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捷 陈慕杰
【摘 要】本文分析专业群的内涵及特点,依据产业链发展、岗位群需求、教学资源共享的组群逻辑,论述广西职教艺术教育专业群的内生关系,从共生、共通与共进的逻辑梳理学校与专业群、专业群内各专业、核心专业与群内其他专业的关系,以优化与整合专业群资源,推进专业群高水平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 艺术教育专业群 内生关系 组群逻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1-0073-03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推进,特别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即教育部从2019年开始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简称“双高计划”)实施后,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成为职业教育界的共识。职业教育的专业群建设是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而专业群的组群逻辑是专业群建设的第一步。在此背景下,探讨专业群的内生关系与组群逻辑,对学校“双高”建设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实现学校专业集群特色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专业群的内涵及特点
“专业群”是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以及市场化就业机制逐步形成、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由“规模发展”到“内涵建设”的背景下出现的时代产物。职业教育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专业群”进行不同的诠释。有研究者认为:专业群是以学校办学实力较强、社会认可度较高的核心专业为重点,集合学科基础相近或是技术领域相近、工作岗位相关的多个专业而组成。有的认为:专业群是由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相同、基本技能要求相似、服务领域相关的“一个共享技术平台,多个专业方向”的若干个专业的集合。还有的认为:专业群是选择学校高水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跨二级类的重点专业或优势专业作为核心或龙头,通过核心龙头专业带动各个专业之间的联系与互动,以形成合力提高专业群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为目的组建的专业集合。
以上对“专业群”的理解虽有不同,但它们都强调共同的专业学科基础、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与技能,并由核心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组成。一个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应该具备三个特点。一是对接产业链和岗位群。是否能对接产业链和岗位群,是高职院校办出特色的重要保证。专业群内的专业覆盖全产业链,或行业生产的整个流程,或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有共同的课程支持,形成更加专业化的特征。二是具有融合性。专业群的最高境界是专业的融合、课程的融合、师资的整合、资源的融合、校企合作的融合、教学基地的融合。这些元素整合得越好,说明专业群的效益就越好。三是具有创新性。专业群共享共生机制容易推进形成既信任合作又相互竞争的环境,这种环境会有力推动集群的创新,其营造出的气氛能产生专业衍生效应,促进“创新”在各个专业间的模仿、消化与扩散,从而为专业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专业群的组建逻辑
“双高计划”中明确提出了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将专业建设聚焦到专业群的建设上。专业群建设怎么起步?组群逻辑是专业群建设的第一步,也是专业群建设的第一个瓶颈。笔者认为专业群的组建必须从产业行业研究和人才需求分析入手,这是组群逻辑,也是专业群建设的邏辑起点。如果不去研究产业行业新时代发展的需求,只是在学校现有的专业上划圈子、做文章,就根本没有理解国家提出的“双高计划”中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初衷,专业群课程体系的设计与重构就成了无本之源,缺少了逻辑的起点。
笔者认为职业教育基于专业与产业发展的对接及产业发展的岗位需求,可将专业群的组群逻辑分为三类:一是按产业链发展逻辑,二是按岗位群需求逻辑,三是按教学资源共享逻辑。
(一)按产业链发展逻辑组群
该类专业群是围绕某一产业的结构、空间以及链条发展情况进行组建,并按照产业调整与升级而持续优化。例如,河南职教的汽车制造与服务专业群,依照汽车类产业链可把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等相关专业组合在一起,这些专业群的组合需要学校有深厚的专业底蕴、充足的资金支持、齐备的实训环境,才能实现链条上各专业的整合。
按产业链组群要充分考虑三个方面。一是根据产业链的特征重构课程体系。这类专业群建设的难度是课程设置,它需要打破原有课程体系结构,充分考虑群内专业横向与纵向的有机联系,按照群类专业的逻辑结构组合课程模块。二是根据产业链的结构实现群内专业的多元组合。充分重视以核心专业或特色专业为核心,整合多个任务对象相同、技术开发相近的相关专业,实现群内专业的多元组合,并对照专业与产业分析总结各个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规格要求,构建形成核心专业为龙头、相近专业为支撑的人才培养体系。三是倡导以集团化办学的模式推进专业服务产业。集团化办学最大的优势就是能聚集来自行业、政府、社会的各种信息资源,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按产业链的结构和岗位需求分配资源与共享资源,能提高专业群对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适应性。借助集团的资源与技术优势,快速积累相关技术技能经验,以保障专业群建设举措与社会一线行业、企业技术技能的发展需求结合起来,提高专业群服务产业群的能力。
