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智慧社区共享平台使用行为研究

2021-12-09 09:00贺明华
关键词:易用性意愿居民

贺明华

(井冈山大学教育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

一、引言

智慧社区依托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并以能够为社区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社区服务提供对话平台、 活动机制进而促使社区治理模式从效率至上转向效能提升等优势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为近年来一大热点。尽管智慧社区理念愈发普及, 但世界各地的智慧社区建设仍处于探索和试点阶段,缺乏统一的模式。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 技术赋能社区治理的不断深化, 越来越多的小区开始推广使用在线社区平台, 这为阻断病毒扩散传播、 构筑群防群治“防护网”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社区疫情防控和恢复正常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1]。

学术界已有研究指出, 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是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有效途径[2]。 例如,平台企业可以根据社区的地理位置,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建立一个地方政府、企业、居民三方共享的社区平台(以下简称“社区共享平台”)。 社区共享平台实质是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技术平台,集合了各种服务的应用程序。通过社区共享平台APP 与外部的连接实现信息与资源的互通, 打破社区范围的限制, 让服务资源效能实现最大化和最优化。互联网情景下,尤其是在当下应对疫情过程中, 社区共享平台服务功能进一步凸显,印证了线上平台服务的广阔空间,一方面发挥信息基础设施的“硬件”作用,为抗击疫情提供即时、多样化社区服务,另一方面发挥精神心理抚慰的“软件”作用,以多样化社区正能量文化产品和服务缓解社区居民的社会心理压力,同时,可基于社区共享平台进行远程线上办公的探索。

从理论层面而言,基于已有文献的梳理,发现多数涉及智慧社区内涵、功能、公共服务方面的研究,并且多数研究聚焦技术层面的智慧化,侧重数字化社区服务平台建设等智能领域的开发, 忽视了社区居民使用行为的研究。 学者伍堃[3]指出,当前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 城市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薄弱、缺乏自治能力、参与不足是当前我国智慧社区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已有研究表明,社区创新活动的成功主要取决于社区居民的接受和参与[4]。 可见,智慧社区和社区共享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居民的接受度和持续使用意愿。 尽管已有少数研究关注到了居民对智慧社区的采纳行为,例如,Li 等[5]研究证实感知有用性、感知乐趣和情感社区承诺是居民采纳智慧小区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现有文献中鲜有研究对居民使用社区共享平台的行为进行理论和实证上的详细解析。

本文认为, 信息技术的嵌入只能视为智慧社区提升治理效率的手段,而不能成为目的。只有回归治理本位,满足社区居民个性化、多样化的生活需求,增进居民互信,重塑社区共同体,才是智慧社区建设的终极目标。为此,有必要对智慧社区背景下共享平台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内涵及实践进行重新审视, 赋予智慧社区和社区共享平台更多的人本底蕴,以此实现并维护好社区、平台和居民三方的共赢局面, 智慧社区服务的后续发展才有持久动力。基于此,本文以技术接受模型为理论基础, 构建智慧社区背景下社区共享平台用户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 基于社区共享平台用户的调查数据开展实证研究, 从用户对平台有用性和易用性感知的视角考察社区居民对社区共享平台的持续使用意愿, 为社区共享平台的战略定位与推广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 为城市社区共享平台企业扩大用户基础、 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 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新模式的形成注入新能量,推进实现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文献综述

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 关于智慧社区和社区共享平台的研究归纳如下:

一是智慧社区研究: 现有研究主要关注智慧社区的内涵和采纳行为等方面。在内涵方面,姜晓萍等[6]系统论述了智慧社区的内涵属性、维度结构与质量标准等关键问题,并从技术、内容、机制三个维度对智慧社区的本质内涵进行了解构。 智慧社区就是“三网”(互联网、物联网、无线网)、“一云”(云计算)的有机结合及广泛应用[7]。 也有学者对智慧社区服务体系的内涵进行了界定, 认为智慧社区是政府主导支持、 社会多元参与的服务网络及运行机制, 目的是满足社区居民多方面生活需求和提升社区居民生活质量[8]。还有学者提出智慧社区应具有人文关怀特征,才可形成高效、可持续、具有较强内聚力的社区[9]。 在智慧社区的采纳行为方面,有学者基于案例研究发现,社区核心行动者参与智慧社区建设的态度和能力、 动力机制和支持网络的优化, 是影响智慧社区创新成效的关键因素[10],也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感知有用性、 感知乐趣和情感社区承诺对居民采纳智慧小区的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3]。

