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环境建设,纵深推进课程游戏化

2021-12-17 23:38田钱辉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环境建设课程游戏化幼儿教学

田钱辉

摘    要: 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强化环境建设,更好地推进课程游戏化建设。在支持性环境中,幼儿能提升自己的创作欲望;在自主性环境中,幼儿能展开个性化活动;在生成性环境中,教师能基于幼儿的认知发展情况进行合理引导,这样就能更好地优化环境,提升课程游戏化建设的进度。

关键词:幼儿教学;环境建设;课程游戏化

课程游戏化建设指的是要将课程建设和游戏活动结合在一起,促使幼儿更好地展开自主学习。在课程游戏化建设的过程中,游戏环境建设是重要的内容,教师只有不断创设符合幼儿身心需要的环境,才能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中,从而提升自主学习的效率。

一、支持性环境,调动探索欲望

(一)改造区域空间,制造神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利用教育设施、区域空间、操作材料等设置幼儿能自主选择、自由学习的支持性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尝试用各种板材等进行区域改造,将原本较为开阔的空间分割成几个小块,这样就能制造出神秘感,促使幼儿想要主动探究。

例如,在设计“传统节日”系列课程的时候,教师改造区域环境,将各种不同的区域活动都和节日主题结合起来,分隔成若干小块,幼儿无论在哪一个小块中都能感受到传统节日的魅力。在“春节”这个主题的角色扮演区域中,幼儿可以扮演一家人,展现“吃年夜饭”的场景;在建构类区域中,幼儿用各种材料制作成“年夜饭的菜品”,然后提供给角色扮演中的同伴,让他们品尝“美味”;在美术类区域中,幼儿可以观察一下其他幼儿制作“年夜饭”、吃“年夜饭”的场景,然后围绕“合家团聚”的主题展开美术创作。这样就合理运用了各个活动空间,既明确了各个区域空间的不同功能,又用同一个主题将它们串联在一起,能促使幼儿的活动更具有整体性,他们的参与兴趣也会更加浓厚。

在合理分隔区域空间后,幼儿的探索欲望被提升了,这样就避免了“插秧式”教学,能让幼儿在自己喜欢的空间中自由玩耍,提升了他们活动的自由度。

(二)变换操作材料,带给惊喜

在设置支持性环境的时候,教师还要注意经常变换操作材料,给幼儿带来惊喜。教师要积极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看看他们对哪些材料产生厌烦心理,然后有针对性地提供其他的材料,这样就能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在建构类游戏中,教师合理设置活动环境,给幼儿投放各种不同的材料。如在创作“我的小院子”时,教师首先给幼儿投放了普通的积木,让他们用来搭建建筑物的轮廓。但是在此过程中,幼儿认为材料不够丰富,他们的参与兴趣就受到了影响。此时,教师便调整环境,再次投放更多的材料,这次的材料主要是低结构类的材料,包括黏土、沙子等,这样幼儿就能将自己的创造性融入制作中,采用塑性等方式合理运用这些材料,造出的“小院子”也更具有特色。最后,教师还引导幼儿来到其他区域,寻找各种废旧物品,看看是否也能运用到建构活动中,幼儿找到了纸板、塑料瓶等,认为也可以用于创作。这样的材料投放富有变化性,也能让幼儿不断感到惊喜。

由于操作材料出现了变化,幼儿便产生了想要一探奥秘的想法,这样他们的自主性也得到提升。教师要注意结合幼儿的学情变化材料,逐步投放一些低结构材料,这样有助于幼儿更好地展现想象力。

二、自主性环境,满足个性需求

(一)自选主题,参与制定方案

自主性环境也是课程游戏化设计中的重点,因为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幼儿的自主性,促使他们满足个性化需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主设定活动主题,并参与环境布置,制定游戏方案,这样幼儿就能产生主人翁精神,有助于个性化发展。

在设计“美术”区域活动的时候,教师并没有直接规定幼儿画什么,而是让他们自主讨论,然后设定活动方案。此时,有幼儿提出:“現在正是秋天,是草木枯萎的时候,我很想去花园里看看,看看草木变成了什么样子。”这个话题得到了其他幼儿的赞同,大家一致认为可以将“秋天的草木”作为创作主题。因此,教师在环境建设的时候也进行了调整,结合幼儿的自选主题,带领他们来到了花园中,寻找具有秋天特点的草木,收集好之后带回教室中,自主装饰教室的环境,然后在具有秋天气息的环境中展开创作。这样的活动让环境建设变得更自由,可以根据幼儿自主设定的主题更换环境建设方案,让幼儿提升自主活动的能力,这样他们就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创作活动。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的现实生活,看看是否有相关的主题,这样就能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促使他们自主选定各种主题活动内容,既巩固了认知,又提升了自主性。

