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华
【摘要】项目式写作教学,即在写作教学中引入项目式学习,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以写作任务为驱动目标,进行一系列主题活动,并结合教材进行仿写训练。教师提供写作支架,学生即堂写作,进行成果分享和评价活动。在这一系列的写作任务和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循环提升,达到提升语文素养和立德树人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项目式写作;作文教学
一、命题的提出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自我认识、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文字的直接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七至九年级的写作明确提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而从当前初中写作教学现状来看,不可否认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从教师方面讲,写作教学缺乏理论指导和系统性,关注学生的思维较少,从而导致写作教学效率低,从学生方面而言,写作的动力不足和惧怕写作。项目式写作教学正是解决这些问题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的写作教学模式。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并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初中语文项目式写作教学立足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写作实践、合作分享、展示交流和互评互改等一系列写作活动,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实践和探索
(一)项目式写作教学的内涵
项目式学习(简称PBL)源自于杜威的“做中学”,它是为适应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运而生的学习方式,研究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项目式学习主张围绕一个具体的项目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知识。项目式学习是精心设计项目作品,规划和实施项目任务,有效融入重要学科知识的过程,也是相对复杂、真实问题的探究过程。在语文学科项目式学习中,学生围绕特定任务,通过自主言语实践活动,真正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并在真实情境中将其凝结为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项目式写作就是依附于统编版教材,以项目写作任务为驱动目标,以任务群为导向,提供写作知识系统,研发写作教学评价量表,促进学生通过合作分享、展示交流、互评互改等一系列综合活动的写作实践。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以写作任务为驱动目标,进行一系列主题活动,并结合教材进行仿写训练,教师提供写作支架,学生即堂写作,进行成果分享和评价活动,在这一系列的写作任务和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写作的自主性、积極性和有效性,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提升语文素养,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二)初中语文项目式写作教学的实施过程
下面就以初中语文统编版八上第三单元为例展现项目式写作教学的实践过程。
任务一:照片集(15分钟作业)
师生分享讨论旅游期间拍摄的美景,学生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景,并开展“我的旅游日志”为主题组成活动小组,完成筛选归类、确定描写主题和记录等活动。
任务二:仿写训练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答谢中书书》中通过从不同的角度写出景物特征的方法,进行200字左右仿写训练。
文段再现: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从仰视、俯视的角度写出山之高,水之净)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从平视的角度,写出青翠的竹木和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多彩的气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写)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解析:本文写景,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
任务三:学会写景写作技巧(80分钟)
教师利用两节课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如何有效描绘景物的特征?进行以下的写景技巧训练。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
2.表现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面结合……
3.调动感官:视觉、听觉、嗅觉……
4.抓住特征:进行形、色、声方面描写
5.融入情感,使景物鲜活起来
任务四:诗文集(2次30分钟作业)
教师与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诗文集,提出编辑、文本、插图、美编等要求,商讨评价量表。师生网上搜集诗文集样例,教师提供学校文学社社刊宣传样例,学生合理分工,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诗文集。
任务五:成果分享(50分钟课堂展示)
学生结合评价量表对本次作文进行自评、组评、师评,教师二次评改,对不达标者个别交流。师生搜集优秀作文或片段,在课室黑板报展览;编辑班刊印发给学生交流;推送微信号、QQ群宣传;推荐优秀文章发表。进行同学、教师、家长、朋友间的多元交流,多重分享。
课后师生提供名篇、名著资源,跟进指导,以读促写,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循环提升。
学习资源:1.基本资源:《春》《济南的冬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拓展资源:余秋雨《江南小镇》《闲读梧桐》,宗璞《丁香结》,朱自清《荷塘月色》等。
三、实践反思
(一)注重问题驱动,激发写作积极性
唐建新在《关于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写作部分的编写》中指出:“根据《课标》原则,在阅读教学内容框架上的基础上,写作教材编写组拟写出了以随文学习为主又各有年级的原则。”项目式写作要求教师能自觉地成为写作项目的设计者,通过创设真实、完整而富有挑战性的情境与任务,引领学生“以终为始”,通过合作探究与交流分享,不断建构,不断提升。进行项目式写作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作出总体设计和规划。这个总体设计和规划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训练,要符合学生思维的特点,其中,“驱动问题”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它必须一下子吸引学生的眼球并促进持续的写作活动,例如,八年级第三单元所选的诗文,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这些诗文大都以描写景物为主,融入作者细腻的情思,情景交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因此,这个单元的驱动问题设计为“如何描绘身边的美景?”项目式写作运用任务驱动训练写作能力,情境化的学习任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积极性。
(二)注重成果展示,内化写作能力
在项目式写作过程中,学生借助写作支架,利用写作资源,通过一系列任务的完成,最终达成写作能力提升的目的。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小组活动时构建的良好同伴关系,活动分享,成果交流等环节让学生有了持续的写作动力。在开展项目式写作教学一系列的活动中,通过照片集、视频集、诗文集、小作文、小制作等形式形成过程性活动成果,这些成果可以通过墙报、班群、公众号、报刊等平台发表。学生在分享成果时,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肯定学生的写作成果,又可以内化为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写作支架积累,内化写作能力,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循环提升,达到提升语文素养和立德树人的目标。
[本文系广州教育学会2019年教育科研课题“初中语文项目写作实践研究”(课题编号:KTLX1201930247)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1404/t20140408_167226.html
[3]董华翱.基于问题解决的中学语文项目式学习策略探析[J].教育科学论坛(16):3.
[4]唐建新.写作教学的艰难探索——关于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部分的编写[J].语文教学通讯,2017(3):65.
责任编辑 罗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