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目为纽带建设高职院校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

2021-12-10 14:55陈海红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摘 要】本文分析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存在“一头热”现象、实训岗位不稳定、校企合作关系松散、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等问题,提出以生产项目、科研项目、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等为纽带建设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认为建设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时要注意遴选有专业针对性的企业,企业应具备实训条件,注重校企共赢,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关键词】高职院校 园艺技术专业 校外实训基地 项目纽带 紧密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1-0119-04

在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背景下,教师、教材、教法之“三教”改革成为当下各高职院校的主要改革方向。其中,教法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稳定的实训基地是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基础和保障,其中,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主要是为专业课程实验性教学和单项技能训练提供场所,基本上是静态的,与职业岗位的工作环境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要想真正实现动态的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主要还是依托校外实训基地来完成。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接触职业岗位、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是实施校企合作、育训结合教学模式的主要场所,也是学校开展教学改革、技术研究、培养“双师”型教师、创新创业指导、服务社会等工作的多功能场所。为了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各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如何建设稳定、有效的校外实训基地。本文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为例,探索以项目为纽带建设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

一、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一头热”现象

高职院校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强调的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要求,但企业的参与热情远远不够。大多数校外实训基地是学校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拓宽学生就业门路而主动寻求企业合作而建立的,相当一部分企业出于各方面原因而勉强接受学生实习实训,企业主动找学校合作较少,这是现实中普遍存在的“一头热”现象。企业参与度不够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企业主观上不愿意接收高职院校学生实习;二是企业没有精力顾及实习学生的管理。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必然要追求生产效益最大化。面对食宿条件、安全责任、生产计划、技术保密和管理成本等客观因素和怕影响生产进度等主观原因,企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导致职业院校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很难真正落实到位和有效实施。

(二)实训岗位不稳定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需要招聘新职员的企业比较乐意接收学生实习实训,以便从实习生中筛选入职人员;有的企业虽然接收学生实习实训,但为了保证完成生产任务,不是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角度安排学生的实习岗位,而是哪个岗位缺人手就安排到哪里工作,把学生当作企业生产的后备劳动力来使用,难以达到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目的。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教育管理部门每年都要统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情况,并把这项指标作为考核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依据之一。学校为提高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在安排学生开展毕业顶岗实习时,对有用人需要的单位就安排学生前往实习,没有招聘新职员计划的单位就不安排实习生,每年都在更换新的校外实习实训单位,没有相对稳定的实训岗位和实训内容。新单位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学生的专业指导和管理工作不熟悉,不能对实习生进行规范管理和有效指导,很难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完成相关的实习实训任务。甚至有的院校在毕业生顶岗实习阶段,要求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放任自流,一些学生不管岗位工作内容是否与专业相关,只选择在环境舒适、工作轻松的岗位实习,从而达不到培养专业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校企合作关系松散

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整体特征表现为合作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明显,合作频率不高、合作时间短期性明显、合作紧密度低、合作项目少等,是一种浅层次、松散型的校企合作关系。很多企业是为了招聘到适合的员工而接收学生实习,以便在实习过程中择优录用,同时也让学生在实习阶段即熟悉工作环境和具体岗位工作,录用后能尽快担负起相关岗位的工作职责。部分高职院校则是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沒有真正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去选择企业,不能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实习实训活动,致使学生实习实训环节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有效的管理制度是高职院校完成校外实践性教学任务的根本保障。为规范和推进职业院校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维护顶岗实习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教育部陆续出台了《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管理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各高职院校应该在这些制度的框架下,根据自身和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出台切实可行的校外实习管理办法,保证校外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相当一部分学校没有做到这一点,有些学校虽然也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无法真正落实到位。这主要是部分企业出于经济利益和生产管理等因素考虑,认为学生实习实训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活动,增加企业生产和管理成本,因而把校企合作视为一种额外负担,觉得没有义务承担相应的实习管理和实习生的安全责任。学校因此未在学生实习指导和管理方面对企业提出过多要求,从而无法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此外,由于实践性教学特别是顶岗实习的时间长,学生分布在多家企业,分布地域广,管理难度加大。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在实训内容、过程监管、安全保障、实习效果评价等方面没有形成稳定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在实习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控和反馈机制,难以保证学生实习目标的实现。

二、以项目为纽带的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针对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积极挖掘学校和企业双方的相互依赖点、契合点,努力探究实现校企双赢的途径,以项目和项目人才为纽带,逐步建立一批较为稳定的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保障。

