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自黎 苏剑萍
摘 要:学教方式的转型升级是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发展学生学习力的关键。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附属学校通过“课堂行”“项目周”“论坛季”等现场共卷行动、“班组”育人助推系统打造及“研训”一体的师生学教共同体建设等实践,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学教新样态——“融创+”智慧课堂。
关键词:智慧课堂;学教新样态;班级文化;学教共同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变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切实改变教与学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了大势所趋。学校应致力于打造新型课堂样态,并形成一定的机制,以助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合作探究式的课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吸引他们卷入学习之中;智慧教育手段又能助力精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差异化学习需求,使课堂教学的形式契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经过三年实践,逐渐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学教新样态——“融创+”智慧课堂。
一、基于以学定教的学教新样态:“融创+”智慧课堂
(一)以学定教,融创相生
“融创+”智慧课堂是以学生主动学习为基点,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构建基于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有机融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各类资源,创设生态化学习环境,营造沉浸式学习体验,促进多维多向多边学习互动的一种新型学教方式。
这种新型学教方式,借助现代化技术,以大数据为支撑,实时记录、跟踪和分析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表现和支持性数据,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且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差异性和个别化教学,突出学生显性主体地位,重点探索学生“学”的方式,以及在技术融入后构建符合智慧课堂特征的新型“学教”模型,以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在学习上有真正的收获、进步。
(二)技术赋能,精准教学
“融創+”智慧课堂贯穿技术赋能。技术赋能分德育、智育两个层面,并以三个阶段渗透教学过程:课前,用平板电脑推送学历案,集成数据,确定学情,优化设计;课中,云端发布议题,线下合作探究,并用平板电脑集聚成果,在组间推送分享,跟进检测要点;课后,推送微课,布置分层作业,力求个性化教学,并形成错题集。这样就能形成精准的数据分析报告。此外,“融创+”智慧课堂还注重打造公开公平且高效的线上评价系统。
“融创+”智慧课堂的活动结构如下:
【课前融入阶段】
(1)师生共训。生训、师训双线并进,力促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2)班组文化。建立班组文化建设系统,创设和优化学习场,提升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3)设计学历案。通过问题设计、活动设计和评价设计,实现导学与预学。要求“教—学—评”一致。(4)课前预学情况,二次备课。教师课前检查预学,反馈学情,再进行二次备课。
【课中融合阶段】
(1)小组合作。学生通过“小组竞争、小组辩论、小组协作、小组讨论”等活动形式,参与课堂,自主学习。(2)学习展示。小组合作后,学生进行学习展示,把“学习展示”作为一种手段来触发备学与反馈,教师借机进行学习诊断、评价、反馈、补充、拓展、调整。(3)当堂检测。聚焦目标,及时进行课堂检测与反馈。(4)反思小结。课内引导学生反思小结,梳理知识,习得技能,内化价值。
【课后创生阶段】
(1)分层作业。根据学生学力分层布置作业。(2)数据收集。检查作业,收集数据。(3)个性推送。根据学情,个性推送,精准答疑。(4)评价反馈。进行评价反馈,二次批改。此外,建立评价系统,综合课内与课外、师评与生评,融合交互反馈与嵌入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可视化、生活能力自主化发展。
“融创+”智慧课堂旨在有机融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教学资源,解决融创课堂中先学后教、小组展示、家校互动、实时反馈、信息成果保存分享等诸多传统口授笔写无法解决的问题。它通过“融资源、融技术、融师生,创知识、创经验、创自我”等课堂学教方式,实现提质强校、全面育人的目标。
二、课堂行、项目周、论坛季:“融创+”智慧课堂的现场共振行动
(一)课堂行:模型建构,观课评议
