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斌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神经科急症,是由于局灶性脑、脊髓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的短暂发作,而没有急性梗死或组织损伤。目前TIA的定义已从基于时间的标准转变为基于组织损伤的标准[1,2],TIA最常见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微栓塞,由于其发作迅速,应立即通过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对TIA进行评估,以降低发生中风的风险。研究表明TIA患者中灌注异常的发生率较高,达七成以上[3]。与此同时,由于低灌注的存在,导致微栓子崩解或向血管远端移动障碍,导致栓子清除障碍,严重影响了症状的缓解。目前临床上措施包括积极治疗血压,高剂量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治疗,血糖控制,饮食和锻炼。需要对特定的潜在病因进行相应的管理[4]。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血容量补充药。有改善低灌注、抑制血管内红细胞聚集、改善微循环障碍的作用。目前对于此药在TIA的疗效上尚无明确报道,因此本研究采用高、低两种剂量的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注射液用于治疗TIA,观察其疗效,并探索其作用原理,为TIA的药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的TIA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高、低剂量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高剂量组男17例,女9例;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55.17±6.75)岁;ABCD2分级(3.62±1.45)。低剂量组男13例,女13例;年龄41~70岁,平均年龄(51.17±8.54)岁;ABCD2分级为(3.34±1.21)。对照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57.17±5.56)岁;ABCD2分级为(3.47±1.10)。3组性别比、年龄及ABCD2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符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轻型卒中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的诊断标准[5],入院患者均行CTA和DSA检查,符合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未接受手术治疗;③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文件。
1.2.2 排除标准:①年龄>75岁;②合并其他疾病脑梗死、癫痫等患者;③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及严重高血压、新鲜脑梗死、出血性疾病患者;④对静脉滴注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扩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脂等)。治疗组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高剂量组给予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上海华源安徽锦辉制药有限公司)250 ml,2次/d;低剂量组给予患者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250 ml,1次/d,疗程均为2周。
1.4 观察指标
1.4.1 疗效判定标准:药物治疗7、14 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量表和同时结合临床症状及其CTA和DSA的影像学变化。治愈:无意识障碍、肢体运动、语言、视力和感觉障碍,无再发TIA;好转:症状明显减轻,14 d内发作频率明显减少;无效:存在意识障碍、肢体运动、语言、视力和感觉障碍,TIA发作在14 d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甚至进展为脑梗死。总有效=(治愈+好转)/患者×100%。
1.4.2 检测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人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标本采集方法患者均空腹12 h,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9 ml,4 ml放入促凝管中,静置15 min,2 860×g,离心5 min,分离血清,将血清分别放置于几个Eppendorf管中,-80℃保存备用,每次应用取出1个,避免反复冻融,用于炎性因子的检测。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试剂盒为美国RB生物公司产品,并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4.3 不良反应:过敏现象(眼睑水肿、荨麻疹及哮喘等)、脑梗死、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1.4.4 治疗后随访:分别与治疗后3、6个月对患者行ABCD2评分。
2.1 3组ABCD2评分比较 3组治疗前ABCD2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于2个疗程的治疗后,分别于3个月、6个月随访(电话、门诊复查等形式),随访过程中3个月时低剂量组失随访2例、对照组失随访1例。随访6个月高剂量组失随访3例、低剂量组失随访3例、对照组失随访2例。随访过程中高剂量组远期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治疗前评分下降,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治疗前和随访期的ABCD2评分比较
2.2 3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GCS评分比较 3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 d和治疗14 d后对患者进行NIHSS和GCS评分,患者NHISS和GCS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GCS评分比较 n=26,分,
2.3 3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高剂量组共治愈15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31%,低剂量治疗组共治愈11例,好转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4.62%,对照组共治愈9例,好转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57.70%,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n=26,例