二是智慧社区背景下社区平台研究: 现有研究主要关于智慧平台或社区服务平台的功能及影响因素研究:功能研究方面,有学者指出,智能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如各类门户网站、O2O (onlineto-offline,O2O)平台等可向居民提供各种智能社区服务。例如,居民通过智慧社区平台可以获得周边道路状况等准确的信息推送服务[2]。还有学者指出, 智慧社区背景下的交互式信息平台能增加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 提升社区居民公共服务用户体验[6],社区智能平台可以打造富有人情味的社区共同体[11]。 社区平台对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方面的作用也得到学界关注,例如,邓沁雯等[12]研究了“智慧城市管家”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认为该平台在技术上实现政企合作的智能化, 又能创新社区治理和提升效率;张艳国等[13]认为,城市社区引入“互联网+”的服务模式,社区与居民可以通过社区信息平台实现社区服务线上、线下精准对接。张晨等[10]通过案例研究发现,智慧社区平台能有效地提升社区治理绩效。 影响因素研究方面,杨雅厦[14]提出,平台易用性是平台推广和使用的主要因素,并建议加大对智慧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和技术的推介培训和加大信息技术普及力度, 以让社区居民正确使用智慧服务平台。 朱琳等[15]构建了一个面向智慧社区的移动服务平台公民采纳影响因素模型,并以浦桥街道“IN 标签”为例实证研究发现,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用户信任和服务质量对公众采纳意向具有显著影响。 国外学者也有关注社区智能平台的研究,例如,Sakiril[16]的研究认为社区居民通过智慧社区无线平台APP 享受的服务种类越多,居民使用该平台的效用就越高。

通过文献回顾发现, 现有文献集中于社区组织和管理层对智慧社区和社区平台内涵、功能、有效性等方面的研究, 而对社区居民关于智慧社区和社区平台有效性认知和使用行为的关注不足,研究成果尚不丰富。并且,关于智慧社区和社区平台的有效性认知和采纳行为,学界从技术层面、效率层 面、服务优化层面都做了探讨,但是这些探讨大多是宏观的、总结性的。 如何从用户需求、用户特征与使用体验的视角不断完善智慧社区和社区平台建设, 提升居民对智慧社区和社区平台的采纳意愿, 为社区信息化的战略定位与推广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 在当前推进社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背景下显得更为重要, 社区居民对社区平台有效性认知及其持续使用行为相关的研究更应得到补充和丰富。

三、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技术接受模型

Davis 等[17]基于理性行为理论提出技术接受模型(TAM),旨在研究用户对信息系统的接受行为。 Venkatesh 等[18]在综合技术接受领域里的八大基础理论后提出的整合型技术接受模型(UTAUT)。 TAM 的核心观点是:系统使用是由行为意向决定, 而行为意向由想用的态度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共同决定。 该模型经证实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并被应用于商业、通讯服务、教育、金融等不同技术领域的研究。近年来,该模型也被应用于共享经济领域考察消费者行为,例如:国外学者Tamilmani 等[19]应用UTAUT 模型解释印度消费者使用Airbnb 平台的意愿,Jam·ek 和Culiberg[20]基于TAM 模型研究可持续外向性对共享单车用户忠诚的影响。 国内学者左文明等[21]基于技术接受模型构建了分享经济背景下价值共创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王保乾等[22]基于UTAUT 模型,构建了共享电动汽车的用户使用意愿模型。 本文中的社区共享平台是指城市社区基于互联网搭建的无边界开放式社区服务交流和共享平台, 内容涵盖居民消费、娱乐、学习、养老等社区居民多维度需求,并配合业委会、社区门店等进行情感赋能,实现线上线下深度互动融合, 旨在带给居民更多更有温度的社区消费体验。 平台及应用软件本质上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 社区居民通过网页链接或平台APP 参与进来,社区共享服务中居民的积极参与实际就是对新技术的接受。因此,本研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考察社区共享平台用户使用意愿。