(二)按岗位群需求逻辑组群
该类专业群是学校具有明确的职业服务面向和办学基础,并能根据服务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技术和能力精准对接的专业群。例如,河南职教的小学教育专业群,把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体育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科学教育整合为一个专业群,专业群涵盖了小学教育领域的各科教师岗位,充分考虑行业岗位的设置背景,针对某个行业相关职业岗位来设置专业群。
岗位群是由相互联系的职业岗位组成的一个职业系统。按岗位群需求组群要充分考虑以下三方面。一是充分考虑学校办学基础和服务面向。如小学教育专业群的建设涵盖了基础教育领域小学教育阶段的各学科教师的培养,反映出学校有着丰富的教师教育办学基础和经验,同时专业群内各专业服务行业面向非常清晰,都指向小学教师培养。二是专业群内的知识、技能基础和素质要求相关性高。由于对接的岗位群是一致的,所以学生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培养模式接近,质量评价体系标准也相近,专业群内各专业要求的基本能力和素质技能也就比较一致。三是以人才培养新的规格要求为指针,开发整合课程新内容新结构,统一指导制订符合人才培养新规格、最能体现不同岗位人才需求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如针对人才市场发展的新需求,要及时将其更新到课程中;针对行业产业发展岗位聘用的新要求,专业办学要紧跟行业产业发展,及时调整专业的方向、课程体系、实践实训体系等。
(三)按教学资源共享逻辑组群
该类群具有共同的学科基础和相关联的技术领域,且具有较强共同技术基础支撑的一类专业集合。该类专业可对接产业链中知识结构技术基础相近的一段链条或者岗位群。例如,湖南职教的药品制造与服务专业群,涵盖了药品生产技术、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经营与管理等专业。专业群包括了药品的生产、质量控制、流通及药学服务等主要产业链,具有相同的专业基础和技术支撑。
按教学资源共享逻辑组群要充分考虑以下三方面。一是围绕专业基础课程,打造共享资源库平台。包括共建共享课程平台、行业标准、实训设备条件、企业案例和各类信息化的“学习包”,加强人才培养中各环节的衔接,有效实现资源共享。二是共享教师团队资源。在专业群的师资团队建设上,注重教师跨界能力的培养,教师要熟悉专业群中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在教学、实训、就业指导上相互兼顾、相互支撑,充分发挥教师团队的学术优势与技术优势。三是在专业群的建设中,要避免学科知识教学的固化影响,建立应用性目标导向,紧紧围绕现实中的产业发展和岗位问题,规划好人才培养,在强化应用技能培养的同时推动应用研究,以学科动向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及时将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
三、艺术教育专业群的内生关系
2019年8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广西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提出加快专业建设步伐,建立一批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研究基地,有针对性地对广西职业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针对不同专业及专业群特点,就专业群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开展研究与实践,探索具有广西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广西一流专业群。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艺术教育专业群被遴选为第二批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研究基地。专业群组建以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为牵头专业,涵盖艺术教育、舞蹈教育、音乐表演,共5个专业的专业组合。艺术教育专业群是按岗位群需求逻辑组群,并兼顾群内教学资源共享的逻辑。
(一)学校与专业群发展的共生逻辑
专业是支撑职业院校发展与改革的基本要素,它“涵盖了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双师教学团队、课程体系与结构、校企合作、师生的教与学、产教融合平台以及师生发展等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高职院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立足点和集合体”。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是相互成就、共生发展的关系。一方面,高水平学校发展必须有高水平专业群做支撑,高水平专业群是高水平学校发展的重要标志与建设质量。另一方面,高水平专业群发展必须依赖高水平学校的生长土壤,高水平学校是高水平专业发展的生態环境和发展保障。基于此,学校发展目标、发展定位与专业群发展有着共生逻辑联系。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一所有着八十多年办学历史的学校,有着深厚的教师教育和艺术教育文化底蕴,是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该校秉承走艺术兴学路、创特色师范牌的办学理念,大力打造艺术教育专业与师范专业,学校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分别是广西职业院校示范特色专业和实训基地。
