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021-12-11 11:03陈佩愉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31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渗透语文教学

陈佩愉

摘要:在新时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是小学教育的首要目标。而学科德育打破了传统道德教育单一的形式,其借助不同学科蕴含的德育资源,将道德教育渗透到小学教育的各个环节。小学语文是小学课程体系中一门极为重要的人文性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补充。文章分析了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并结合实践情况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道德教育;渗透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意义

(一)与新课改教育目标相适应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语文学科素养便包括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素养等。也就是说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各个学科之间不再是分割、单一的学科,而是互为整体、彼此影响,要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与新课改教育目标相适应,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借助语文学科蕴含的德育资源,承担语文学科德育的职责,为小学道德教育提供重要的补充机制。

(二)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道德价值观念,培养学生与人良好交往的能力

首先,小学语课本中,富含大量能够进行心理辅导教育的教学资源。例如,一年级下册中有一篇经典课文《小猴子下山》,教师在完成语文基础教学之后,可以给学生仔细地渗透道德教育,小猴子三心二意的做法,最终导致什么都没有得到,空手回了家。这时候教师利用这一课文带给的机会教育,用心引导,学生就会明白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做人要专一,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而语文课本中有不少这样的经典课文,只要教师能够抓好机会教育,就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小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雏形阶段,这时候教师徐徐引导,可以让学生健全人格,为未来奠定基础。

其次,小学生效仿心理较强,而小学语文课本中,不乏有许多讲述名人事迹的课文,几乎所有的名人,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文时,对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向名人学习优秀品质,为培养良好道德素养提供教育资源。例如,四年级上册有一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里面讲述的是伟大总理周恩来年轻时求学的事迹以及自己的伟大抱负。周恩来的形象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大部分学生心理都认为周总理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但是对于他年轻时的求学经历,却是比较陌生的。因此,教师可以跟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这种教育,告诉学生总理在大家这么小的时候是如何有伟大的理想,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下努力学习的。

最后,小学语文课本上有不少可以分组完成的作业或课题,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为载体,主动挖掘和创造机会,让学生自行合作完成。例如四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一课叫做《小木偶的故事》,这一课有老木匠、狐狸、熊、女巫等各个童话人物形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来编一个小话剧。学生通过演话剧,需要自行准备道具、排练等,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和交流的能力。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可行路径

(一)以课本为基础,深入挖掘课本隐藏的道德教育资源

部编版语文教材是按照新课标要求严格编写的,其中蕴含大量道德教育资源,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先要从教材出发。在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时,也会根据其中提到的文章主题给予学生一些启发,但显然德育渗透的力度有限,影响教育成效。基于此,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和教学实践,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深入挖掘文本隐藏的道德资源,有效开展学科德育。

教师可以结合生活情境教学法开展语文学科德育,生活教学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更轻松理解知识点,同时也能让学生受到德育启发,将学科德育成效更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例如,教师在教学部编版课文《落花生》一课时,如果教师教学对象是城市学生,城市学生可能吃过花生,但对花生如何种植、如何收获缺乏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文本隐藏的情感价值和道德理念,教师可以直接带一瓶花生苗给学生观察,或借助多媒体模拟花生的生长过程,让学生明白花生看起来平实无华,却有很多用途,引出文本的主题深化。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生活情境更好地感悟作者的情感,学会立志成为有用之人。

再例如教师可以开展文本演绎法,让学生演绎文本的具体角色,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更好地带入到文本中,以更好领悟文本蕴含的道德观念。如教师在教学纪昌学射这篇课文时,由于这是一篇由文言文改编的课文,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想象,将其改编成一个小剧本,让学生分别扮演主人公纪昌、纪昌妻子、旁人等,通过对话、创建服装道具等,开展生动的剧本演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纪昌能够成功学会射箭的原因,在于长期的坚持不懈。在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入领悟后,教师在予以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将坚持不懈的精神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二)营造道德教育氛围,开展实践教学

教学离不开氛围的营造,只有活跃和积极的课堂氛围,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让学生事半功倍、有效率的学习。以《守株待兔》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抛开过去的机械教学方法,不再生硬地跟学生强调农夫的行为是错误的,正确的应该怎么做之类。而是在讲完语文基础教学之后,给学生布置一个新的任务,即“农夫待不到兔子后续”。小学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都比较激烈,同时想象力是他们的天性,于是一看到这个课题,学生们就七嘴八舌讨论了起来,有些学生认为农夫一直不耕地,兔子也不来会饿死;有些学生认为农夫可能会变成猎人,直接去山里逮兔子;还有些学生说农夫变聪明了,放了一个捕兽夹在树旁边;有些学生甚至会说,野生兔子是野生动物,我们不能吃,于是有人教育农夫,好好回去种地,不能吃野物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想象力发散的结果。教师要认同任何一种观点,即便有些很荒诞,并趁机让学生们总结,无论如何,农夫要想生存下去,都要做一定努力,要么是自己去捕猎,要么是回去种田,要么是用智慧待兔等等。这时候经过讨论,教师再告诉学生人生哲理,任何东西都不是靠等可以等來的,而是靠人们争取。学生因为有了这种现实氛围,能够很快理解这一道理,学科德育的成效能够得以实现。

三、结语

语文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禁锢模式下,语文教师往往更多关注字词、阅读、写作等教学内容,却忽视了语文教学背后的人文教育价值。在新课改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围绕阅读文本展开,这些文本体现着不同时代作者的价值理念,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因此,当代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要承担立德树人的职责,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培养高道德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翀.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德育教育[J].考试周刊,2021(55):19-20.

[2]王晓珍.试论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策略[J].读写算,2021(15):27-28.

[3]陈添俊.新课程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05):87.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渗透语文教学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