(二)研究假设

本文将感知有用性定义为居民对使用社区共享平台感知会给他们带来外在结果的感知或期望,如额外的时间、可观的金钱和提高各种社区服务的效率。 社区居民较为关心社区共享平台能否给他们带来预期利益(即感知有用性),例如实用性、便利性、互动性、娱乐性等。共享经济领域现有研究证实了感知利益对持续共享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3-25],也有学者证实了感知有用性对共享经济采纳行为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6]。 在智慧社区研究领域, 已有研究也证实了感知有用性对居民采纳智慧社区服务的行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5]。 因此, 社区共享平台带来的预期利益越多,居民的感知平台的有用性越强, 进而对使用平台的态度越积极,持续使用社区共享平台的意愿越强。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H1: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居民共享态度。

H2: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居民持续使用社区共享平台的意愿。

平台的技术易用性有助于激发居民用户参与平台的兴趣和活力。现有研究发现,共享模式下用户接触到产品或服务的难易程度是影响其参与意愿的重要因素[27]。 社区共享平台是信息技术的产物,居民需要通过应用程序APP 或网络终端学习使用平台服务的操作方法,包括账号注册、远程办公、下订单、支付等步骤。 对社区管理服务的评价及问题的咨询反馈等,也是通过线上完成。当用户感知到平台技术及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且使用仅需付出较低成本时,其共享意识会得到提高,进而产生更强的平台使用意愿, 这在共享经济相关研究中已得到证实[21,28]。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3: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居民共享态度。

H4: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居民持续使用社区共享平台的意愿。

共享态度是居民对共享模式的认可程度,是其准备参与共享的心理状态, 其形成条件是感知价值和利益超过其所需付出的时间、 精力等成本以及个人经验等被使用带来的不适感等成本。 居民的共享态度通常形成于小区创设的良好互动氛围以及其他用户对平台使用后的正面评价。 已有研究证实了共享态度与使用意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例如Hamari 等[29]研究证实了消费者对协同消费的态度正向影响行为意愿,Lindblom 等[30]研究发现协同消费态度正向影响协同消费意愿。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H5:居民共享态度正向影响持续使用社区共享平台的意愿。

过往研究表明,消费者个体的人口统计学因素对持续使用意愿也会具有一定影响[23,24]。 文化程度水平越高,创新性越强[31],进而持续使用共享平台的意愿越强。 Venkatesh 等[18]研究表明,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属于不同性别、年龄、经验的用户其行为意向影响程度有所差异。 左文明等[21]研究证实年龄、 收入和经验对技术接受度和互动与价值共创意愿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据此推断,不同文化水平的居民在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及共享态度对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方面也存在差异。 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H6: 社区居民的文化程度对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及共享态度与持续使用意愿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

综合上述假设, 本研究构建理论模型框架如图1 所示。

图1 研究模型

四、研究设计与实证分析

(一)研究样本与数据收集

本文的调查对象是曾经用过或正在使用社区共享平台服务的用户以及了解社区共享平台的人员。该调查通过问卷星在线调查方式,于 2020 年12-2021 年1 月完成共回收410 份问卷, 其中无效问卷 64 份, 有效样本 336 份, 有效率为81.95%。 其中,性别方面,使用社区共享平台的人群中男女比例分别为44.94%和55.06%, 年龄方面,18 岁以下的约占 5.71%,18-25 岁的约占87.86%,26-30 岁的约占 0.71%,31-40 岁的约占2.86%,41-50 岁的约占2.86%,50 岁以上的约占0%。受教育程度方面,高中及以下约占8.57%。大专生约占24.17%,本科生约占62.14%,研究生约占5.12%。由样本特征可知,当前社区共享平台的用户群体具有高学历、年轻化的特征,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潮流归属动机。

