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内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型企业加强内部管控可以提升经营实效、促进降本增效、推动科技创新,最终实现内控管理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从理论逻辑层面来说,加强内控管理可以推动主营业务稳健地发展、降低技术路线偏误的概率、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的制度,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的盈利水平、提升科技创新的综合效能、提振风险防控的预警能力,这是科技创新型企业加强内控管理的价值。因此,科技创新型企业必须通过转变理念、健全制度、促进内部协同来强化内控管理,进而实现企业自身的稳健、高效、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技创新型企业;内控管理;技术创新;风险防控
一、前言
随着世界经济迈入新常态,技术成为新经济时代最为核心的生产力,由此使得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步入快车道,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数量与规模都在快速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方式。以某品类科技型企业为例,2018年-2020年我国某品类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稳步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25.9%,这对我国生物科技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起着非常大的推动性作用,参见图1。
但也必须看到,科技创新型企业具有高收益、高风险、高不确定性的特征。因此,对于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说,必须加强管理效能的提高、经营风险的防控、科技研发的管理,以期确保科技创新型企业实现稳健发展。鉴于此,加强内控成为学术界与实务界都普遍建议的管理方式与路径。在此背景下,本文立足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经营特征,结合内控管理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重点探究如何强化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继而提升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综合经营效能。
二、科技创新型企业加强内控管理的价值
明确科技创新型企业加强内控管理的价值所在,能更高效、更科学、更全面地激发企业管理层对内控管理的重视程度和执行动能。从学术逻辑来说,加强内控管理可以推动主营业务稳健地发展、降低技术路线偏误的概率、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的制度,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的盈利水平,提升科技创新的综合效能,提振风险防控的预警能力,这使科技创新型企业加强内控管理的价值,具体分析如下。
1.推动主营业务稳健地发展,提高企业经营的盈利水平
加强内控管理可以推动科技创新型企业主营业务的健康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的盈利水平,这是科技创新型企业加强内控管理的基础价值。众所周知,内部控制的首要目标就是为了提高企业自身的经营效率,以期达到经营目标,对科技创新型企业进行内部控制,除了傳统的确保经营方向科学、政策执行高效、风险防控稳健及对经营活动实现有效把控之外,还将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研发工作实现成本的适度控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更为关键的是加强内控可以高效地推动技术资源的商业化应用。从众多的实践案例来看,通过加强内控管理,可以在技术商业化应用过程中优化决策、提升效率,将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商业化进程的计划性提升,降低不确定因素,推动技术向商业模式的快速转换。与此同时,还可以对创新技术的迭代发展实现分析、挖掘及预判,助推企业的技术迭代有序、稳健、可行及可持续发展,最终稳步地提升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盈利水平,这是科技创新型企业加强内控管理的重要价值表现。
2.降低技术路线偏误的概率,提升科技创新的综合效能
加强内控管理可以降低科技创新型企业技术路线偏误的概率,从而有效地提升科技创新的综合效能,这是科技创新型企业加强内控管理的核心价值。毫无疑义,技术是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生命线,是衡量创新型企业整体价值的核心要素。但是,技术创新是具有高度变化的创造性活动,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极易出现偏差,最终导致企业发展的滞后甚至破产,国外的诺基亚、国内的汉能都是典型的案例。因此,对于科技创新型企业来说,在技术路线上的偏误是企业经营管理最大的风险,也是企业经营管理必须要防范的首要风险。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科技创新型企业可以对企业内外部资源和信息实现科学分析与挖掘,进而选择具有一定确定性和相对稳健的技术研发方向,这将极大地降低企业的技术路线风险。当然,对于一些前沿科技企业,其内部控制在创新技术研究方向的赋能也非常显著。例如,通过加强内控管理可以实现多种技术路线的同步推进,或者可以通过降本增效来降低技术研发的投入。除此之外,科技创新型企业通过加强内部控制还可以基于对市场与产业上下游的技术信息分析来确定未来技术研发的方向。与此同时,在技术创新方面,内控管理还可以对管理层进行科技研发激励的决策赋能,同时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各类行为进行科学的激励和约束,降低资源的浪费和不确定性。
3.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的制度,提振风险防控的预警能力
加强内控管理可以完善企业内部制度管理的设计,从而提振风险防控的预警能力,这是科技创新型企业加强内控管理的重要价值之一。在现代社会,科技迭代速度不断加快,这给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日常运营带来更大的挑战,这就要求科技创新型企业能迅速应对市场技术变化和各类风险要素,但这都必须建立在科技创新型企业拥有完整、健全、科学、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之上。首先,科技创新型企业要强化自身的常规风险防范,要避免企业内部因职业舞弊、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因素造成的不可控风险。与此同时,科技创新型企业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制定具有差异性的内部控制体系,从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约束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和业务活动。其次,在科技创新型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过程中,随着内控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对信息与沟通的环节要愈发重视,要充分认知信息对于科技创新型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通过提升自身对信息的收集、挖掘及分析,提升对信息的敏锐度,从而也可以实现对外部市场环境的科学把握,提升内控管理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三、科技创新型企业加强内控管理的对策研究
基于对内控管理赋能企业发展的价值剖析,结合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经营特征、发展趋势及宏微观环境,本文认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应该以理念转变为基础、以健全制度为支撑、以促进协同为保障,继而突出财务部门的管理职能与决策地位、完善财务部门的权责体系与激励约束、打磨财务部门的协同模式与协同策略,进而使科技创新型企业内部高效协同、研发高效务实、风控科学有效,提升企业经营实效,具体分析如下。
