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娟
摘要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对学生全面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抓牢高等学校职业道德建设事关落实立德树人的功能体现。加强职业道德培育是事关新时代教育水准的关键时期,要正确把控职业德育中的核心价值。尚今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培育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如思想政治单薄、职业动机不高、师生关系缺乏融洽、社会服务意识淡薄。此外,应该通过个人修养、学科动机、教学手段、科研能力等培育模式为高等学校教师培养专业化、学科化、规范化、信息化平台提供有益借鉴,旨在助力高等学校职业道德为社会培育综合性人才。
关键词:新时代、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高等学校职业道德培育可分划为爱国敬业、博学创新、知识进取、师生友谊、育人为先、科学创新等等,以爱国敬业为主,发展多方面相互融合、联系、融通。在探究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培育层面容易忽略的一个重要原因,德育素养为核心要素,其他作为量质性的功能举措,高等学校教师的引导、指导、价值、核心、目的是什么?要到达什么样的水准,要怎样创新?要如何实践?都将是我们尚需探究的核心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展开一系列的工作、教学、科研等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探究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培育层面尚需强化对个人修养、专业学习、教学手段、科研能力培育模式等。本文试图打破僵局,把现有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培育的实用方法、策略运用等,以工作、学习、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为切入点,刨析眼下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培育方面的主干因素。
一、个人修养困境重重
通过各大网站针对“个人修养”一词进行搜索,其大部分均是片面层面的理念。缺乏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个人修养方面的问题,所以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研究尚需寻找出新的创新点、导入点。把个人修养问题的怎么落实?如何突破?如何划分方向等等,都得以强化。核心要素是制度组建与制度局限的两大体系,分别是核心方向预防和注重教师形成违反个人修养的职业道德状况的重要体现,探究手段与规范式局限于学科自身,很少运用到交叉学科知识理念,以此多方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开始从职业道德个人修养层面由内到外转化,由量化到质性的形成全方面主体行为的约束性,通过约束性来解决多方面因素。把当前社会状况可见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个人修养方面得以进行限制,更加应该注重考核达标体系、多项评价手段、课程创建状况、职业发展规划等等,关系到高等学校教师个人修养问题,尚今探析研究较少,责任心不强、育人脱节、敬业精神不高、师生管理不给力。此外,用制度来约束和规范个人修养的行为将成为解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个人修养问题的必然之举。
二、动机建设偏离制度
制度问题的核心要素在于动机制度建设的偏离。大部分并不能代表全部方面,它是由部分分支构建而成。在探究问题中过于将整体、集体看待是一个追求责任感与道德精神的人,而忽略小部分利益,进而偏离制度的动机所在。本研究将这一现象解释为動机建设偏离制度,以此关乎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动机学科学习方法论体系的束缚,研究手段淡薄,视角下宏观理念不高,实践与综述理念欠缺。在探究职业道德培育动机层面,应注重高等学校教师制度动机体系、内涵加以认知;注重创新教学,学科融合、融入、结合等话语制度体系来提高动机制度模式。如果把眼光放远的话是借鉴人文学、社会学、历史学、逻辑分析学等的理念,展开高等学校职业道德背景下的动机领域研究。即具体研究多学科交叉后的刨析角度,落实交叉学科的研究手段、内涵、认识、理解程度、概念目标、视野、多维逻辑角度。当前面临重要困境,如何突破,怎样解决,怎样落实将是可观、可知、可探究的领域问题。我们通常研究正处于身边的群体、个体的构建体系,涉及到学科创新,研究的重要核心问题。带着这些优势与教学紧密联系、深入其中。更好的引导体制、制度、规则、逻辑与构建制度建设,需要真实的诱因查找出来,这将是展现动机建设制度的研究趋向。
三、科研培育模式减弱
