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数的运算”教学策略研究

2021-12-09 22:44孙秀娟
学周刊 2021年36期
关键词:数的运算小学教学方法

孙秀娟

摘 要:计算是小学生在数学运算方面的能力得到强化的重点,而运算在数学教学中有较强层次感。数的运算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是非常基础、重要的内容,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也是教师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内容。目前,在“数的运算”教学中,存在教学策略不够完善、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教学效果不够明显等问题。特结合实际情况,从情境教学、知识迁移、小组讨论以及实践活动等教学方式,就如何开展“数的运算”进行探讨。

关键词:数学;数的运算;教学方法;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6-002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6.013

小学数学教师对于“数的运算”教学内容非常熟悉,但一些教师对“数的运算”教学并不是特别重视,在日常的教学中,想当然认为只要学生能够学会、掌握、正确地运用计算方法就可以了。介于“数的运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中所占的地位非常的重要,因此,不仅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数的运算”进行正确的理解,还应该熟练地掌握运算的技巧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简便运算[1]。基于新课改对数学的教学目标进行了修订,因此,良好的数学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提高数学的学习效果和提升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有效的教学策略的研究意义重大。

一、培养良好的运算习惯

培根曾提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在学习中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付出了很多的财力和精力,因为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对成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对于一个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良好的计算习惯又包含书写的习惯、读题、审题的习惯、验算的习惯等。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让学生避免计算的失误;良好的审题习惯则可以让学生快速解题,并提升解题的正确率;良好的验算习惯则是计算结果正确的保障。因此,教师在数的运算教学中,应该在教授课堂知识的同时,重视对于学生在运算习惯方面的培养,目的是为以后的数学更高层次的学习夯实基础。比如在教学“小小志愿—混合运算(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例题:在商店中,每个文具盒29元,每本笔记本5元,每支钢笔8元,现要给福利院的小朋友买40本笔记本和30支钢笔,一共需要花多少钱?在列出算式5×40+8×30时,应严格要求学生,规范书写,避免因书写不规范造成计算的失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每一个计算的环节都应重视起来。

二、启动情境教学模式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情境教学的模式受到学校教师的推崇与喜爱,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情境教学的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提高了教学的效果,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2]。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会学生正确解决问题的策略。所以,教师要在尊重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上,创设符合该阶段学生思维发展的情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继而留下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供学生提问和解决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独立思考的环境和空间,进而促进学生不断地探索相关的知识。通过让学生抓住提问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将自己在学习中的疑惑提出来,进而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循环小数一节的教学中,当教师提出1.4÷0.14商為多少时,学生提笔就会算,也会很快得出答案,但当教师提出100÷3商为多少时,学生计算后,怎么也得不出答案,学生就会有“到底该如何计算才能得出正确答案”的疑问,当学生陷入这样的困惑时,教师适时地为学生解答疑惑,从而顺理成章地提出循环小数的教学内容,如此,学生则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的教学内容。

三、倡导小组研究合作学习

为了让学生之间通过合作、互相讨论问题,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能够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并能活跃枯燥的数学课堂,教师往往通过分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自主组队,进行知识的学习与问题的探究。从而加强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通过让学生亲自去探究,掌握知识、熟悉所学的知识对于生活存在的意义,但是这种知识与生活之间关系的探究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无法完成,因此,需要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例如,在圆柱体侧面积的教学中,提前准备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并抛出“想要用彩色纸给圆柱体侧面进行包装,需要多大面积的彩纸”这样的问题,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然后动手完成圆柱体侧面的包裹任务,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与相互分工与合作,进而探索到:圆柱体的侧面展开之后为长方形,圆柱体的高则是长方形的宽。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将小组研究合作的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可提升学生对于知识技能的学习,还可以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培养起来,使得学生对于新知识探究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四、开展理论实践活动

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反过来又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目的。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都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指导与实践经验的总结,在以实践活动为一切理论的基础上,在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同时,还能提升学生实践与创新的能力。又因为数学的学习内容有一定的抽象性,加上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社会阅历以及知识体系的不完善,在学生进行学习的时候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基于以上原因,想要有效地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在实践中应该将理论与现实进行充分的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与操作在切身体验中进行学习,通过实践对于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通过探索,寻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提高学生在创新方面的能力。

例如,在青岛版(五四学制)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认识方向》一课,由于小学生对于空间的想象能力不足,在具体的生活中根据不同的参照物来确定方向,还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校园中进行实地教学,让学生对方位的学习和认识更加的深刻。例如在教学中,通常规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此时,教师可以提问:“我们是以谁为中心进行的方向描述?”当学生把握参照物的运用后,可以让学生在校园中自行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利用参照物和方向对某个具体物体位置进行详细的描述,进而促进学生思维与语言描述的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理论知识必须与实践生活相融合,这样才能使数学课堂上的趣味性有大幅度的提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行锻炼。

五、合理分配计算在小学数学中的比重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笔算是小学数学运算中最为主要的计算方式,而心算、珠算、口算等的教学与运用则极少,这样的比重安排,对于小学生数学的运算能力的提升没有多大的益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在心算、珠算、口算等方面的教学与练习。笔算是一切算法的基础,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严格规范学生的笔算,以便为其他的算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口算教學时,教师要注重学生口算的速度和熟练的程度。口算能力的提升是在不断地练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应该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以便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六、加强教师备课,细化教学知识点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教学工作,想要在课堂上打造一种节奏清晰、具有较强趣味性、较好教学效果的课堂,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因此,想要达到以上目标,就需要教师加强数学教学备课方面的能力,对于数学教学的知识点进行细化,以贴切小学生的学习接受范围和能力。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提前在备课的环节中将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分解,以便帮助学生逐步地去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小学数学中有大量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主动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与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力,在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七、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所涉及的知识都是较为基础的,但是涉及的范围却比较广泛。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保障学生学习的质量,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仅要结合教材知识进行教学讲解,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找到一种适合小学生高效学习的教学模式,以便帮助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可以得心应手地运用学习的方法,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数学教师的教学压力。

例如,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教学对于教育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贡献,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使用多媒体等进行教学,这不仅有利于教师借助教材进行教学,还能帮助学生进行思维上的拓展,同时也大大地丰富了教学的模式,为带动学生学习、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意义重大。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的基础教学虽然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首先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与充电,不断运用新的教学技术和科学手段,为学生学好数学做好基础工作和准备工作。在教学中,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实践教学等方式,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数学学习的素养,提升课堂教学活跃度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顾志伟.小学数学“数的运算”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与评价,2019(12).

[2]应祥新.深度学习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以小学数学“数的运算”为例[J].教育界,2019(24).

猜你喜欢
数的运算小学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数的运算”的教学设计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数的运算”中转化思想的内容与层次
“数的运算”中转化思想的内容与层次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