(一)以生产项目为纽带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以企业相对稳定的生产项目为平台,师生共同参与企业项目,为企业提供人力和技术支持,与企业形成紧密型校企合作关系,每年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安排学生到企业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例如,广西南宁市是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每年在会议举办期间,需要大量的盆栽花卉以营造盛会氛围,在此期间学校可以安排师生到相关企业开展盆花生产、花坛设计与施工等相关内容的实践性教学活动;每年春季,农资营销企业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实地开展产品使用效果试验和产品销售工作,学校可以借此平台安排师生到企业开展生产性试验规划设计与实施、农资产品营销等内容的实践性教学活动。这样既为学生的实践性教学提供了真实的训练场所,又缓解了企业季节性用工问题,企业还给学生支付一定的实习补贴,取得了校企双赢的效果。10多年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以这样的方式与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南宁市金花茶公园、广西多得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益。

(二)以科研项目为纽带

在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实施方面,学校具有技术和人才优势,企业拥有项目实施场所和生产管理经验的优势。应充分利用校企各自的优势,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科研项目申报,借以形成紧密型校企合作关系。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利用自身的人才和科研优势,与广西浩海农贸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申报科研项目,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广西高产优质抗病油梨新品种繁育与产业化示范工程”和南宁市科技局项目“油梨快速繁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立项。在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油梨科技创新团队指导下,广西浩海农贸有限责任公司在广西宾阳县和柳城县建立200公顷的油梨生产示范园和1.3公顷的油梨种苗生产基地,学校专业教师和学生直接参与项目的实施过程。公司油梨生产基地每年可接纳40~50名学生开展为期1个月的工学交替跟岗实训,接纳10~20名毕业班学生开展毕业顶岗实习,学生毕业后经双向选择的方式,择优录用毕业学生。学校以这样的方式与广西农垦国有明阳农场有限公司、广西农垦国有东湖农场有限公司等多家校外实训基地,根据企业生产技术攻关需要,在果树生产、蔬菜生产等方面联合申报科研课题,共同实施了10多项科研项目和企业技术攻关项目,获得多项科研成果,其中与广西农垦国有明阳农场有限公司共同实施的“油梨优良品系比较试验”科技成果登记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与广西浩海农贸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实施的“油梨快速繁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科技成果登记获得广西农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学校还在提升学历、晋升职称等方面为企业技术人员提供指导和帮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以参与科研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这样的合作关系,既解决了企业生产和发展的技术难题,又密切了校企合作关系。

(三)以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为纽带

确定为校外实训基地的企业虽然都已经具备接受学生实习实训的基本条件,但是还需要根据行业产业的发展不断改善实训环境和相应的设施、设备,不断提高实践性教学的质量。针对改善实訓条件的经费,除了企业投入资金,学校方也应该有所作为,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改善工作列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中,定期研究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制订建设目标、落实责任、动态考核。对部分优秀校外实训基地和一些具有深度合作前景的校外实训基地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主要是利用学校本级教学基地建设经费和学校获得的上级部门教学基地建设经费,改善企业的实践教学条件,在保证校外实践性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同时,提升企业的硬件条件,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借以创建和维持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近十年,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高职院校双高建设和学校本级的教学基地建设经费,在广西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广西农垦金光农场有限公司、广西糖业集团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投入一定的资金,建设远程教育设施,增添部分生产设备,改善实践教学环境,在保证学生校外实践教育活动的高质量完成的同时,又可以为校企双方的日常技术交流、技术服务等活动提供一个远程交流平台,实现了校企共赢。

(四)以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为纽带

以学校自有科技成果推广为平台,对企业开展技术指导,助力企业生产发展,以项目技术人才为纽带,建立和维持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多年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在油梨方面的科研成果和技术优势,派出专业教师长期指导油梨种植企业开展栽培管理工作。学校油梨科技创新团队依托自主选育、获得广西种子总站登记的桂垦大2号、桂垦大3号、桂研10号油梨新品种和从国外引进的哈斯(Hass)、富尔特(Fuerte)等油梨优良品种,向广西浩海农贸有限责任公司、广西世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普洱绿银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推广种植。同时,为解决油梨种苗紧缺的问题,学校油梨科技创新团队依托自主研发的“油梨快速繁育技术”科技成果,指导广西世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浩海农贸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开展油梨种苗繁育,为油梨生产提供优质的种苗,已在云南、广西等地推广种植油梨优良品种近6000公顷。在油梨栽培和种苗培育过程中,学校油梨科技创新团队全程跟踪指导,为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在蔬菜种植方面,学校蔬菜栽培教师团队利用自身技术力量针对广西农垦国有东湖农场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大棚蔬菜栽培基质盐渍化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治理措施,为提高大棚蔬菜栽培基质使用年限、降低生产成本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学校以这样的方式和区内外多家企业开展果树生产、蔬菜生产等方面的科技成果推广和技术服务工作,与这些企业在园艺技术专业学生校外实训和技术服务方面形成了相互依赖的紧密型合作关系。

