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琳, 张维维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耳鼻喉头颈外科,湖北 武汉,430030)
喉癌是临床头颈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主要治疗方式是化学药物治疗和手术,手术方式分为喉全切术和喉部分切除术,经手术治疗后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1-2]。但是喉癌切除术对患者伤害较大,可能引起吞咽困难、喉瘘或声音嘶哑等并发症,对患者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均可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行喉癌切除术的患者实施有效且科学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同伴教育干预策略是通过选择同类型疾病且康复效果较好的患者作为同伴教育组长,以亲身康复经验和专业的康复知识作为授课内容,并且有效运用微信平台进行健康教育和监督,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3]。基于微信群的同伴教育策略当前多被应用于慢病管理中,较少应用于行喉癌切除术的患者。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微信群的同伴教育干预策略对接受喉癌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康复质量和自我效能的影响。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喉癌切除术的11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6)。纳入标准:① 经计算机体层成像(CT)和病理组织检查确诊为喉癌[4];② 肿瘤分期为 Ⅰ~Ⅲ 期[5];③ 随访时间≥6个月;④ 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 合并感染性疾病;② 失访;③ 合并心脏或肝脏等重要脏器损伤;④ 存在意识障碍。两组间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1 常规围手术期护理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术前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喉癌手术目的、流程、术前准备和术后并发症等的健康宣教。术中积极配合医师完成手术,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呼吸道情况。术后进行疼痛护理、创口护理和各项生命体征监测。出院前,护理人员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指导其居家护理和康复训练,并进行6个月的电话随访,每月1次。随访内容为患者病情、康复训练情况和心理情绪等,耐心回答患者的提问,适当进行心理疏导。
1.2.2 基于微信群的同伴教育干预策略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基于微信群的同伴教育干预策略。
1.2.2.1 成立同伴干预护理小组 由1名喉部专科护士作为小组组长,负责制订和统筹干预计划。8名经验丰富的护士作为组员,负责选拔并培训同伴教育者,实施并监督整个护理干预过程。邀请1名头颈外科临床医师作为顾问给予临床治疗方面的知识支持。
1.2.2.2 挑选同伴教育者 通过喉癌患者微信群招募并挑选术后康复情况较好的患者,并由小组成员负责告知其同伴教育的目的、流程和干预方法等。挑选标准:① 积极参与同伴教育,并自愿担任同伴教育者;② 自愿分享自身的治疗和康复经验,并对其他患者进行培训;③ 喉癌切除术后的时间≥2年,且病情稳定,身体状况较好;④ 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⑤ 自我管理能力较好;⑥ 时间充足,表达能力强;⑦ 能够熟练使用微信。由小组成员根据挑选标准选择8名同伴教育者参与此次研究。
1.2.2.3 实施同伴教育者培训 由小组成员对已经挑选出的8名同伴教育者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为同伴教育的定义、意义、干预方法和注意事项,沟通技巧和心理疏导方法,术后语言功能康复方法和功能锻炼指导,以及喉癌术后日常生活护理和造口护理指导等。培训后对同伴教育者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查漏补缺,待考核通过后正式进行基于微信群的同伴教育干预。
1.2.2.4 实施基于微信群的同伴教育干预 ① 同伴教育小组:将患者分为8组,每组7例,分别由上述挑选的同伴教育者作为小组组长,负责实施同伴教育策略。② 建立微信群:由每个小组组长组建属于该小组的微信群,用于同伴教育小组联系和监督,以及对小组成员提出的疑问进行详细解答。8名干预小组成员随机加入1个微信群,负责监督并帮助同伴教育者实现科学且专业的同伴教育。③ 实施同伴教育:每个小组组长在微信群中采用微信语音的方式积极向组员分享治疗过程和感受,并且对喉癌围手术期护理、康复训练和电子喉等知识进行分享和指导。待分享结束后,组员进行自由提问和交流。组长单独私信未参与互动的组员,询问原因和解答其提出的问题。④ 随访: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定期对其进行微信语音交流。出院后 1个月内,频率为每周1次;出院后3个月内,频率为每2周1次;出院后6个月内,频率为每个月 1次。其余时间由同伴教育者向微信群推送喉癌切除术后护理和康复训练指导等内容,主要为术后气管套管护理方法和无喉发声方法等,以科普文章、图片或小视频的形式向组员分享,并与组员实时互动,提高其康复依从性。组员每日于微信群内打卡,互相监督康复训练情况。同伴教育者和干预小组成员每半天查看1次消息,防止遗漏组员消息,并给予详细的解答和回复。
1.3.1 并发症发生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感染、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和咽瘘。
1.3.2 康复依从性 采用自制的康复依从性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包括日常生活、合理饮食、遵医用药和积极随访4个方面,每项得分 0~25分,总分范围为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依从性越好。
1.3.3 自我效能情况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6]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的自我效能情况进行评估,共10项,每项得分为0~4分,总分范围为0~4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效能越高。
1.3.4 疾病感知 采用疾病感知问卷(BIPQ)[7]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的疾病感知能力进行评估,共8项,每项得分为0~10分,总分范围为 0~8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对疾病的感知能力越强。
整个干预过程中,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3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86%(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康复依从性评分为(95.28±4.2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21±3.86)分(t=9.215,P<0.001)。
2.3 两组自我效能情况和疾病感知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间自我效能评分和BIPQ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的自我效能评分和BIPQ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干预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的上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自我效能情况和BIPQ评分比较分)
近年来,喉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日益升高,其术后并发症较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治疗虽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对患者的发音功能、肺功能和呼吸功能均有不良影响[7]。患者因喉癌康复知识匮乏,加上生理损害,易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并且在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中没有得到正确指导,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8]。因此,采取科学、专业且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意义重大。
同伴教育协助护理人员进行出院后的延续护理,将同伴教育者感同身受的经验向患者分享,提高患者对疾病康复知识的接受度和康复依从性[9]。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微信群的同伴教育干预策略,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王兰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这提示延续健康教育的策略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影响均较大,创口感染、肺部感染、呼吸困难和声音嘶哑这些并发症不仅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而且影响其康复效果。基于微信群的同伴教育干预策略通过选拔优秀的同伴教育者作为组长,以自身康复经验为授课内容向喉癌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主要内容为喉癌围手术期护理、康复训练和电子喉使用方法等知识,以此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行喉癌手术治疗患者的康复期较长,因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制约,出院后多数患者易出现失访的情况,且康复依从性降低,护理人员无法有效指导并监督其进行康复训练。组员之间采用微信群打卡的方式互相监督,且同伴教育者和专业护理人员积极回答患者提出的疾病和康复相关问题,可提高患者的康复依从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康复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与贺凌燕等[11]的研究结果相同。同伴教育者定期组织组内成员进行微信语音,一方面分享喉癌护理相关知识,以及治疗过程的感受和经验;另一方面定期推送喉癌切除术后护理和康复训练指导,从而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接受度、感知能力和自我效能。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6个月后,两组的自我效能评分和BIPQ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干预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的上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陈红涛等[12]的研究也证实,微信群同伴教育通过得到同类型疾病患者的支持和鼓励,显著增强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和疾病感知能力,从而提高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基于微信群的同伴教育干预策略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疾病感知能力和康复依从性,而且可以显著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从而提高康复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