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
【摘 要】本文阐述“互联网+教育”时代智慧课堂的内涵和优势,分析高职普通话训练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从基于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程教学模式、普通话训练智慧课堂的应用等方面提出基于“互联网+教育”的普通话训练与应用课程智慧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智慧课堂 普通话训练 教学模式 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3-0141-03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教育技术的迅速更新,教育技术的发展推动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从微课、翻转课堂再到混合式教学等信息化教学改革不断应用和深化,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智慧课堂也应运而生,并成为当前学校信息化改革的热点。但是,很多学校的智慧课堂应用是从技术、设备、环境建设出发,没有真正把握智慧课堂的本质和核心。因此应理解与把握智慧课堂的特征和优势,以数据分析为依据,从教学需求出发,以提高教学效果为导向,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本文以“普通话训练与应用”课程为例,分析“普通话训练与应用”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探索如何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把握智慧课堂的内涵与优势,打造高质有效的课程教学新模式。
一、高职“普通话训练与应用”课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普通话训练与应用”课程教学现状
“普通话训练与应用”是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共24个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2个学时、实训教学12个学时。
改革之前,该校的普通话训练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在课上,教师通过讲授和示范,对学生进行普通话语音训练,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实践不足,因每一名学生普通话语音基础不同,存在的发音问题也不同,教师无法对每一名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训练。
目前,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具有测试员资格的教师11名,但其中绝大部分教师是专业教师,需要承担各自的专业教学工作。按照该院120个班级进行测算,至少需要5名专任普通话课教师进行授课,教学师资严重不足。
(二)“普通话训练与应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普通话训练与应用”课程是一门语言训练型的课程,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示范及语音训练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课堂训练时间不足,教师对学生有针对性的纠正训练基本难以完成;同时,学生缺乏课后自主训练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作为一门语言训练性的课程,该课程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示范和针对性训练,更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大量的自主训练,课程没有安排课外训练时间,这样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显然,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该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急需创新改革课程教学模式。
二、智慧课堂的内涵与优势
(一)智慧课堂的内涵
目前,教育界对智慧课堂的定义不尽相同,本文认为比较全面的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应用的智能、高效的课堂。智慧课堂对课程设计与探究的内涵与外延有了进一步的拓展,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先教再学”,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特别在对学生学情与教学即时效果的数据分析基础上,基于“云+网+端”的运用,教师整合运用多种新型技术,结合各类智能教学终端,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教学效果的优化。同时,在对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上,智慧课堂从线下的设计延伸到线上的设计,课前、课中、课后全覆盖,不断强化教学效果。
(二)基于“互联网+教育”的智慧课堂的优势
1.数据采集,智慧诊断
智慧课堂对教学策略的调整是基于对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教师可以全方位采集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数据,包括学习时长、任务完成点、讨论数、测验结果等,基于对数据的分析,了解学情和学习效果,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
2.资源丰富,智能推送
基于“互联网+教育”的智慧课堂可以进行大量学习资料的共享,如课件、训练素材、学习视频等。在智慧课堂中,海量的教学资源并不是统一推送给所有学生,而是在对数据分析与判断的基础上,实现有针对性地智能推送,实现分层教学。
3.移动通信,平台融合
基于“互联网+教育”的智慧课堂与网络课程的区别在于与各网络平台与技术融合方式更为丰富、灵活。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已经是网络普及的时代,互联网与手机伴随着他们的成长,要善于整合不同的网络平台、不同的学习App,帮助与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学习与训练,巩固和强化课堂学习效果。
4.自主训练,智能测试
“互联网+教育”时代,高新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技术与教学模式的变革。如结合人工智能,科大讯飞公司开发了一系列智能语言和语言技术的应用软件和App,这些可以运用于语言教学,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训练,完成模拟测试和在线学习。
三、基于“互联网+教育”的“普通话训练与应用”课程智慧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基于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程教学模式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依靠的是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课前往往不能了解到不同班级不同的学情,智慧课程却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课前采集的数据提前进行数据分析和反馈。教师根据反馈的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干预,从而构建高效、智能的智慧课堂。
结合国内外大量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案例,笔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尝试对“普通话训练与应用”课程进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依托超星尔雅云平台及讯飞普通话模拟测试系统,结合“普通话训练与应用”课程的特点,重新设计各教学环节及教学要素,搭建“教—學—训—测—评”五位一体的智慧课堂教学流程模式(如图1所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学习数据分析。
2012年,美国教育部发布《通过教育数据挖掘与学习分析促进教与学报告》,认为“通过教育数据挖掘与学习分析促进教与学”是必然趋势:对教育大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后,通过建模,发现学生学习结果与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和教学行为等变量的相互关系,进而预测学生未来的学习趋势。因此,在“教—学—训—测—评”五位一体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中,笔者将数据分析贯穿整个教学流程,作为教学策略调整与教学实施的依据。
(二)“普通话训练与应用”智慧课堂的应用
1.“普通话训练与应用”智慧课堂教学实例
下面以“普通话训练与应用”课程中的“声母的辨正—平翘舌音辨正训练”知识点为例,具体阐述“互联网+数据”分析支持下,根据教学要求结合多个智能终端,开展“教—学—训—测—评”五位一体的智慧课堂教学实施过程,结合学生动态学习数据分析,改革与优化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见表1。
2.“普通话训练与应用”智慧课题教学效果分析
经过“教—学—训—测—评”五位一体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及应用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教学重点、难点得以有效突破。
(1)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在讯飞平太上开课与结课时的两次普通话水平模拟测试成绩,结课时成绩有明显提高(见图2、图3)。
(2)评课数据顯示,本课程得到学生的高度肯定。
(3)课程应用情况。
“普通话训练与应用”课程作为全院的基础课和选修课面对全院师生开放,目前已开展了7个学期的课程教学,在校内完成了从2016~2019级共221个教学班合计8114名学生的在线课程教学任务,学习访问量达到85万人次。除了在校内开设课程,“普通话训练与应用”混合教学慕课共享到超星尔雅学习平台,面对社会开放,从本科和高职高专,从公立院校到私立院校,都有来自不同学校的学员选用。目前,已有武汉民政职业学院、石家庄学院等479所学校约3000名学生选修本课程。特别是在2020年上半年疫情期间,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等10所学校的普通话教师将课程引入班级教学,运用课程进行线上教学,累计访问量达到300万人次。
实践证明,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当代大学生对于网络与手机的运用已经普及,因此,要切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学模式要从线下延伸到线上,把握智慧课堂的内涵,恰当运用智慧课堂模式。
“普通话训练与应用”课程中应用“教—学—训—测—评”五位一体的智慧课堂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以数据分析为依据,从教学需求出发,以提高教学效果为导向,多方面整合融入各类智能教学平台与终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优化教学策略,真正实现教育决策数据化、学生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孙曙辉,刘邦奇.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模式[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22).
[2]BIENKOWSKI M,FENG M,MEANS B. Enhanc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rough educational data mining and learning analytics:an issue brief[R].Washington: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2012.
[3]张会新,王益锋.“互联网+”时代高等教学3.0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25).
[4]刘邦奇.“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
注:2017年度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立项项目“普通话课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2017JGA04)
【作者简介】刘 丽(1979— ),女,广西柳州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文化传播、文科教学、思政宣传研究。
(责编 苏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