2.4 3组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及炎性标记物比较 3患者治疗前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IL-10、CRP、MMP-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CRP、MMP-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IL-10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过敏现象,其中高剂量组出现脑梗死患者1例,对照组随访过程中出现脑梗死2例,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未发生出血事件。
TIA最初被定义为症状持续<24 h的自我解决型局灶性脑缺血。目前最新的还增加了一个局限,即有没有急性脑组织梗死的证据[6],以认识到对脑的急性损伤可以由持续时间<24 h的局部缺血引起。由于TIA患者即将发生中风的风险很高,研究表明如果立即由神经科专家对患者进行检查和治疗,则可以将这种风险降低80%[7]。因此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合理判断患者病情,并及时对其进行评估至关重要,TIA后的头几天及远期1年内的中风风险很高,在一项对患有TIA或轻度卒中的患者进行的为期1年的研究的后续研究中,选定队列的心血管事件(包括卒中)发生率在第1年和后面5年的发生率相似,均为6.4%[8]。目前针对TIA的评估主要围绕影响脑部和颈部血管的影响、风险评估及其一些其他的手段,比如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可能有助于确定TIA和缺血性中风的心脏代谢来源,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房扩张可能预示着心律失常[9]。其中脑部影像学检查至关重要,指南建议,在进行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前,需要进行紧急脑部成像,以排除其他病理,包括脑出血[10]。颈动脉疾病只能通过早期(症状出现后24 h内)颈动脉超声表现来确定。CT血管造影是CT灌注/血管造影的合适替代物。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确诊的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70%,或如果发现溃疡斑块,中度症状性狭窄为50%~69%,仍然是该组的治疗选择,围手术期死亡率较低<6%。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相比,对于症状性疾病,其死亡率和复发中风的发生率更高[11,12],临床上提出了两个TIA后短期卒中风险的预后评分:California评分和ABCD评分。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ABCD评分,ABCD2评分与ABCD具有相同的组成部分,但增加了糖尿病这一项。这个量表的评估比先前任何量表都做了更准确的预测指标[13]。本研究分别与治疗前和随访过程中进行了ABCD量化评分,发现经药物治疗的患者卒中风险明显降低。
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的血容量扩充药物。扩容效应可持续4 h,其机制是通过渗透压梯度将细胞内液转移至血管内,以自体输液的形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血浆渗透压,还可以增加组织液回流,迅速增加患者的血容量,有效稀释了血液,帮助了细胞膜负电荷的增加,还可以聚集细胞,大大降低了全身的血粘度,起到了改善微循环的疗效[14-17]。本文在分析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用于治疗低灌注引起的栓子清除障碍上,本研究中,共选取了78例患者,分为高低剂量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高剂量总有效率为92.31%,低剂量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62%,远远高于对照组57.70%的有效率,治疗组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以证明加用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治疗后是有效的。于此同时患者在高、低剂量治疗组中对比对照组中NHISS和GCS评分也有显著的差异。
大量研究表明,短暂性缺血发作激活了炎症途径,炎性反应与进一步缺血性卒中之间的时间段可以由蛋白质信号决定[18]。因此我们尝试从控制炎性反应的角度来分析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在低灌注栓子清除障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作用。白介素是一种多肽,在调节炎性反应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IL-6作为促炎因子,研究显示血浆中存在血浆IL-6峰值浓度与3个月时CT脑梗死体积和mRS显着相关(P<0.001),它与12个月或卒中严重程度的临床结局相似。其中炎性标志物血浆CRP浓度或白细胞(WBC)计数与所有结局指标之间也密切相关[19],IL-10是由Th2细胞产生的一种抗炎因子,可抑制巨噬细胞释放的炎性介质,IL-10对炎症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减少IL-1、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性因子的分泌,抑制炎性反应,减轻炎症对脑部组织的损伤[20]。TNF-α是一种具有多重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相关报道称可能在预测复发性TIA中起作用,对卒中发展的预防措施有影响[21]。CRP和MMP-2作为重要的炎性标记物,广泛应用于血管、血液和缺血的研究,于TIA预测及评估同样有密切的关系[22,23]。我们通过实验验证了以上结果,在未行治疗的TIA患者中我们发现其血清中IL-6、TNF-α、CRP、MMPs-2水平升高、IL-10水平下降,在分别行基础治疗后治疗后,前四者水平明显下降,可见血清TNF-α、IL-6、CRP、MMPs-2变化和病情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随着病情的好转而逐渐下降,此外在药物治疗后IL-10水平也较前上升明显,对比高低剂量组我们发现,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血清TNF-α、IL-6,CRP、MMP-2的水平下水平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用于治疗TIA的有效性,同时大剂量的药物疗效更加显著,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综上,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用于低灌注栓子清除障碍TCA安全有效,并未发生特殊的不良事件,可以用于改善低灌注,改善局部炎性反应、局部微环境障碍,从而达到治疗TCA的效果,具有临床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