注重对他的关注,对他多一些关心和关怀,而不要一味的打压逼迫。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要用老师的身份去强迫学生做些什么,尤其是针对问题学生更重要的是应该寻找到他们心理问题的来源,他们之所以变成这样的原因,根据对原因的剖析,进一步了解学生。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
在我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过这样一名转校生,他是因为在上一个学校旷课辍学等原因来到了我所在的学校。作为一个老师,不要因为学生的过去而对他一味的否定,要给予他关怀和爱,让她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要鼓励他从原来的心态中走出来。记得有一次,这个学生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就询问他为什么没有完成,老师在课上布置的作业。他说因为没有带笔,没有办法完成作业。这个时候如果是一般老師,可能就会对他给予严厉的批评,质问他为什么不带笔?为什么找借口不完成作业?但我并没有,我觉得应该对他给予鼓励和引导,于是我拿了自己的一支笔拿到他面前,并告诉这名学生,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把作业做得非常好。后来这名学生也出色的完成了作业,同时在学习态度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运用激励机制体会成功的快乐
对于一部分在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是因为自己没有受到重视。在这个时候,老师要对他们给予足够的关注,同时又对他们的进步,进行充分的鼓励和表扬,激发他们想要继续学习的信心。
例如,我在《金色的草地》这一节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会让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诵比赛。在这个时候,我就会对有问题的学生格外的关注,有针对性的纠正他们的朗诵,让他们可以在朗诵中得到锻炼,得到老师的重视。讲台上朗诵的时候,我也会注意有问题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让他们也感受到老师很关注他们,也会表扬他们,让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
三、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一部分问题学生来说,他们可能是因为没有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积极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于一部分问题学生,我也会采取一对一,为他们进行帮扶的策略。
我在教学写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这一节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些问题学生是没有办法跟上这部分的写作课程的,我会借助课余时间为他们辅导,让他们先看短片、视频,是有关这个世界的风景或者是人情的温馨故事。他们在看完这些故事之后,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启发。我再引导他们进行写作,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一部分有问题的学生,老师应该给他们鼓励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让他们可以在未来的学习中逐步改善。一味的批评可能适得其反,需要老师们对于如何帮助他们更改好转变,有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皮亚杰:《儿童心理学》,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7种智能改变命运》,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