三、建设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的思考

建立稳定的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选择校外实训基地要有专业针对性

高职院校应明确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根本目的,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性教学的需要,遴选适合的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首先,目标企业所经营的主要业务要和学校的专业相关,这样的企业和学校容易形成相互依赖关系,有可能成为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其次,所选企业的业务范围尽量涵盖本专业全部的教学方向,保证学生能在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实践获得相应的综合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养,为学生毕业后顺利进入就业市场、适应工作岗位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园艺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经营业务要涵盖花卉生产与营销、果树生产、蔬菜生产、农资营销等多个专业方向,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企业要具备实训条件

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与真实职业岗位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全面提高职业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同时还是开展教学改革、技术研究、就业指导、服务社会等工作的场所。作为校外实训基地,首先,要具备基本的实训环境条件,包括实习生的食宿条件、先进的生产设备设施、可供学生实训的岗位等,确保学生能正常开展实训活动;其次,要求企业所采用的生产技术在行业中处于先进水平,在学生实训中能够引入职业岗位的新标准、新技术、新设备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保证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最后,要具备相对优秀的技术团队和管理团队,委派具有丰富生产管理经验的技术人员作为实习生的校外指导教师,能够全面、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训过程。在选择校外实训基地时,要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有利于学生就业为依据。一些规模较大的行业龙头企业,其生产技术、经营理念和企业管理经验对行业具有引领作用,往往它们的设施设备也比较先进,实训环境相对较好,是高职院校首选的校外实训基地遴选企业。此外,从学生将来就业的多层面、多方位考虑,只要能够满足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训项目的需要,具备较好的实训条件,愿意参与校企共育人才的一些中小型企业,也应该是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遴选的目标企业。不要一味追求合作企业规模庞大和行业排名。

(三)注重校企共赢

充分挖掘校企双方的相互依赖点、契合点,只有在人才共育过程中实现校企共赢,双方才能形成稳定的紧密型合作关系。学校对企业的依赖是显而易见的,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都需要在校外实训基地获得;校外实训基地还可以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同时也是学校专业教师开展专业实践锻炼、“双师型”教师培养、科研成果转化的平台。而企业对学校的依赖点则需要校企双方共同挖掘,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和人才优势,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和项目研发,在生产技术指导、员工培训、联合申报科研项目等方面给企业提供帮助,指导企业在原有先进生产经验的基础上申报科技成果和发明专利,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社会影响力。只有让企业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才能建成和维持稳定的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

(四)建立健全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实现实践性教学目标的保障。应通过加强管理,充分發挥校外实训基地的资源优势和功能,提高基地的综合效益,增强实训的有效性,使校外实训基地真正成为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校企双方要在教育部《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管理准则》等相关规定的框架下,共同制订行之有效的学生校外实习管理实施细则,保证校外实践教学有序开展,保护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利益,维持长久稳定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关系。首先,要建立健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实践训练考核办法》等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明确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的责任和义务。学校应与企业共同协商,企业选派实践经验丰富、安全防范意识高、责任心强的技术骨干担任企业导师,学校安排具有较强管理和协调能力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全程指导学生实习过程。学生实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教学指导,因此双方都要加强过程控制,制订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采取双方共同考核的措施,确保实践教学活动高质量完成。其次,在校企双方人才的互聘机制、双方共同申报科研项目的经费分配和科技成果共享、企业为专业教师提供的实践平台、专业教师为企业提供的员工培训和技术指导等方面,都要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保护校企双方利益,才能形成长久稳定的紧密型合作关系。

总之,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学生接触职业岗位、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介绍了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以项目为纽带建设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的做法,为兄弟院校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周建松,等.高职院校“三教”改革:背景、内涵与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19(9).

[2]杜世禄.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7(Z1).

[3]王晓江,等.论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J].教育与职业,2010(12).

[4]刘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关系生命周期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4(9).

[5]马华菊.高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及其存在问题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0(36).

[6]曾姮艳.论实习管理制度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教育,2018(3).

【作者简介】陈海红(1965— ),男,壮族,广西武宣人,硕士,高级农艺师,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教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研究和亚热带果树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