(二)量表设计

本研究模型涉及的所有变量的测度项均源于已有研究中被检验过的成熟量表, 但有些测度项结合共享经济情境和研究对象社区共享平台进行了修改与完善, 以保证最终问卷测量题项的合理性与适用性。 感知有用性 (perceived usefulness,PU)参考 Davis[17]、Cheng[28]以及 Thong 等[32]的研究设计了5 个测量题项,包括“社区共享平台给我带来了便利”、“社区共享平台可帮为节省时间”、“社区共享平台可帮我节省成本”、“社区共享平台提高了社区服务的效率”、“社区共享平台满足了我对社区治理和服务的要求” 等; 感知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 PEOU) 参 考 Davis[17]、Cheng[28]以及 Thong 等[32]的研究采用 3 个题项进行测量,包括“学习社区共享平台操作的对我而言比较简单”、“与社区共享平台之间的交互比较清晰且易于理解”、“对我而言,熟练使用社区共享平台APP 是很容易的”;共享态度(sharingattitude, SA)参考Hamari 等[29]的研究,采用3 个题项测量,包括“综合考虑,我发现使用社区共享平台是个明智行为”、“综合考虑,我认为使用社区共享平台是件不错的事”、“总体而言,在社区共享平台上分享和享受服务很有意义”; 持续使用意愿(continuous sharing intention, CSI)参考 Mohlmann[33]的研究采用4 个测量题项,包括“我将在未来一年内持续使用社区共享平台”、“我预计将未来一年内持续使用社区共享平台享受社区服务”、“我计划在未来一年内持续使用社区共享平台提供的服务”、“我可确信在未来一年内将持续使用社区共享平台”。

(三)同源方差检验

为尽可能地减少同源方差问题, 本研究在设计问卷题项时, 打乱所涉及变量的测量题项的顺序,分散安排在不同模块中。 此外,为检验同源方差问题,本文采取经典的Harman 单因子检验。 用SPSS 软件对本研究中所有潜变量进行未做旋转的因子分析后发现, 第一个主成分解释占比为38.12%,远低于50%,表明本研究的问卷数据不存在严重的同源方差问题。

(四)探索性因子分析

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之前, 先测定矩阵的KMO 值和 Bartlett 值。 测量结果显示,KMO 值为0.883(〉0.80),Bartlett 值为 4519.937(p〈0.001)说明本研究的样本数量充足,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采用方差最大法对因子载荷进行旋转后得到四个因子,分别对应本文研究模型中的四个变量。 并且,各测量指标在对应因子的载荷均大于阈值0.70且大于在其他因子上的交叉载荷(见表1),表明本研究的量表结构效度较好。

表1 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五)信度和效度

表2 示出了本研究各个变量的信效度指标值。 各变量的 Cronbach’s α 值都高于标准值0.70,表明变量的测量信度较好。 另外,所有变量的组合信度(CR)都大于标准值0.70,并且,每个变量的AVE 值也超过了0.50, 表明本研究变量有较好的聚敛效度。可见,本研究各变量测量指标的信度与效度均达到相应标准要求

表2 信度和效度检验

(六)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本研究采用 AMOS24.0 软件检验了研究模型的拟合度,如表3 所示。 参考值借鉴吴明隆[34]的标准,可看出本研究的模型拟合度良好。

表3 模型适配度指标实际值

从AMOS 软件中导出的模型分析结果所示,感知有用性与持续共享意愿显著正相关 (β=0.41,p〈0.001),感知易用性显著正向影响居民持续使用共享平台的意愿(β=0.28,p〈0.001),共享态度对持续使用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 (β=0.12,p〈0.05)。然而,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共享态度的影响不显著 (β=-0.11,p〉0.05,β=-0.06,p〉0.05)因此,假设 H2、H4 和 H5 得到支持,假设 H1和H3 未得到支持。

图2 AMOS 模型输出结果

本研究采用MULT-GROUP 多群组分析方法,对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共享态度对持续共享意愿的影响作进一步的分析(见表4)。 通过聚类分析得到两组样本: 本科及以上学历即高学历(226 个样本)和本科以下学历即低学历(110 个样本)。结果显示,在低学历组,感知易用性对持续共享意愿的正向影响显著(β=0.34,p〈0.05);而在高学历组, 感知易用性对持续共享意愿的正向影响要小(β=0.26,p〈0.05)。 这说明,文化程度越低的居民,更加关注平台技术的易用性。在感易有用性对持续使用意愿的路径上, 高学历组和低学历组的路径系数均显著,分别为0.43 和0.41,说明居民文化水平越高, 越为关注社区共享平台给他们带来的预期利益。 在共享态度对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方面, 高学历组和低学历组的路径效应都变为不显著, 但高学历组的路径系数 (β高学历=0.11,p〉 0.05) 要略高于低学历组的路径系数(β低学历= 0.09,p〉0.05),说明共享态度与居民的文化程度关系不大,但随着居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共享态度越积极, 进而持续使用社区共享平台的意愿越强。 因此,假设H5 得到支持。

