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琛,张思森,张会聪,张树玲,冯亚聪,刘永瑞
(1.河南中医药大学人民医院/郑州人民医院 a.脑卒中防治办公室;b.院长办公室,河南 郑州 450003;2.郑州人民医院北院区 a.护理部;b.门诊部;c.急诊科,河南 郑州 45000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1]。截至2021年8月30日,全球确诊病例超2.1亿[2]。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毒株的不断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压力持续加大。我国在武汉疫情暴发后,已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北京、青岛、大连、天津等地相继出现进口冷链产品关联疫情,冷链食品监控与境外输入成为现阶段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
2021年7月,由于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医疗机构内部感染防控出现漏洞,局部疫情暴发,郑州疫情随即暴发并波及省内其他地市。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省会,是华北和中原地区相当重要的港口和物资集散地[3],在“7·20”暴雨灾后重建和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为确保物流工作正常、有序进行,确保市场供应有条不紊,郑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统筹郑州市内多家核酸检测机构,对进入物流园区保供车辆的司乘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在确保冷链食品安全的同时,做好“人物同防”,确保疫情防控不出纰漏[4]。
自2019年武汉疫情后期,郑州市按照国家、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工作方案指导,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工作要求,坚持“人物同防”,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疫情防控,开展多渠道监测预警,开展人、物、环境等多渠道监测手段。同时,为全面提升各应急单位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处置能力和组织管理水平,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郑州市组织全市各医疗机构及疾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疫情防控能力全员“大练兵”技能培训。此外,2021年1月,郑州市选择在航空港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实战演练以提高对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应急处置能力。航空港区作为郑州新郑机场所在区域,既是入境航班分流口岸之一,又是进口物资的集散地。通过对人员培训和实战演练,全面提升郑州市全社会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能力,为郑州市面对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奠定坚实基础。
2020年6月,北京新增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随即导致北京疫情局部暴发。此次疫情共确诊335例,北京公共卫生应急响应等级上调至Ⅱ级。通过北京市疾控中心研究人员的流调溯源、核酸测序和病毒基因组序列研究,确定此次疫情与新发地一个售卖进口三文鱼的摊位高度关联,提示此轮疫情病毒源头极有可能是境外疫情高发区的冷链进口食品,并提出冷链运输或成为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新途径[5]。2020年11月,天津新增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该病例为天津某冷冻食品有限公司装卸工人。疾控部门流调溯源结果显示,天津疫情系“由物到人”,并在人群中传播。此外,自我国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青岛、大连等多地相继报道冷链食品或其外包装检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6],部分地区更是因此暴发局部疫情。研究显示,冷链食品加工相关企业厂地空气湿度高,冷空气不断循环,新鲜空气互换率低,易于新型冠状病毒存活和传播,可引发相关工作人员感染[7]。新型冠状病毒能够不断变异,对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蔓延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德尔塔变异毒株的传播力、致病力更强[8],已造成全球多国数千万人感染,这对全世界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病毒基因测序显示,国内近几次本土疫情暴发均来源于德尔塔变异毒株,与境外输入或冷链食品相关。