高等学校教师对各方面待遇的期望较高,此举动的形成与养成,是建立在同一地域及同一级别高等学校的对比之上,也是建立在对生活质量、幸福指数成本与压力的感觉之上。这种对生活质量、幸福指数成本与压力的知觉直接会影响教师对科研、研究与创新理念时间的投入和精力摄入的预期效果。没有时间保障,精力不高,将影响减弱预期效率,相比之下,科研培育模式的行动执行力也会大幅度下降,这将会与预期效率产生负面效率。当前现有的各方面待遇福利之下,即使你付出了更多也将无法改变的状况,也将受到更大的冲击,局限于科研水平不能很好的施展,长此下来科研业务水平也将出现加多问题。站在高等学校教师的位置上来讲,如果高等学校教师没有科研业务水平,也将不能很好的发挥创新模式,相对学生而言,这就是所谓的伦理失范。这种所谓的伦理失范所产生的预期效率也将走下坡路导致形成降低行为,此种降低行为的体现,相对不同的差距不会产生大范围的负激励。
高等学校教师对职称评审与认定体系的展望,此类展望是建立于高等学校教师职称评审、认定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评价之上,当职称评审、认定体系制度没有展现客观的科研理念之上时,高等学校教师就会形成一种或多种隐形、潜在的科研利益达标水准体系,这也将减少时间精力的投入与付出,减少科研精力摄取与吸收。两类情况各有不同的概念,其一是职称评定、认定方面设置较高的规则与要求,难度的扩展度加大,职称高低级别的出现导致福利待遇、工资方面、晋级层面有着较大的区别,如搞好科研,做好研究,上好职称,相对就能提升自身的含金量,高等学校教师也将能有更好的适应平台;其二是在科研方面自身的能力不足,科研意识达不到,自身努力需要更加的加强,不管再如何的付出也将无法胜任,导致难以维持最终现状。
高等学校教师对激励型的科研绩效考核体系的展望,此类展望的建立、形成对于绩效考核体系,能够促进科研能力的提升,能够展现很强的回报率,如果此类环节出现问题,高等学校教师则会尽快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动机取向。通过上述分析得知,这些问题的展现是最真实、可效的。用批评和强制性的语言、态度去展开工作研究,对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科研培育层面会产生最严重的影响。
四、职业道德培育建设研究的发展趋势
本文虽然强调通过微观的实证研究来解释影响教师职业道德培育建设方面的内在动机,但并无形成实证的手段依据,在宏观与微观层面上综合解析这一定论变化意义和导致高等学校职业道德建设培育方面的动机构成。面对现有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培育建设研究中的多项原因,本研究将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依据。
首先,对于高等学校教师个人修养层面自我规律良好养成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更加深入的探析高等学校职业道德的责任感,强化育人与责任意识,充分运用高等学校教师的内因动力,激励自身的工作热情和动力,培养师生关系,用制度来约束和规范个人修养的行为,有助于提升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个人修养的综合体系建设形成。
其次,高等学校教师在学科学习工作中,不仅要刻苦钻研教学的方法,还要潜心学习策略与手段,不断的调整教学能力以及多学科交叉运用。当前职业道德学科学习方面研究的问题来看,要想突破和打破现有的探究瓶颈,可观、可知、可探究的多领域问题。我们通常研究正处于身边的群体、构建与体系,涉及到工作与学科教学密切相关。彰显优势学科交叉深入其中,去更好的观察体制、制度、规则、逻辑与构建体系,查找诱因的前提下展现动机建设制度的研究路径。
最后,高等学校教师对科研培育模式的期望动机与激励展望。科研培育模式的研究观点是更加注重宏观领域的解析与理解,以科研培育动机的建设为切入点去接触更多方面,如职称评定、认定等行为逻辑。更加注重科研培育建立模式的主观性与个体特性。实现内外结合制度约束的激励变化趋势,导向个人的多层面需求,这种需求更加注重从制度创新理念到实践激励方面的职业道德素养,实现职业道德规范的全面高等教育体系,建设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培育路径的新模式,为我国高等特色教育体系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人事司.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 北京:京大学出版社,2010.
[2] 唐瑶.专业化背景下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审視与养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学报, 2020(11).
[3] 景安磊,周海涛.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任务和路径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9(3):48-52.
[4]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新华社, 2017-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