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晨 刘绍卫 刘涛 文祎萱
【摘 要】本文分析加强革命文物融合传播的意义,介绍革命文物融合传播的特点,提出新媒体视域下革命文物的传播策略:构建新媒体管理模式,注重弘扬主旋律;借助科技平台,让文物“活起来”;积极探索新媒体平台传播红色文化,推动IP化传播;开发文创产品,拓展创意传播。
【关键词】新媒体 革命文物 传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1-0015-02
近年来,新媒体视域下的研究蔚然成风,其中如何在革命文物与普通大众之间搭建良好互动平台、如何利用好新近兴起的多媒体平台传播红色文化和宣传革命文物是摆在每个相关从业人员面前的严峻问题。
一、革命文物融合传播的特点
随着新媒体事业的快速发展,多元融合传播趋势逐渐加快,信息媒体的路径正从社会化媒体向人性化媒体发展,革命文物宣传的媒体表现出多维传播和多维共振、交互性和个性化等特点。
(一)多维性
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在进行革命文物宣传时,纷纷打破广播、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的束缚,通过短视频、VR 体验等形式,以数字化等多维的宣传融合,突破革命文物的单一化的宣传形式,并结合电子书、数字广播等进宣传,这种多维宣传能够通过历史事实将受众的情绪充分激发出来,有效拓宽了信息的传播范围。
(二)交互性
新媒体具有的交互性特点,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单一性。革命文物传播通过新媒体,可以大大增强其互动与交互性,如通过触摸式多媒体展示平台、抖音等形式,受众的主动选择权更加明确,受众与文物的互动性也得以有效增强。
(三)个性化
新媒体的核心是共享和交换,在交换过程中,不同受众用户可以进行个性化选择。新媒体时代下,革命文物宣传可以根据不同的宣传对象的需求和兴趣,进行个性化的宣传与传播。
二、新媒体视域下革命文物的传播策略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文物保护事业也驶入快速发展的快车道,大量革命文物所蕴含的红色文化亟待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拓展中华优秀文化和塑造新时代精神文明的强基固本,因此,探究革命文物融合传播成为题中之义。
(一)构建新媒体管理模式,注重弘扬主旋律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舆论的作用逐渐凸显,尤其是新型媒体的运用,这使得革命文物保护宣传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依托新闻媒体开展文物保护宣传教育,文物保护单位可以有效强化宣传效果,帮助公众树立文物保护意识。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构建协调高效的调控机制,首先,要关注新闻热点,分析判断舆情,开展网络新闻宣传和网络评论,严格审查网络信息,及时整合和甄别网民发布的信息,避免不良或错误信息大范围传播;其次,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工作队伍,调整完善文物系统举报人队伍,培养高素质的新闻记者、舆论监督员和网络评论员;再次,开展新媒体专业培训,提高员工危机管理、舆情分析和信息甄别能力;最后,要密切与公众的沟通和互动,邀请相关专家和领导举办讲座或演讲。此外,还可结合“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与自然遗产日等重要节日,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同时,积极配合媒体组织的采访活动,及时回应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巧妙地将博物馆专题展览、手工体验、新媒体等三方面相结合,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文物保护活动。
(二)借助科技平台,让文物“活起来”
如何运用新型媒体资源,使文物拂去时光之尘埃,再迎新生之光明,是媒体工作者在宣传中应该考虑的关键问题。要使文物重焕新生,使文物及其所表现的精神走进每一个民众的心间,就要求相关宣传保护部门紧跟时代步伐,运用新型技术做好文物的保护宣传。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要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对馆藏文物进行按比复制,构建相关的虚拟3D形象,同时还可以根据相关历史故事制作特效短片。这种方式不仅使观者更加了解革命文物的细微之处,也使观众更能体悟革命文物中所蕴含的革命精神,从而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利用现代数字技术组建全国性或地区性革命文物平台,与此同时,开展以数字形式抢救和保护革命文物的工作。例如,福建省将革命文物数字资源开放共享,相继开展了关于革命文物名录的核查公布和革命纪念馆专项调查,进一步修订革命文物的定名、等级、现存位置等基本信息。
(三)积极探索新媒体平台传播红色文化,推动IP 化传播
有效利用现代传媒技术,推动IP 化的革命文物传播方式。例如,福建省文物局创办的福建文物头条和福建文物矩阵等,依托“七星文华·八闽故事”平台,加大对革命文物故事的宣传。陕西倾力打造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使游客在旅游观光之余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促进延安革命精神的传播。此外,利用陕西建筑特色打造体验式窑洞,创新革命旧址利用的方式。不仅推动革命纪念馆开发并发布线上展览,还建立“互联网+革命文化遗产教育平台”离线体验,成功将新媒体资源与革命文物相结合,挖掘和展示其深厚的革命文物价值。
时代创造了“互联网+”的无限可能性,“互联网+纪念”正逐渐成为文化传播的“甘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创新和宣传使公众更方便、更加愿意走入纪念馆。八一博物馆融合了当下最时髦、最火爆的“互联网+”类革命文物,推出了“云游八一 建军的那些事儿”系列内容,由讲解员原创动画形象“小军军”带民众走进展馆内了解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周恩来的毛毯、朱德的手枪、八一起义歌等,重温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感受革命情怀。在这一过程中,八一纪念馆依托馆藏文物资源,结合新媒体的创新宣传教育,以场景再现的方式,再现革命场景,依托文物将过往的革命历史与革命精神娓娓道来,同时立体化呈现历史形象,使得革命历史更加鲜活,引人入胜。
(四)开发文创产品,拓展创意传播
如今,文创产品得到越来越多民众的关注,这不仅是因为文创自身的吸引力,也是因为人们的美好需求在文创中得以满足。应使革命文化创作更具创新性、实用性和大众性,自然而然地成为红色文化纪念的焦点。文化旅游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应该把革命文物带入进来,支持‘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鼓励相关单位和人民群众参与革命文创产品的开发,使革命文创产品更具吸引力。”因此,未来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方向是多元素的融合和创意与实用性的融合。例如,将虚拟展示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相结合,在纪念馆官方网站和官方微办公室开通网上文物文化创意产品交易平台,销售革命文物仿真模型和数字动画等,这不仅能使游客的体验感得到大幅度上升,其本身作为革命文物的衍生,还为革命文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此外,加强革命文物创意产品的开发,还可以促进文化经济发展,推动文物旅游业的发展,这不仅提高了文物自身的价值,同时也符合新媒体时代的经济模式。
总之,革命文物中所包含的历史,表现了百年来中国人民为了中国之崛起而不断奋斗的伟大征程。它是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可以极大地激发人民的爱国精神。在当今社會,迫切需要充分挖掘革命文物中的精神力量,使其起到资政育人的作用。这要求相关媒体从业者不断学习新媒体技术,发挥其特有优势。在文化环境复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革命文物传播要想突出重围,就需要积极与新媒体进行结合,发挥其特有的优势。也只有如此,革命文物保护才能继续前行并且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中央党史中共党史教研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国史的重要思想[J].学习时报,2016(1).
[2]林彦平.新时代,让革命文物“活”起来: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为例[J].中国纪念馆研究,2019(1).
【作者简介】廖 晨(1987— ),广西田东人,广西革命纪念馆干部;刘绍卫(1972— ),广西兴安人,中共广西区委党史研究室三处处长,研究员;刘 涛(1997— ),山西大同人,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考古学史、博物馆学、区域史;文祎萱(2001— ),南宁师范大学读书协会会长,南宁师范大学在读本科生。
(责编 苏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