1.以理念转变为基础,突出财务部门的管理职能与决策地位
以理念转变为基础,全面加强科技创新型企业内控管理,重点是要突出财务部门的管理职能与决策地位。一方面,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管理层要转变传统观念,要将财务部门从简单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等定位转化为会计管理、内控赋能等方向,要扭转对财务部门中后台部门的认知,突出财务部门对企业全业务、全流程、全环节的制约与赋能的价值与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财务部门的管理辅助职能和定位,推动科技创新型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科技创新型企业管理层要充分认知财务部门在信息方面的优势,发挥好信息资源的分析优势,全面赋能自身决策。得益于部门的工作内容与队伍建设,财务部门在企业的信息获取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叠加管理会计体系下财务部门可以更便捷地获得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进而实现对整个企业所在行业或领域信息的高度把控。因此,作为管理层决策的重要智囊,财务部门的决策地位必须提升,这也是促进财务部门协调企业其他业务部门的重要保障。通过强化财务部门的管理职能与决策地位,可以真正使得财务部门成为内控管理的中枢,有效地协同其他业务部门实现科技创新型企业各项业务健康、高效、可持续地发展。
2.以健全制度为支撑,完善财务部门的权责体系与激励约束
以健全制度为支撑,科学强化科技创新型企业内控管理,重点是要完善财务部门的权责体系和激励约束。首先,过往的财务部门职能权限定位之所以比较狭隘,不仅是管理层自身的认知存在滞后,而且也和财务部门人员的自我定位与职能贡献不足息息相关。因此,要充分挖掘财务部门自身的赋能潜力。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财务部门自身的战斗力,这是实现财务部门加强内控管理的重要前提。在此背景下,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财务部门必须要加速改革,实现绩效体系、组织体系、职能体系的重新定位。科技创新型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经营实际情况,进一步对科技创新型企业财务部门的职能定位进行重构,并且改革组织机构,明确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相关岗位与职能,给予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避免吃大锅饭和做模仿者。在这个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内部控制的主要要素,要从业务单元和职能部门两个维度开展内控管理,主要内容包括环境、风险、活动、信息、监督五个方向,参见图2。其次,财务部门也要跟随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创新步伐,不断强化自身的内控管理,给予科学的激励约束制度环境,鼓励财务部门各岗位探索自身业务的创新发展,并充分利用多元化信息技术来实现对科技创新企业内控管理的有效赋能。
3.以促进协同为保障,打磨财务部门的协同模式与协同策略
加强内控管理要以促进协同为保障,高效推进科技创新型企业加强内控管理,重点工作是打磨财务部门的协同模式与协同策略。众所周知,加强企业的内部协同是推动企业经营效率提升的重要办法,但企业协同的压力往往较大,企业内耗成为各类科技创新型企业难以回避的重要问题。财务部门作为资源调节与优化的重要执行部门,其在企业内部协同方面具有一定的制度优势。故而要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协同价值和作用。首先,科技创新型企业要打磨财务部门的协同模式,明确各方在协同工作中的地位、价值、作用、贡献及激励,明确协同目标,给予协同绩效,激发各个主体的协同积极性。其次,科技创新型企业要执行差异化的协同策略,财务部门要通过内控管理形成内部协同的机制,对于不同的项目、不同的业务、不同的协同方向,财务部门要结合协同目标来制定科学的协同策略,结合科技创新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特征,发挥其独特优势,推动企业内部的高度协同,最终促进科技创新型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四、研究结语
总而言之,科技创新型企业在新常态环境下必然成为各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性力量,因此必须要大力支持和推动科技创新企业的高质量、跨越式、可持续发展,而加强内控管理是推动科技创新型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予以重点实施和关注。从理论逻辑层面来说,加强内控管理可以推动主营业务稳健地发展、降低技术路线偏误的概率、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的制度,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的盈利水平、提升科技创新的综合效能、提振风险防控的预警能力,这是科技创新型企业加强内控管理的价值。从实践层面来看,推动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内控管理强化必须要以观念转变、制度健全、内部协同为核心,三个方向共同突破,全面提升科技创新企业的内控效率,真正为科技创新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内控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农娟,蒋莹,卫国.基于控制点调节中介作用的绩效评价取向与科技人才创新行为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9,21(06):75-83.
[2]唐大鹏,曲馨,张恒浩,周婷,郑好.新时代信息技术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和对策——基于小米公司的案例分析[J].财政监督,2019(24):82-87.
[3]黄莉,于文浩.研发会计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和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医药制造业的实证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0(04):36-42+57.
[4]资本市场改革课题组.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要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兼谈科创板赋能创新发展[J].经济学动态,2019(10):93-100.
[5]胡川,王林江,张桂玲.分析师跟踪、內控有效性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03):88-97.
[6]周虹.事业单位价值创新型财务管理内控体系构建[J].现代经济信息,2018(17):251.
[7]卢惠进.浅析创新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09(11):84-85.
[8]李鸿飞.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与制度建设研究[J].财经界,2015(32):129-132.
[9]刘金全,艾昕,钟莹.北京市银行业科技金融业务支持科技创新的研究——基于TVP-VAR模型的实证检验[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17):135-144.
[10]何玉萍.新形势下科技创新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市场,2019(16):83-86+90.
[11]张恩道.供给侧改革下中小创新型企业融资路径创新[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04):92-95.
[12]何玉萍.新形势下科技创新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市场,2019(16):83-86+90.
[13]姜农娟,邓冬梅,蒋莹.创新型科技人才心理授权对个体创新行为的影响:控制点的调节作用[J].科技与经济,2017,30(05):76-80.
作者简介:李晗阳(1995- ),男,汉族,河南郑州人,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MPAcc会计专硕,研究方向: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