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宁
当前,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监督管理要求对科研课题结题进行审计,对科研经费绩效管理进行监督与评价,以促进财政科研经费良性使用。与日俱增的审计业务量,对审计要求飞跃式提升与审计力量相对薄弱已形成一对日渐突出的矛盾,在这种背景下,使得科研单位内审外包成为必然。同时由于科研内审部门自身能力的约束,当面临“科技创新”及“放管服科研项目”这样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的审计任务时,常用的方法是寻求社会中介机构帮助。
内审外包,又叫内部审计外部化,当然在引入外审机构时,不是对外审机构的完全放权,这样并不能降低内审部门固有的风险;也不是内审部门将自己的意见全部强加给外审机构,影响其独立性发挥,不利于审计工作开展。应当逐步磨合实施构建审计目标认识提升战略,强化内外审联动借力、融合机制。
独立审计是审计工作的灵魂。由于内部审计的“弱独立性”,科研单位内部审计是科研单位的一个职能部门,在很多方面都会受到这种“弱独立性”的制约,比如人事关系、工资关系,可能还会影响到个人的晋升与发展。将审计项目委托给中介机构,中介机构与科研单位没有直接的人事、利益和管理等关系,在开展审计项目时更能够客观、公正、保持独立的执业态度,保持审计的独立性。实践证明,科研单位内审外包在提高审计独立性上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由于引入了内审外包这种审计模式,很多问题被披露出来,使得一些下属单位不再认为内部审计是“自己人”,只是走走形式,走走过场,随便抓点小问题了事,从而提高了对审计定位的认识,并积极配合开展审计。
在与外部审计合作借力、相互借鉴中,同时对内审人员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有时内部约定俗成的现象难免可能会使内审人员思维模式固化,从而忽视一些内部的潜在风险。而外审更加注重风险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可以利用规范的工作流程规避一些潜在的风险。事务所流程化的管理一般比较规范,而且过程留痕,有些我们合作过的事务所,每个过程都是有迹可寻,每日的审计日志就能反映整个审计外勤的情况,这一点,我们内审在工作流程上还是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在与事务所合作过程中,我们也不断提高自身内审管理流程,从最初的没有取证单和审计工作底稿开始逐步规范,现在内审流程也是分为立项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整改阶段、归档阶段,现在每一个阶段都比较规范,比如立项阶段,我们向事务所学习取经,引入了审前调查结算,要撰写审前调查小结,根据审前调查小结撰写审计实施方案,这就相当于给审计项目实施提供了基础的依据,这是审计现场要执行的纲领,严格按照审计实施方案,审计现场基本不会跑偏。
在未引入审计外包的情况下,以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审计处为例,管辖10多家事业单位(含全额和差额)和10多家企业单位,有的单位每年的资金量就涉及2个多亿,光是基本支出内审已是力不从心,更别谈项目审计了,所以如果内部审计人员为了完成任务只能选择重点中的重点,很多方面不得不放弃,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引入第三方事务所后,人多力量大,便于扩大审计覆盖面,同时加快推进审计工作进程。我们在与事务所合作过程中,特别在审计实施阶段,发现问题及时撰写审计取证单与审计工作底稿,如果经过审计没有发现风险与问题就撰写过程底稿留存备查。经过这几年与事务所合作摸索,流程规范性大大增强,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同时审计结果也得到被审计单位与管理层认可,从心底里认为我们审计发现的问题是对他们管理上的促进,有利于单位进一步发展,而不因为管理上问题拖了单位后腿,得不偿失。
目前我们主要是在政府采购网站上随机遴选事务所,随着《北京市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京办发[2016]36号)政策落地以后,进而加大了遴选力度,选择对科技政策了解、多次审计过类似科研项目的事务所作为遴选对象。与遴选出的事务所进行前期沟通,并对事务所进行审前培训,草拟审计业务委托协议,确定委托内容和要求,明确分工,建立相互之间的沟通、协调和反馈机制。今后,随着财政科研项目投入及审计力度加大,审计经费不断提高,我们下一步打算采用公开招投标方式选择中介机构。公开招投标方式必然是今后审计外包一个必不可少的主要形式。现阶段,我们仍需要更多的审计购买服务,原始的竞争谈判、遴选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在与外审合作的同时,由审计处派出一名业务能力较强、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内审人员担任审计组长全程参与事务所合作,全面了解情况,出具审计实施方案,同时发挥中介机构专业优势和内审人员对下属单位比较了解情况的优势,形成合力,适度干预。保证审计独立性,内部审计人员除陪同外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接触外,不会对外审人员职业判断和选择横加干涉,要给外审人员充分的工作空间,使其遵从独立审计准则,这样才能使中介机构达到“形式”和“实质”上的双独立。审计处派出的这名审计组长全程参与到审计项目中来,从审计前调查座谈开始,出具审计实施方案后,具体指导审计项目实施。审计实施时,也会承担一部分审计工作量,并亲自参与审计取证单、审计工作底稿的撰写。
1.把好第一道审计质量关口。以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审计处内审外包实际情况为例,我们派出一名经验丰富的内审人员与中介机构全程合作,从入户调查了解情况到外勤审计结束、出具审计报告,组成审计小组。由我方内审人员根据审前调查了解的情况,结合审计侧重点出具审计实施方案,达成一致审计目标。经过审计处内审后,审计小组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进行审计工作,每日及时沟通当天工作开展情况及遇到的难点问题,这时内审人员能够及时纠偏,掌握工作进度与所发现的问题,以便下一步更好地开展工作。遇到复杂不好处理的问题,或者发现了重大审计线索,及时向领导汇报,特别是在发现重大线索时,请求上级领导指示与帮助。
2.把好第二道审计质量关口。在审计外勤进行过半的时候,审计小组成员陆续出具审计取证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过程底稿,这时审计处内审人员要将上述资料及所附审计证据逐一进行审核,这也体现了关键节点干预,审核不通过的需要补充审计证据或者采取进一步手段。通过补充审计材料与审计证据重新修改审计取证单和审计工作底稿,审计组长再次进行审核,审核不通过进行第三次修改,直到履行了必要审计程序与追加审计程序完成审计目标为止。毫不夸张地说,对于特别慎重的问题,反复修改取证单和审计工作底稿的事,在审计现场外勤中是经常发生的。这种方式能够使中介机构审计人员与我单位内审人员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3.把好第三道审计质量关口。在审计外勤基本接近尾声时,所有的审计取证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过程底稿已经经过审计处派出的审计人员审核后,审计处专职复核人员还要进行二级复核,并提出修改意见,审计组成员根据提出的修改意见,完善审计取证单等相关资料证据。
4.第四道关口是严把审计报告质量关。审计报告初稿、终稿的撰写,由审计处全程跟组内审人员完成,因为该同志非常了解审计项目的整体情况,最终审计报告既结合了中介机构专业的优势,又结合了内审人员的专业视角,以便达成全流程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人员要拟订整改回访方案,既可以检验审计效果,又可以指导被审计单位整改,弥补外审不足,至此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审计程序。
总之,在整个内审外包过程中,只有双方不断磨合,以信任和守信为前提,以高质量的审计结果为导向,才能使内、外部审计不仅能各司其职,又能发挥双方最大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