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小娟
(济源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河南 济源 459000)
分娩是一个自然生理过程,但对于初产妇而言是一次强烈的生理、心理应激过程。减少分娩期并发症,改善母婴结局,是产科一直以来关注的课题。健康教育是产科整体护理实践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贯穿于围生期整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有效干预方式[1]。研究[2]显示,健康教育对分娩结局具有积极影响,在围生期予以有效的健康指导,可减轻初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心理压力,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在临产时保持最佳身心状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随着产科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逐渐受到越来越多重视,然而目前针对产妇的健康教育缺乏连贯性与系统性,专题活动是指为了某一特殊目的,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而精心策划的活动,在临床实践中,可应用于患者的教学与管理。本研究对初产妇实施专题活动式健康教育,效果明显,报道如下。
1.1 对象 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济源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13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考虑到样本脱落等因素,将样本量扩大20%,最终纳入156例初产妇。依据非随机临床同期对照研究及患者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84例)与对照组(72例)。纳入标准:①均为初产妇、足月妊娠、单胎、头位。②无阴道分娩禁忌证。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妊娠并发症。②存在凝血功能异常者。2组产妇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实施责任制护理模式,安排责任护士负责基础护理、专业护理,针对分娩过程中稳定配合方法、母乳喂养等进行口头健康宣教。观察组实施专题活动式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
1.2.1.1 面授理论指导选择教学经验、临床经验丰富,善于沟通的主治医师、主管护师作为指导老师。讲授内容包括妊娠与分娩的生理过程、科学运动、孕期营养、自然分娩的好处、如何缓解宫缩痛、分娩风险及应对方式、新生儿护理等。鼓励孕妇家属参与课堂,根据孕妇的实际需求安排侧重点,增加互动交流,解答孕妇及家属的疑问。在与孕妇的交流中了解其心理状态,通过纠正孕妇的错误认知,消除其思想顾虑,帮助其树立信心。
1.2.1.2 活跃期导乐陪伴式教育 针对各产程的特点、分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配合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如分娩前需准备的物品,临产前出现特殊情况的应对方法;提供全程服务,临产通过按摩、抚摸腰部缓解宫缩痛;随时关注产妇需求以及心理变化,可握住产妇的手,给予其精神、言语鼓励,缓解紧张、焦虑、急躁情绪;做好生活护理,及时擦汗、指导更换会阴垫,鼓励产妇进食易消化、高热量的食物、多饮水;协助坐导乐球,促进胎头下降;指导产妇采取正确的卧位,纠正其胎位、头盆不称;指导产妇调整舒适的体位,并播放舒缓的音乐转移注意力,缓解宫缩疼痛;指导产妇在宫缩间歇期合理休息,宫缩时指导其配合宫缩屏气用力;实施各项检查前告知注意事项,动作缓慢轻柔;对分娩过程予以及时反馈,告知产妇分娩顺利。
1.2.1.3 产后新生儿护理专题活动 针对母乳喂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模拟情景,如:乳房胀痛、乳腺炎、乳头皲裂、公共场合哺乳等,导入场景进行专题化宣教,鼓励产妇发表观点、互相讨论、总结观点,医护人员综合评定后展开宣教;在产妇充分了解母乳喂养知识的基础上,设置相关情景,如:乳房护理按摩姿势、抱新生儿的姿势、哺乳姿势等,指导产妇在实物模型上进行实践,家属参与陪伴。
1.2.2 观察指标 比较2组产妇分娩方式、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健康行为问卷评分、护理满意度(服务态度、及时性、疼痛情况、环境、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各项评分。①母婴并发症:比较2组早产、胎儿窘迫、产后泌尿道系统感染、产后出血发生率。②健康行为[3]:采用自制健康行为调查问卷包含角色转变(3个条目)、遵医自我管理(8个条目)、母乳喂养与新生儿护理(6个条目)三项内容,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根据基本做不到、偶尔做得到、基本做得到、完全做得到,分别计分1、2、3、4分,分值越高,表明健康行为越好。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73。③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表,评估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表[4]内容涉及服务态度(0~30分),服务及时性(0~30分),疼痛情况(0~5分),环境(0~15分)和护理人员综合素质(0~10分)内容,评分越高表明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越高。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66。
2.1 2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阴道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n(%)]
2.2 2组母婴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早产、胎儿窘迫、产后泌尿系统感染、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健康行为比较 观察组产妇健康行为评分量表角色转变、遵医自我管理、母乳喂养与新生儿护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产妇健康行为比较分)
2.4 2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产妇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分)
影响分娩的因素,除了胎儿、产道、产力外,精神心理因素也十分重要。初产妇缺乏分娩知识,对分娩痛充满恐惧,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可影响内分泌功能,造成子宫平滑肌收缩功能紊乱,宫缩乏力,影响产程[5]。研究[6]显示,初产妇围生期实施健康教育可有助于缓解其负性情绪,改善消极应对方式,有助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保持稳定的精神心理状态,增强忍耐性,进而促进产程顺利进展。
自我管理能力是影响妊娠与分娩结局的重要因素,而健康教育有助于产妇树立健康理念,促进健康行为,因此需对孕产妇实施连续、有效的健康教育[7]。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下,受护理人员态度、沟通能力、知识等因素的影响,健康教育难以实现认知水平上的转变,更难以确保行为上的依从,因此教育效果不理想[8]。结合围生期不同阶段的全程管理,对产妇实施专题活动式健康教育,具有全程性、连贯性、实时性的优势,同时形式上具有多样性,兼顾理论传授与情景式体验,内容上全面且实用[9]。专题活动式健康教育的特点在于每次活动专题鲜明、内容丰富,囊括了初产妇围生期护理中的薄弱环节,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结合临床经验,有助于产妇理解、接受相关健康知识[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早产、胎儿窘迫、产后泌尿道系统感染、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对初产妇实施专题活动式健康教育可改善分娩方式,减少母婴并发症。面授理论指导将宣教知识高度集成化,内容相对详尽、全面,具有实时性,可根据孕产妇时机情况予以实施指导[11]。分娩过程中产痛的存在使产妇处在应激状态,影响正常分娩进程,尤其是初产妇,陌生的环境、对分娩的恐惧,使产妇进入产房后出现各种不适,增加了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可直接导致宫缩乏力、产程延长[12]。研究[13]表明,不良精神因素可能增加宫内窘迫的风险,引发难产症状,恐惧、焦虑情绪加重,可增加围产期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宫缩乏力性出血占最主要部分,而难产、产程延长造成的精神过度紧张、过度疲劳均为宫缩乏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调整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对于产程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14]。活跃期导乐陪伴式教育是一种直接的健康教育形式,产程中的陪伴、鼓励、支持,可消除产妇的焦虑、恐惧情绪,预先告知产妇产程中可能出现的状况,使其做好生理、心理上的承受准备,机体应激能力增强,产程进展也可更加顺利[15]。产后新生儿护理专题活动以产妇为主体,采用互动式教学,模拟相应氛围与场景,使产妇、家属直接参与,在模拟场景中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为其自我管理、新生儿护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健康行为评分量表角色转变、遵医自我管理、母乳喂养与新生儿护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量表服务态度、及时性、疼痛情况、环境、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专题活动式健康教育可促进产妇健康行为,提高护理满意度。专题活动式健康教育在使产妇对健康知识建立全面、准确认知的基础上,主动改善其行为方式,培养健康行为,对提高产妇、新生儿的生活质量均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专题活动式健康教育可在初产妇围生期护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可改善分娩结局顺利分娩,促进产妇健康行为,提高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