(二)自由组合,建设活动小组

在设置自主性环境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幼儿自由组合,促使他们和不同的同伴组成各种活动小组。此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促使幼儿组成组内异质的小组,这样能促使幼儿相互启发,从而提升获得效果。

在阅读了绘本《和甘伯伯去游河》后,教师组织幼儿展开角色扮演的活动,尝试扮演甘伯伯和小动物,将故事情节展现出来。教师并没有限定幼儿的分组,而是给他们自由,让大家自由分组,同一个小组的幼儿要自主布置周围的环境,用椅子划定自己的活动范围,并利用各种道具创造出和绘本中相似的环境。如,有幼儿将废旧的蓝色衣物铺在地上,体现出“河水”的状态。这样就促使幼儿自主建立活动小组,同时也自主参与环境建设。教师则结合幼儿的分组情况进行调整,如有的幼儿性格比较内向,不敢向其他同伴毛遂自荐,此时,教师就加以鼓励,让其他幼儿关注到自己的同伴,将其拉入自己的小组中。这样就让性格内向的幼儿得到鼓励,主动加入和同伴的交流中,逐步改善性格。

教师可以让幼儿在自由组合中碰撞思维,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让幼儿将不同的活动小组组合起来,将两个不同的区域活动融合在一起,这样就能让环境建设变得更自由,也能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满足交流互动的需要。

三、生成性环境,引导健康成长

(一)弹性预设,做好充分准备

在环境建设中,一般来说,教师会结合活动的内容和幼儿的学情进行预设,预先设定环境,但是,在游戏中也有可能会出现各种突发的意外情况,这时候教师就要创设生成性环境,结合各种生成资源加以引导,促使幼儿健康成长。教师要进行弹性预设,做好准备,随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在“角色扮演”类游戏中,教师带领幼儿自主布置周围的环境,让其显得如同家庭一般温暖,然后带领大家参与“做客”主题的角色扮演,看看大家是否知道“做客”过程中要注意哪些礼仪。但是此时却发现,有幼儿为了争夺房间里的“家具”而产生了争执,此时,教师把握住生成资源进行弹性调控,让大家思考如何和谐地交流,采用什么方法能解决问题。于是,幼儿决定合并两个小组,将两个“小家庭”变成一个“大家庭”,教师带领大家调整了环境,去掉了分隔物,两个小组融合在一起,顺利地完成了活动。最后,教师还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幼儿展开反思:“人与人之间总是会产生矛盾的,那么,如果你和邻居之间产生了分歧,你知道该如何应对吗?”这就促使幼儿探究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

教师要认识到幼儿需求的多样性,在环境建设的时候留下空间,顺势调整环境设置,促使幼儿更好地投入活动中,进而得到健康成长。

(二)顺势而导,遵循认知规律

在展开环境建设的时候,教师要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进行顺势而导,避免揠苗助长。这样就能让教学活动变得更灵活,也能促使幼儿更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中。

在一次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原本创设了良好的阅读环境,希望能促使幼儿投入书本阅读中,但是却发现部分幼儿的关注焦点并不在书本上,而在户外,原来此时窗外大雪已停,地上有一定的积雪,这促使幼儿生发出想要打雪仗的想法。教师就顺势而导,调整了幼儿的学习环境,将他们带到户外,参与和冰雪有关的游戏。此时,教师就引导幼儿阅读《雪孩子》,让幼儿回忆自己在冰雪中快乐玩耍的场景,想象雪孩子和小白兔一起玩耍的場景。由于有了户外雪景场地的引导,所以幼儿能更好地理解《雪孩子》的内容,被雪孩子的奉献精神所感动。这样调整环境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有助于他们得到全面发展。

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给幼儿提供合适的活动环境,在课程游戏化设计中积极探究改进环境设置的要点。这样才能促使幼儿在隐性课程的浸润下,投入合适的环境中,从而不断增强知识、情感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环境建设课程游戏化幼儿教学
基于生活需要的新农村环境建设思考
基于生活需要的新农村环境建设思考
基于生活需要的新农村环境建设思考
多媒体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思考
一日活动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