2020年11月,郑州市为严防冷链食品导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局地暴发,根据《公路、水路进口冷链食品物流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和消毒技术指南(第二版)》[9]的精神,结合郑州市实际,在位于郑州市惠济区的中原四季水产物流港和中牟县万邦设立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由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合,通过设立进口冷链食品监管工作专班的形式,对进口冷链食品货物及相关人员进行集中闭环管理。在集中监管仓设立专用通道,人、物分流,由专业工作人员对货物及车辆进行核酸检测及消毒,货物核酸检测正常后“赋码”进入市场流通环节,司乘人员在规定的检测区接受核酸检测,无异常后正常开展下一步工作。通过这种政府、企业、社会联合的工作机制,各部门各司其职,高效衔接,确保每一批进入市场流通的进口食品都有据可查,从源头阻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保证食品安全和市场平稳,为中部地区疫情防控树立坚固防线。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叠加暴雨灾害,中原四季水产物流港的工作压力陡增。2021年8月2日,郑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第8号通告,要求所有在郑人员需持有48 h内核酸阴性证明方可离开郑州[10]。随即郑州市政府统一部署,分别在郑州市东、南、西、北4个方向的离郑出口,增设6个离郑快速核酸检测点。四季物流港作为全国冷链食品集散中心之一,承担着省内各地市及周围省份的进口肉类供应工作。物流港临近郑州市西、北两个方向的高速公路出入口,大量物流车辆在此流转。进口肉类主要依靠冷链运输,货品本身就会对疫情带来不确定的风险,货运司机作为高风险人群,需要确保其在疫情防控期间安全有序离开郑州。在符合应急条件和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的情况下,为保证保供车辆工作效率,结合全国各地疫情局部暴发的工作经验,郑州人民医院按照上级部署,第一时间在物流园区规范设立免费核酸检测点,为司乘人员开展免费核酸检测工作。
4.1 工作方法成立核酸采集专班队伍。核酸采集人员由总护士长、护士长带队,挑选采集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成立核酸采集专班小组。建立应急工作机制和工作流程,统一指挥、协调核酸快检各项工作,做到快、精、准。
4.2 工作流程优化采集流程,加快采集速度。所有接受核酸检测的人员单向流转,同时设置手机扫码注册和读身份证信息双通道登记,从登记到采集平均耗时1 min,采集结束后从出口通道尽快离开现场,防止人员聚集,减少交叉感染。
4.3 缩短结果出具时间物流司机流动快,加之疫情防控工作要求,需要以最快速度对物流港内需要离郑司机进行核酸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避免人群聚集对疫情造成不利影响。依据多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实战经验,快速核酸检测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舱实验室整体设备运行便捷高效,是疫情防控中核酸检测工作最有效的保障。物流港内有由郑州人民医院负责运行管理的PCR方舱实验室,为司乘人员的核酸检测工作快速、高效的运转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的前提下,安排工作人员24 h不间断为司乘人员进行核酸采样及转运,对采集的样本即到即检,确保4 h内出具核酸检测报告。此外,为有效避免网络核酸结果查询的延迟和纸质版核酸报告领取的不便,核酸采集专班小组在核酸报告结果出具的第一时间,通过彩信的方式将核酸检测结果发送至司乘人员手机。同时,郑州人民医院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所在核酸检测结果出具1 h内同步将结果上传至国家、省、市各类核酸检测结果查询平台,司乘人员可同时通过各类APP或小程序进行查询,既符合疫情防控期间工作要求,也提高了司乘人员通行效率。
截至2021年8月28日,郑州市各核酸检测位点共进行核酸快检42 455人次,全部为阴性。核酸快检位点的设立,在保证物流高效运转的同时,确保司乘人员的集中管理和有序返程,避免了因等待核酸报告造成的人员聚集,对郑州市疫情防控和市场平稳有序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自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之后举国抗疫,疫情的防控工作重点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但全国各地仍多次、多点暴发局地疫情,各地已按照国务院文件精神要求,以社区或最小单元为单位,划分疫情中、高风险地区[11],旨在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保证疫情风险最小化。新型冠状病毒能够不断变异,且变异毒株的感染力和传播能力可不断增强,但中国的对外开放经济政策并不会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暂停,商务往来会持续不断。因此,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被扑灭之前,“外防输入”工作会重点保持。中国作为进出口大国,与其他国家的商贸往来只会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增多,冷链食品等其他商品带来的疫情防控压力也将持续。郑州市作为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及中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之一,承担着中部地区物流中转的重要任务。突如其来的疫情会对社会正常秩序造成一定影响,但作为中部交通及物流枢纽城市,需要及时、快速反应,根据政府下发的疫情防控通告采取精准、有效的应对措施,对高风险岗位流动人群做到精准健康监测,保证货物运输安全高效。快速核酸检测点的设立,对郑州市快速扑灭疫情及防范疫情扩散起到了重要作用,值得国内大城市在常态化疫情联防联控管理时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