表4 多群组分析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本文从基于技术接受模型探究了智慧社区共享平台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 基于问卷调查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感知易用性显著正向影响居民持续使用平台的意愿, 这与共享经济领域已有研究中考察技术接受度对消费者共享行为意愿的影响[21]结论一致。 共享经济价值共创模式的创新离不开技术和平台设施。 社区共享平台及应用软件本质上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 成熟的智慧社区平台需要成熟的基础设施配套支持, 而当前平台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存有不完善之处。 社区共享平台所提供的线上服务,若可以与线下设施融汇,有助于平台用户的粘性与使用率的提升。 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既需要有形资源(如物质资源)也需要无形产品(如文化熏陶), 而能够同时提供有形资源和无形产品的基础设施作为居民生产经营工作和生活的基础,是社区共享平台正常运行的保证。社区共享平台及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且易于使用, 可为共享平台发展继续能量、增添后劲,而建设滞后可能成为共享平台发展的瓶颈。

2.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居民持续使用平台的意愿。该结论与已有研究[24]结论一致。过往研究表明, 用户对于共享平台使用所带来的利益比较关心,使用平台带来的预期利益(便利性、互动性、娱乐性利益等) 能吸引用户持续参与共享平台[26,35],进而促进平台的推广。 互联网+背景下,与滴滴、Airbnb 等商业性共享平台一样, 社区共享平台具有较高的价值, 感知有用性能增强用户使用该平台的意愿。此外,社区共享平台既能增加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又能增强居民之间的互动和联系,并能在疫情期间实现信息共享, 进而推进无接触社区治理。这些切实利益的存在,增强了居民对社区共享平台的认同感,进而提高平台使用的频率。

3.小区居民的共享态度与其持续使用平台的意愿正相关, 即居民对于社区共享平台的参与率受到居民共享态度的影响,该结论与已有研究[29,30]结论一致。 在社区共享平台不断普及并应用于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的背景下, 社区居民固有的共享意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对信息化新技术的接受度, 进而影响其对社区共享平台所发布信息的接受程度与反馈意愿。 对于共享意识较强的群体而言,他们乐于探索和分享新事物,而社区共享平台作为新生事物, 可为他们提供一个新的社交天地, 这必然会使居民用户对社区共享平台持积极态度。在平台用户探索并分享信息的过程中,用户得到平台和其他用户的关注, 进而激发用户持续参与平台的兴趣, 增强用户对平台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4.高学历组与低学历的模型路径差异最大的是感知易用性对持续使用意愿的路径。 可能原因是相比低学历组, 高学历组组对互联网技术较熟悉,学习能力强,对新产品、服务上手较快,因此感知易用性对高学历组居民的持续使用意愿影响较弱。多群组分析还还显示,无论是高学历组还是低学历组,共享态度对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并且,对高学历组和低学历组而言,影响持续使用意愿的主要因素都是感知有用性, 但高学历组的路径系数稍高于低学历组, 说明高学历组更看重社区共享平台带来的预期利益。 该研究结论背后的原因可能是, 居民因学历差别存在着收入水平上的差距, 收入较低的居民往往更在乎平台的安全便捷性,高学历住户则更在乎感知有用性,对社区平台发展中既存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 从而表现出较低的持用使用意愿, 这也与现有相关研究的结论一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低学历组居民不在乎平台带来的预期利益, 反之应在提高操作便捷性的同时突出平台的有用性, 从而增强平台持续使用行为。

5.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居民共享态度的影响不显著, 该结论既与过往多数研究结论相悖,但也得到了少量文献的支持,例如Chen[36]研究发现感知有用性对忠诚度的影响不显著。 为什么居民用户的共享态度不是源于其感知到的平台有用性和易用性?可能原因在于,一方面共享态度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居民自身的素质,可能与平台自身价值及可操作性、易用性不太相关,另一方面,社区共享平台作为新生事物,更多居民认为该平台的主要作用在于推进智慧小区治理信息化,给他们带来的实际利益有限,此外平台搭建所依赖的网络技术和基础设施较为先进, 普通居民担心一时半会较难以掌握。

(二)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本研究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

