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例心搏骤停病人心电除颤6 次复苏成功护理体会

2021-12-09 22:35郝秀丽马虹颖杨存美赵海英
护理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心搏脱机心电

郝秀丽,马虹颖,杨存美,赵海英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北京100048

心搏骤停是指病人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并伴有全身性缺氧缺血现象,心搏骤停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大动脉搏动和心音消失,随后可能出现丧失意识、呼吸停止、瞳孔扩散,若未及时采取有效抢救措施,可直接造成死亡[1]。赵欣[2]研究表明,多次体外电击除颤配合心肺复苏抢救冠心病心搏骤停,可以有效提升抢救成功率,降低抢救并发症发生率及病人因循环灌注终止所致心、脑、肺等脏器损伤,改善预后,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我科对1 例心搏骤停病人实施抢救,电除颤6 次后抢救成功并未见明显神经损伤,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人,女,78 岁,2019 年3 月14 日因间断发热、咳痰2 个月办理住院,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病史,住院期间给予抗感染、化痰、营养心脏等药物治疗,3 月21 日11:15 护士巡视病房时发现病人意识丧失、面色发绀、无自主呼吸,呼之不应,心电监测显示心率为0/min。立即给予病人胸外心脏按压,吸痰示少量白色黏痰。查体显示:病人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 mm,血压、氧饱度测量无数据显示,心率与胸外心脏按压频率等同。给予病人肾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静脉推注,给予尼可刹米、洛贝林兴奋呼吸中枢,麻醉科医师予以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经气管插管吸出少量白色黏痰,间断给予肾上腺素、阿托品强心,多巴胺升压强心,心电图逐渐显示为室上速、心室颤动,给予病人200 J心电除颤,除颤后心电图显示直线,继续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心电图显示心室颤动与按压心率交替出现,立即给予肾上腺素1 mg、利多卡因100 mg、阿托品1 mg 静脉推注,给予胺碘酮持续泵入,持续胸外心脏按压,再次出现心室颤动,再次行200 J 心电除颤,同时使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150 mL 静脉输注。抢救过程中心电图示心室颤动、直线反复6 次,心电除颤6 次,12:00病人恢复自主心跳,无自主呼吸,呈浅昏迷状态,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4 mm,对光反射迟钝,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心率89/min,血压平稳。复苏成功后给予抗感染、化痰、维持酸碱平衡、保肝保胃等治疗,留置胃管、尿管等对症治疗。3 月31 日病人意识清醒,给予病人脱机训练,经插管处吸氧。4 月12 日10:00 拔除气管插管。4 月29 日病人康复出院。

2 抢救及护理措施

2.1 全面评估,及时抢救 老年重症病人入院时应充分评估其病情,包括意识、生命体征、精神状态、营养状况等;为病人建立心电监护,监测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变化;留置静脉留置针,为紧急用药提供保障;床旁备负压吸引器、吸氧装置;科室每周组织急救设备使用方法培训,护士充分掌握除颤仪使用方法、心肺复苏技术等;急救车物品配备齐全;及时巡视重症病人病房,突发意外及时抢救。

2.2 抢救过程密切配合 科室护士合理分工、密切配合。抢救时,1 名护士主要负责呼吸系统,包括吸痰、人工呼吸气囊按压、配合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等;1名护士负责胸外心脏按压及除颤;1 名护士负责遵医嘱给药;1 名护士负责补充物品及药品,记录抢救过程。抢救过程中护士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病人出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立即准备除颤用物,在病人安全及环境安全的情况下,遵医嘱给予病人心电除颤,除颤前去除病人身上金属物品,两侧电极板均匀涂抹导电糊,除颤时请其他人员离开,除颤后立即给予5 组胸外心脏按压。病人除颤及胸外心脏按压反复6 次后,心律转复。

2.3 延续性生命支持 ①维持有效循环,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准确用药,持续监护,密切观察病人呼吸频率及深度、瞳孔大小、血气分析等指标变化,并及时做好记录。②维持呼吸功能:在病人使用呼吸机期间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做好呼吸机相关护理,监测血气变化,尤其是酸碱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饱和度等。③加强基础护理:定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床单平整、干燥,预防压疮;及时吸痰,定时雾化;每次翻身时给予病人叩背、使用震动排痰仪排痰,预防肺部感染;做好空气及物品消毒,严格执行手卫生,加强导管护理,避免交叉感染;准确记录出入量,保持病人出入量平衡。

2.4 早期康复训练 ①脱机训练:病人自主呼吸恢复后,根据病情及血气分析结果,将呼吸机模式由压力控制模式转为压力支持模式,逐渐下调呼吸机参数,遵医嘱给予病人脱机训练,脱机后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病人连续3 d 上午及下午各脱机2 h,观察其生命体征无异常、血气分析无缺氧及酸碱失衡;第4 天脱机1 d,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无异常;第5 天,在病人床旁备紧急插管用物,遵医嘱拔除病人气管插管,经鼻导管持续吸氧3 L/min。②拔管后护理,预防再插管:拔管后病人生命体征平稳,给予经鼻导管持续吸氧,观察病人呼吸频率及深度无异常,血氧饱和度>98%,鼓励病人咳嗽,及时给予病人吸痰处理;拔管后1 h 对病人进行动脉血气、酸碱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均在正常范围。

3 讨论

心搏骤停发病突然,进展快,难预测,发病后经心肺复苏抢救仍难避免死亡。85%的成人心源性猝死由心室颤动所致,心搏骤停4 min 内是心肺复苏的黄金时段,能否及时、有效的实施心肺复苏以及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尽早使用心电除颤是提高复苏成功率的关键[3]。已有研究证实,心电除颤延迟1 min,复苏成功率将下降7%~10%[3]。

本例病人高龄,有冠心病病史,住院期间突发呼吸、心搏骤停,抢救过程中发生心室颤动,病人除颤及胸外心脏按压反复6 次后,心律转复,总结经验如下:①老年重症病人入院时应充分评估,床旁备好抢救设备,护士应及时巡视病房,掌握各种抢救流程。②医护人员应积极抢救病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坚持除颤,本例病人除颤及胸外心脏按压反复6 次后,心律转复。③已有研究显示,我国每年有超过50 万人发生心搏骤停,出院生存率仅为1.3%,其中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者为10.2%[4]。为使病人避免发生神经缺损,尽快恢复,病人抢救成功后应积极做好后续治疗,进行康复训练。对于气管插管病人,长时间有创机械通气可导致呼吸肌疲劳,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过早脱机拔管又会增加再插管率,增加病死率,因此,适时、有效地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可有效降低机械通气相关的并发症,避免呼吸机疲劳,缩短住院时间,有效减少院内感染发生风险,为病人后期康复治疗奠定基础[5]。

猜你喜欢
心搏脱机心电
急性心肌炎病人发生心搏骤停的危险因素分析
10秒钟之内的决断(上)
——心搏骤停的漏诊
指导脱机的膈肌超声指标的研究进展〔1〕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围术期非心脏手术呼吸心搏骤停相关麻醉因素回顾性分析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应用体外隔肌起搏器辅助脱机困难患者成功撤离呼吸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应用体外隔肌起搏器辅助脱机困难患者成功撤离呼吸机
心电医联体建设需求分析及意义
基于非接触式电极的心电监测系统
改良程序化脱机在老年患者呼吸机撤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