学校的艺术教育专业群融艺术教育与师范教育为一体,服务广西基础教育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桂林的“文化立市”战略,为广西输送了大批中小学艺术师资和艺术人才。2017年,学校参与央视春晚桂林分会场的现场演出,荣获桂林市政府颁发的“201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桂林分会场筹备工作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晚会直播的开场歌舞《唱山歌》是学校合唱团的荣誉,群舞里有学校学生的成功参演;2018年,学生出色完成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上群众文艺演出任务。艺术教育专业群真正体现了专业有特色、地方离不了、发挥有潜力的专业群发展效应。
(二)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共通逻辑
通常专业群是由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相关专业组建而成,并代表着学校的专业发展方向和重点。艺术教育专业群服务岗位主要是培养中小学艺术师资和服务当地文化建设的艺术类人才,因此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具有一致性和相似性。在人才培养上注重“一专多能”与“多岗迁移”。一方面,面向中小学的艺术师资,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艺术师资培养,要求教师要“一专多能”,例如唱歌、跳舞、绘画样样都要通晓并能教授。另一方面,服务于社会文化建设的艺术类人才也需要兼顾多项职业技能,实现“多岗迁移”。例如音乐类人才,不仅要能唱,还要能弹奏乐器等;美术类人才,不仅要能画,还要能做舞台美工设计、板报宣传设计等工作。因此,基于岗位共融性,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建立专业辅修制度和课程选修制度,最大限度地实现群内的各专业在课程资源、教材资源、实训条件、师资资源上共享共建,为“一专多能”与“多岗迁移”提供有力的支持。
此外,强调群内专业共通性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各专业职业能力的特殊性,不仅体现在不同艺术领域的技能要求上,更体现在不同的岗位要求上,面向中小学艺术师资的岗位与面向地方文化建设的艺术类人才岗位在能力素质的要求上肯定有差异,因此专业群的建设也要强化各专业的职业技能。
(三)核心专业与群内其他专业的共进逻辑
高职院校专业群内部各专业之间的关联实质就是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之间的关联,按照国家“双高计划”建设的要求,专业群发展就是要促进专业间形成集群协同、交叉融合的共进发展优势。组建专业群需要选择一个能够代表学校办学水平的优势特色专业作为牵头专业。音乐教育、美术教育是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办学底蕴最为深厚、办学历史最长、与学校发展共存共进的品牌专业,两个专业都是广西职业院校示范特色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其中音乐教育专业还是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认定骨干专业。这两个专业承担着广西基础教育艺术师资的培养任务,特别是农村音乐、美术全科教师的培养任务,有着良好的实验实训条件,并已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优势与特色成为引领群内其他艺术教育专业的示范。
强调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专业的重要性,并不是否认群内其他专业,按“合力论”组群逻辑,强调通过专业群中的核心专业建设带动专业群整体发展,专业群内各专业之间形成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专业群内突出各自的“一专”,共同发展共享的“多能”,共同促进整个专业群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的提升。
总之,理顺与把握好广西职教艺术教育专业群的组群逻辑,探讨其内生关系,就是为了明确专业群的建设目标与建设任务,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努力推动广西职业教育艺术教育专业群的发展研究基地成为艺术教育专业群发展的领头羊。
【参考文献】
[1]周建松.基于内涵发展的高职院校校院(系)两级管理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4).
[2]谷柏玲.地方普通高校专业群建设模式初探:以黑河学院商务外语专业群建设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4).
[3]宋英邦,刘雪晖,王东梅.构建高职服务类特色专业群探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1(2).
[4]刘晓.高职学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组群逻辑与行动方略[J].中国高教研究,2020(6).
[5]王亚南,成军.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构:内涵意蕴、逻辑及技术路径[J].大学教育科学,2020(10).
[6]高闰青.“双高计划”背景下专业群的组建逻辑与建设策略:以小学教育专业群为例[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1(1).
[7]蒋桃.高职专业群结构调整逻辑策略及机制建设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11).
[8]王亚鹏.校本专业诊断: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的逻辑起点[J].教育与职业,2017(21).
注:2018年广西职业教育第二批发展研究基地项目“广西职业教育艺术教育专业群发展研究基地”(桂教职成〔2018〕65号)
【作者简介】徐 捷(1967— ),女,广西桂林人,硕士研究生导师,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陈慕杰(1965— ),男,广东潮安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