第一, 本研究是智慧社区领域首次考察社区居民对社区共享平台采纳与持续参与行为的实证研究。 虽然用户接受度被认为是智能社区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但过往关于社区共享平台的研究对用户接受度的关注有限。 本研究是对已有相关研究的有益补充, 并为未来智能社区领域社区共享平台用户行为研究提供启示。

第二, 本研究将技术接受模型应用于社区共享平台研究情境,重点考察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对共享态度和行为意愿的影响, 进一步拓展了技术接受模型的应用范围, 为开展社区治理和社区共享平台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理论参考。

第三, 本研究实证检验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小区居民持续使用共享平台意愿的影响关系,实证解析阻碍平台使用率和推广度的因素,进一步拓展了智慧社区治理相关的研究。

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如下几点管理启示:

第一, 社区组织和平台企业应该进一步优化平台功能及相关配套设施的易操作性, 不断增强居民使用共享平台的体验。一方面,要注重平台操作界面的简洁化, 从根本上提高居民的使用度与满意度,窄化与跨越“数字鸿沟”,拒绝智慧化对特定群体的隔离与抛弃。另一方面,社区将平台相关功能和社区相关事务信息公布在线上平台, 便于居民熟悉和了解,“跑一次”就可以办理事务,节省时间和精力。 此外,要拓展平台功能,进一步优化和打造线上和线下空间, 让社区居民切实感知到平台的有用性,例如,可打造“健康小屋”“智慧空间站”等线下实体空间,让社区享受到更加便利和迅捷的信息与服务; 平台还可增加影音播放和娱乐功能,既可缓解居民用户的心理压力,又可增加了生活的娱乐性, 进而让平台成为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的工具。尤其是,社区共享平台应突显其在智慧治理、 无接触社区治理和远程办公等方面的功能,以引导居民逐步形成习惯,实现居民对社区共享平台的粘性和依赖。

第二,要推动社区共享平台的持续使用,必须提高居民对“有用性”的认知水平。据报道,我国现有智能社区建设往往过于关注技术, 而忽视了与居民需求相关的服务, 这可能导致对居民对社区共享平台的接受与使用受限。因此,在平台和服务的设计、推广阶段,平台和社区管理层应对社区居民的需要和需求开展调研, 并基于调研结果对平台进行设计优化, 以确保共享平台服务对居民真正有用。 此外,要加大社区共享平台的宣传推广,在宣传活动中也应强调社区共享平台的便利、高效、效能等优点,以增强居民的有用性感知,培养平台用户对其功能和优势的认识,例如:通过广场活动、易拉宝等宣传方式,增加社区共享平台相关理念、设施的“出镜率”,并采取措施帮助社区居民了解平台所具有的便利性、互动性、小区信息化治理等优势,提高居民对于社区共享平台的知晓率、参与率和使用率。尤其在后疫情时期,可在平台开辟公告社区疫情相关资讯的发布窗口, 便于居民了解情况,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实现新市民深度融合。

第三, 平台管理层和小区管理者应采取差异化管理策略, 要综合考虑各文化层次居民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平台应用和功能的普适性。 同时,要根据社区居民的不同特点, 建立不同的平台用户管理方案, 通过多途径努力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增强居民的共享意识,以吸引更多居民使用共享平台。 例如,通过“QQ 群”、“微信群”、基层公开平台等定期发送活动信息和鼓励居民参与, 通过线上和线下的互动和服务, 不断满足客户的共性和个性化需求。

(三)研究局限与展望

首先, 本研究关注城市社区居民对社区共享平台的有用性感知和易用性感知的影响, 由于农村地区社区共享平台服务不活跃, 调查对象未涉及农村居民。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公民素质的提高, 未来研究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农村社区居民对社区共享平台的采纳行为研究,进一步验证本研究模型的适用性。

其次, 本研究的开展是在疫情防治背景下进行的,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情境局限性。 同时,本研究只考察了文化程度的调节效应, 未来研究可考察其他不可观测特征(如年龄、性别、地域等)在本研究模型中的调节效应, 以进一步丰富本研究的结论。

猜你喜欢
易用性意愿居民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政务软件易用性评测探究
石器时代的居民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老年人家电产品易用性设计研究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高台居民
读者消费俱乐部
Chatterbox—Willingness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