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给予学生知识点的灌输,还要及时了解学情,分析学生易错点,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失误点,明确是知识点掌握的不清楚还是运算上的失误.
直线的参数方程是高考选修题常考的知识点,利用直线参数方程中参数的几何意义求有关的弦长、面积、最值等问题是考查的重点.而学生在用直线参数方程中参数的几何意义解决有关问题时,由于对参数方程中参数的几何意义理解不透彻,出现一些常见错误.本文以直线的参数方程知识点为例,归纳学生常出错的题目,进而明确问题考查的本质.
知识点重现 经过点P(x0,y0)、倾斜角是α的直线的参数方程为x=x0+tcosαy=y0+tsinα(t为参数)
其中点M(x,y)为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参数t的几何意义是从点P到点M的位移,可以用有向线段PM的数量来表示.
一、理解参数t的几何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要告诉学生这个知识点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知识点,让学生知其一更要知其二.对知识点的复习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点的本身,更要通过例题习题的练习进行巩固与思考.
例1 已知直线l过点P(1,2),且它的倾斜角θ=135°.
(1)写出直线l的参数方程;
(2)求直线l与直线y=x的交点坐标.
解 (1)由直线l过点P(1,2),且它的倾斜角θ=135°,所以它的参数方程可以写成
x=1+tcos135°y=2+tsin135°(t为参数),即x=1-22ty=2+22t(t为参数);
(2)把x=1-22ty=2+22t代入y=x,
得1-22t=2+22t,即t=-22,
把t=-22代入x=1-22ty=2+22t得到两条直线的交点为(32,32)(如图1所示).
圖1
学生反思 第(2)问中由直线的参数方程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t=-22表明P到M的位移是-22,P到M的距离为PM=22.
变式 如果将本题过点P(1,2)的直线l的参数方程写成如下形式x=1-ty=2+t(t为参数),直线l与直线y=x交点为M,求PM.
错解 把x=1-ty=2+t代入y=x,得1-t=2+t,即t=-12,所以t=PM=12.
错因 对于直线参数方程中t的几何意义理解不透彻,仔细观察直线l的参数方程x=x0+tcosαy=y0+tsinα(t为参数),关于x的式子中t的系数为直线倾斜角的余弦值,关于y的式子中t的系数为直线倾斜角的正弦值(由直线倾斜角的范围可知,sinα≥0),也就是说,当直线的参数方程表示成满足此种形式的式子时,参数t表示从P(x0,y0)到直线上任一点M(x,y)的位移,也即是有向线段PM的数量,此时t=PM.
即若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如下形式:x=x0+nty=y0+mt(t为参数;n,m为常数)
当n,m满足n2+m2=1且m≥0时,该参数方程中的t才具备上述几何意义.
正解 将直线l的参数方程x=1-ty=2+t变换为x=1-22ty=2+22t,代入y=x,得1-22t=2+22t,即t=-22,t=PM=22.
二、有关知识点
教师应引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做进一步力所能及的推广,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从题目中总结出来新的方法、技巧和结论性的东西.
例2 设直线x=2+ty=4-t,与抛物线y2=4x交于相异两点M,N,A(2,4).
(1)求M,N到点A的距离之和;
(2)求MN;
(3)求M,N的中点K,KA.
解 首先将直线参数方程x=2+ty=4-t变换为x=2-22ty=4+22t,代入y2=4x得t2+122t+16=0,设M,N对应的参数为t1,t2,则有t1+t2=-122t1·t2=16,可知t1<0,t2<0.
MA+NA=t1+t2=t1+t2=122
MN=t1-t2=(t1-t2)2
=(t1+t2)2-4t1t2=414
(3)设K对应的参数为t0,则t0=t1+t22=-62,x=
2-22·(-62)=8,
y=4+22·(-62)=-2,所以K(8,-2),KA=t0=62.
学生反思 已知条件中直线的参数方程t与标准形式下的直线的参数t的含义是不一样的,需要进行转化标准形式下的直线的参数方程,注意直线的两个参数方程中参数的不同.
提升 经过点P(x0,y0)、倾斜角是α的直线的参数方程为
x=x0+tcosαy=y0+tsinα(t为参数),若点M,N在直线上,对应的参数为t1,t2,则
(1)线段MN长度MN=t1-t2.
设M,N的中点为K,则K对应的参数t0=t1+t22,KP=t0.
(3)若定点P(x0,y0)恰是弦MN的中点,则有t1+t2=0.
三、变式巩固
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是有限的,需要在多次做题中进行自我“揭短”,从新的层次、新的角度看到自己的不足,这体现了学生进行自我剖析、自我批判的勇气.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认为,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应该是善于反思的学生.
例3 (2021全国高考仿真模拟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曲线C:x24+y2=1,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x=2+ty=2-t,(t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轴的非负半轴为极轴且取相同的单位长度建立极坐标系.
(1)写出曲线C的参数方程及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
(2)若直线l上的点A、B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t+22,点Q在曲线C上,求△QAB面积的取值范围.
解 (1)略.
(2)法一 直线l的参数方程变形为x=2-22(-2t)y=2+22(-2t)(t为参数),令t′=-2t,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x=2-22t′y=2+22t′(t′为参数),A、B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A=-2t,t′B=-2(t+22),AB=t′A-t′B=(-2t)-(-2(t+22))=4.
法二 A(2+t,2-t),B(2+t+22,2-t-22),AB=(22)2+(-22)2=4.
设Q(2cosθ,sinθ),直线l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y-4=0,点Q到直线l的距离d=2cosθ+sinθ-42=|4-5sin(θ+)|2,
4-52
≤d≤4+52,故△QAB面积的取值范围是42-10,42+10.
学生反思 第一问容易解决,第二问的求解中要先计算AB的长度,大部分学生是这样计算的AB=t-(t+22)=22,这是没有彻底理解t的几何意义,此时需要对参数方程进行转化.求曲线上的点到直线的距离,可将曲线方程转化为参数方程,借助三角函数求距离的最值问题.
本文主要讲述直线参数方程中参数t的几何意义,通过对知识点的再现及常见误区的展示,让学生深刻理解直线参数方程中参数的几何意义.
本文中的题后反思不仅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反思,更要体现到学生解题后的反思,找到错误的根源,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不断对知识点本身或从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进行提升,是十分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的.
基金项目:本文系阜阳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有效性实践的研究”(编号:FJK04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1-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