学校根据项目需要组建团队,即面向全校遴选优秀教师作为一线实践者、观察员、指导者,共同投入到课堂模型建构中。通过专家讲座、现场观摩、主题论坛、同课异构等形式,学校充分集聚教学资源。同时,学校实施定时定点定员共同观课,要求观课者填写观课记录表,并从“教师”的位移、助学、指导和“学生”的音量、站姿、组内角色担当等维度进行动态视导。此外,学校通过个案研究和工作坊研修,基于“现在时”和“在场感”开展共同反思活动。经过课堂观察,学校形成了《“融创+”智慧课堂教学常规》和《“融创+”智慧课堂教学评估量规》。在教学中,教师始终关注“教育回归生命”,学生的创造潜能被极大激发,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个性不断张扬。
(二)项目周:项目推进,以赛促培
新样态精磨阶段,学校定期发布周工作推进计划,召开项目团队圆桌会,落实并反馈推进情况,以项目推进的方式完善新课堂。
(1)学历案设计与评价项目——立足课堂,辅教导学。教学管理中心团队先后三次进行学历案设计培训,全体新入职教师独立设计学历案并在组内开展说课研讨活动;暑假期间备课组分工合作设计学历案,并于开学后在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例会上专题研讨学历案的教学目标、任务情境、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激励措施等课堂实施问题。为了融课程标准、学生素养及学科知识目标于一体,提质增效,学校组织全员学习《学历案与深度学习》一书,并聆听专家讲座,将学历案设计的项目确定为核心素养下的学习目标、检测评估、课前学习、课中学习、课后学习、学后反思。学历案将教师的教案与学生的学案融合,在呈现学科逻辑的同时也强化了课堂检测功能,有助于学生提升学习效果。
(2)评价体系项目——以评促改,奖惩有度。学校组织评价团队,分年级开展讨论,建立评价体系。学校要求每日反馈课堂赋分情况,每周表彰“小组合作之星”“最佳小组”。同时,学校设“雏鹰争章,促进成长”评价体系:结合不同年级段学生的特点,借助乐课平板进行红花奖励,根据红花数量和渠道兑换“自强章”“自理章”“自愈章”,与推优入团相结合,并在每周一的蓝鹰表彰台上予以表彰;通过“合作之星”“生命达人”“最佳小队”等表彰形式激励学生成长,树立“身边的榜样”,发挥榜样感染人、鼓舞人、带动人的积极作用。
(三)论坛季:头脑风暴,复盘分享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适时组织围绕“目标导向”“小组合作”“学生展示”“课堂测评”“技术赋能”等方面的主题论坛,寻求“融创+”智慧课堂样态迭代,以满足日新月异的教学新局面。学校围绕“技术融入最佳时机”“疫情后的课改推进”“学历案与深度学习”等主题开展头脑风暴,广泛征求意见;结合教学实绩和信息化教学技术(凡龙、网易有道、乐课平板)的实时数据管理与反馈,评选季度优秀教师,并让其在阶段专题研讨会上进行智慧分享,以进一步提升融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学校组织大型的“融创+”智慧课堂展示活动,分别于2020年11月17日和2021年4月27日面向市区推广学教新样态,获得了众多好评。
三、“班组”育人助推系统:“融创+”智慧课堂的班级文化
(一)“三级画像”:德育智能化管理形态
利用智慧教育手段,学校收集学生个体在班级及小组中的生活及学习行为,形成“班级画像”“小组画像”“个体画像”三级信息数据。这有助于教师、家长对学生行为的把握,有助于教师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帮助,有助于学生通过对“个人画像”的认识,发现自己,扬长避短。
(二)“班组文化”:学校多样化生态集体
学校建设班组文化,通过年级示范课、比赛展示、日常展示、民主评议等方式,全力打造班组文化。学生发展中心主持班组文化项目建设活动,促使各班迅速形成独具特色的“六个一”(一个方案、一首班歌、一套解说词、一块小组展示阵地、一盆绿植、一个小组展示课件)班组文化并且常常更新。学校每日中午组织学生评议团检查班组文化展示,及时评比打分;每周根据检查结果,从座位设置、绿植更新、学生展示面貌等多个角度进行总结。学生在一次次展示中不断熟悉、固化班级文化,增强对班集体的认同感,增强小组凝聚力,打造多样化生态集体。
四、“研训”一体的师生学教共同体:“融创+”智慧课堂的支撑系统
“人”是改革的核心要素。学校注重对教师课堂教学中隐性主导能力的培訓:对教师研训进行深度探索,依托学科工作坊,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为教师搭建多元平台,助推教师专业发展;深入实施学校特色项目——教师修炼工程,即“三杯五功”大赛,要求全员参赛,以赛促培,以更新教师课堂驾驭能力;以轮教课为抓手,每周一研,围绕学历案设计、课堂流程、评价等维度进行主题式教研;每周反思,形成“融创丝语”,以“蓝鹰论坛”为展示平台,由课改优秀教师分享观点、策略,并每月开展头脑风暴活动,以深入教研。同时,学校注重学生这一显性主体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深入研究初中三个阶段班级行政与学科两类小组长培训,明确其在课前、课始、课中、课末、课后等时间段的角色及职责,并利用常态课堂对学生进行改进学习方式的培训;学期末开展“励志杯”小老师大赛,全员观赛,以赛促培,全员进阶,打造一套完善的培训机制,以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
“融创+”智慧课堂为学生搭建了潜能开发的展台,它将思考、表达、创造、实践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深度体验式学习中提升能力,学会学习。近两年,学校教师成长迅速,凭借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课堂驾驭能力在市、区级各类课堂展示活动及课题成果评选中取得了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