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晓, 秦德华, 樊孝文, 单单单
(河南省人民医院国际医疗中心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郑州 450003)
手术室是手术治疗的场所,患者分布诸多科室,使用的医疗用品种类繁多,接触的病种较为复杂,是医院的特殊科室[1]。手术室医护人员每日工作量大, 人员流动性大,是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和医患纠纷发生率较高的地方,也是液体输注错误、手术记录错误等风险事件发生风险较高的地方[2]。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一系列安全隐患,与常规护理相比,手术室护理具有工作时间长、技术性强、工作量大等特性,而如果护理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出现缺陷,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影响手术治疗效果[3]。因此,为了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保障整体护理效果,加强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具有重要作用[4]。护理标识主要是通过文字和图形来起到警示作用,是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1 对象 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国际医疗中心2019年4月—2020年12月实施手术患者374例,按风险管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7例。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齐全。②自愿进行手术,符合手术治疗指征。③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无认知功能障碍,可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排除标准:①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②患恶性肿瘤。③患严重精神疾病。④存在语言缺陷,无法正常沟通。⑤肾、肝、心等重要器官存在器质性病变。⑥存在凝血功能异常。2组患者性别、年龄、护理时间及科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做好防范措施,根据既往临床经验制定护理方案,术前综合评估患者手术风险,给予患者常规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应用护理标识风险管理。加深护理人员对护理标识的含义和用法掌握,统一培训护理标识相关内容,加强对手术室护理标识的管理。手术室使用的标记、印章、标牌、腕带、标语等种类的护理标识均统一制作。护理标识风险管理包含环境标识、警示标识和患者护理标识三大方面。①卫生处理标识、手术物品设备标识、区域标识为环境标识管理主要内容,根据环境标识,医护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其中,卫生处理标识:采用不同颜色标识不同手术室卫生用品;手术物品设备标识:按照设备功能、种类不同,张贴标识卡,放在定点位置,明确不同标注;区域标识:采用不同颜色标识不同的手术区域功能,如污染区适用红色标识,清洁区适用绿色标识。②手术中用药量、用药时间、药物用法、剂量、名称等标注准确,贴上醒目的标签,避免出现用药错误,不同种类药物贴上醒目的标识,如蓝色标记外用药物,红色标记氯化钾,黄色标记静脉用药。针对手术室药物的标识为警示标识主要管理内容。③身份标识可帮助医护人员掌握患者信息,快速识别患者,主要指患者的腕带。腕带应在患者术前由护理人员给患者佩戴,需将科室、年龄、姓名等注明,进入手术室后核对患者个人信息。如患儿适用粉蓝色腕带,重症患者适用红色腕带,普通患者可适用蓝色腕带,不同患者选用不同颜色腕带。手术部位标识可帮助手术室医护人员识别手术部位,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医护人员共同核对后,在手术部位用记号笔做好标记。管道标识应贴在管道接头部位,注明操作人姓名、置管日期、管道名称,对管道采取不同颜色的醒目标识;药物过敏标识应置于明显位置,悬挂在输液架上;管道标识、药物过敏标识、身份和手术部位标识为患者护理标识主要管理内容。
1.2.2 观察指标 ①2组护理质量比较。根据手术室工作质量评价表自制护理质量量表,由护士长抽检评价2组手术室护理质量情况,量表包括护理工作、院感防控、安全管理、手术人员手卫生、手术室布局、医疗设备管理,分值依次为20、40、20、6、7、7分,满分100分,评分越高,护理质量越好。内容效度用内容效度比(CVI)表示,量表的内容效度各条目的CVI值为0.9~1.0,全部条目的平均CVI值为0.95;信效度良好,Cronbach’s α系数为0.982;重测信度为0.968。②2组护理人员主要压力源比较。分析护理人员的主要压力源,根据护理人员压力源量表自制量表,共5个子条目,每项条目满分5分,分别为工作环境与资源分配、护理及工作、工作量与时间分配、管理及人际关系、患者护理。量表的内容效度各条目的CVI值为0.8~1.0,全部条目的平均CVI值为0.90;信效度良好,Cronbach’s α系数为0.860,重测信度为0.924。③2组满意度比较。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结合手术室情况与护理质量评价量表制定,包含专业技术、服务态度和医疗环境三个方面,评分分为满意、不满意。量表的内容效度各条目的CVI值为0.8~1.0,全部条目的平均CVI值为0.92;信效度良好,Cronbach’s α系数为0.893;重测信度为0.957。④2组护理不良事件(感染、意外事故、压疮、用药错误)发生率比较。
2.1 2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医疗设备管理、手术室布局、手术人员手卫生、安全管理、院感防控、护理工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分)
2.2 2组护理人员主要压力源比较 2组护理人员间管理及人际关系、工作环境与资源分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在护理及工作、工作量与时间分配、患者护理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护理人员主要压力源比较分)
2.3 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专业技术、服务态度、医疗环境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187,n(%)]
表5 2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187,n(%)]
护理风险主要特点是风险的复杂性、高水平性、不确定性,由于不安全因素,临床护理工作中极易发生护理风险,而一旦发生护理风险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及预后[5]。同时若临床护理工作发生护理风险,也会对医护人员造成严重心理创伤,扰乱医院正常的管理工作[6]。因此,临床护理管理中,制定针对有效的预防措施,预见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积极评估护理风险因素,可最大程度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7]。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护理标识护理风险管理也可称为护理标识管理,对风险因素进行标记,采用不同的颜色、相应的文字注释,可对医护人员起到警示作用,从而提高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视程度,降低发生护理风险事件[8]。
手术室的特点为周围环境要求高、手术器械设备种类多、人员流动性大、患者病情复杂、工作量大等,是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地方,由于手术室是护理风险事件的高发场所,非常容易发生切口感染、器械设备准备不足、术中用药错误、手术患者接错、手术部位错误等护理风险事件[9]。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应加强护理标识,如仔细核对患者腕带、手术部位标记等身份标识,强化护理标识管理,根据患者的护理标识可及时获取患者信息,针对病情危急患者及时有效地实施抢救,可有效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避免出现接错手术患者和手术开错部位的问题,保障患者生命安全[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医疗设备管理、手术室布局、手术人员手卫生、安全管理、院感防控、护理工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人员在护理及工作、工作量与时间分配、患者护理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表明应用护理标识护理风险管理,患者身份可被医护人员快速准确识别,更快速给予患者有效的手术治疗,时间分配、工作量大小等方面得到最大优化,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减小,避免术中发生护理风险事件[12-13]。同时,观察组在专业技术、服务态度、医疗环境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感染、意外事故、压疮、用药错误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应用护理标识护理风险管理后,手术室药物标识颜色醒目,在护理标识的警醒下,在手术室护理标识加强管理下,医护人员可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更加仔细核对术中用药、设备,极大降低了手术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14-15]。护理标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可一定程度上保障手术患者安全,提升患者满意度,改善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