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军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中。”而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其中有很多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因此,文章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6-011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6.057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下,必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而语文承载着文化素质、价值观念培养等教育功能,与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可以更好地助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价值观是一种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评价尺度,并成为一个人认知事物的标准。每个历史阶段都有与社会形态相适应的价值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当前时代下特有的一种精神文明,其源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小学阶段是观念意识、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阶段,对学生的日后发展和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而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学生语文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契合小学语文教育目标,可以更好地助力学生的健康发展[1]。
其次,有助于文明社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对全体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而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缔造者。小学生必须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才能更好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挖掘语文教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语文教材本身就存在很多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因此,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中,教师其实不必舍近求远,只需深入地分析教材、挖掘教材,就会发现很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描写祖国自然风光的课文篇目,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这些课文内容,描写了祖国壮丽的山河和瑰丽的自然风光,从不同角度对祖国的山水进行细致的描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这些文章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和自豪之情,以此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主义精神[2]。再比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涉及伟大历史人物的课文篇目,如《邓小平爷爷植树》《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等,教师可以借助这些描写英雄事迹和光辉形象的文章,引导学生向他们看齐,发挥榜样的力量,促使学生也能够向这些榜样人物一样,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立志报国、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无疑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类似于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透彻地把握教材内容,善于利用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教育。
(二)在课外阅读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语文课程资源既包括以教学为主的课内资源,也包括以课后拓展为主的课外学习资源,其中课外资源具有多样丰富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的补充方式,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悟。考虑到小学生辨识能力有限,缺乏丰富的读书经验,无法对优质的读物做出鉴别,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建议教师为学生优选读物。
比如,教师想要让学生明确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具体内容,在为学生推荐课外图书时,就可以从相关方面出发,并结合学生的具体年龄阶段,为其推荐读物。如《孟子》《论语》等儒家经典,蕴含“富强、文明、和谐”的时代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就非常适合推荐给学生课外阅读,可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增添助力。再或者,《追风筝的人》《小王子》这些国外名著,反映了“友善”“自由”“平等”等人类共同价值理念,其中也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教师同样可以推荐给学生课外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外阅读资源的作用,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并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
(三)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开写作
若是说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源泉,那么写作就是检验学生知识积累的最佳途径,而且从学生的文章中,也可以看出学生内在的价值观表现。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还应该充分发挥出写作环节的作用,通过写的输出,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作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载体。教师可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据,为学生布置一些与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有关的写作命题,以此激活学生的思考感悟,内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悟认识。
如以“敬业”为主题,让学生写一封对抗击疫情工作中,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的医护人员的赞美信。在这样的写作当中,帮助学生加深对爱岗敬业的思考,促使学生也能够树立敬业意识。再或者,在以“诚信”为主题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立足于自身的实际生活,撰写关于诚信的故事,从而引导学生对诚信行为和不诚信行为的辩证思考[3]。
值得注意的是,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开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加开放的写作环境,不要对学生的想法横加干涉,要引导学生自由地表达自身的所思所想,将自身的所思所悟以作文的形式落实在纸上,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并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提供指引。
(四)语文实践活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也更加开放,教学不再局限于死板的课堂。第二课堂的开辟,为践行“教学做合一”提供了保障,并成为学生素质素养发展的重要通道。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发挥课外实践活动的作用,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更好的培育和构建。
如在母亲节或父亲节期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写一封感恩父母的信件,或者亲手制作节日贺卡。在这样的实践活动当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感恩父母、理解父母,并学会尊敬父母、孝敬父母,让学生在身体力行中,去践行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再或者,教师还可以围绕传统节日,组织开展节日文化追溯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节日文化的发展起源以及具体的节日习俗等。通过开展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继承并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开展植树活动、社会调查活动、敬老爱老活动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友善精神,在实践活动当中内化精神行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使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发展。
(五)教师以身作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应该明确地认识到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发挥出自身的榜样作用,通过自身良好的言行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这也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
如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要注意仪表、举止文明。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教师必须要自己先做到,不然的话,“其身不正”,难免“虽令不行”。比如,教师要求学生不能够迟到早退,那么教师每天就应该准时准点进入课堂;再或者,如果教师要求学生爱护公物,注意环保,那么教师就不能够在校园当中乱扔垃圾等;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养成文明规范的行为,那么教师就不能够去辱骂学生;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尊老敬老,那么教师就要做出尊老的表率。总之,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的综合素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通过丰富的知识涵养和良好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在强化对学生知识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文化素质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锻炼,这样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三、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我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并契合当代的精神追求。而小学语文具有的人文教育特性,使其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探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哈攀.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J].宁夏教育,2021(4):54.
[2]安玉年.“12234”语文教学方略——统编语文教材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的路径和策略[J].教育观察,2020(3):46.
[3]刘天喜.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和策略[J].甘肃教育,2019(16):75.
[责任编辑 李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