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程度构式“A到这/那份上”的多角度分析

2021-12-07 09:46
关键词:补语构式指代

李 宇 涵

(上海师范大学 语言研究所,上海 200234)

在现代汉语中,“A到X”是一类常用的结构,目前已有的研究大多涉及“到”的性质、功能及发展演变,也有一些具体到某类或某个构式的个案分析,如沈灿淑[1]论证了“V到X”结构的各项特征,并提出其中表示结果的“到”已经虚化为功能类成分;张谊生[2]着眼于“A到X”结构,认为“到”已发展为非典型的补语标记;方艳[3]和周敏莉[4]分别对新兴网络语言中的“A到VP”及“A到没朋友”构式进行了考察,从句法、语义和语用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吴为善[5]对“A不到哪里去”构式进行了探究,并对其话语功能和成因进行了探究。除上述结构外,“A到这份上”和“A到那份上”等结构可以表示某种性质或状态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而目前关于该构式的研究尚有可完善空间。下文首先对构式“A到这/那份上”进行句法语义分析,进而考察其高程度义的获得机制和意义特征,最后探析构式的适用语境与语用功能①。

一、构式“A到这/那份上”的句法性质

从句法结构上看,“A到这/那份上”是一个述补短语,A为中心语,补语由“到这/那份上”充当。从句法功能上看,该构式往往在句中作谓语,有时也充当主语或宾语,一般不充当定语、状语或补语。

(一)“A”的句法性质

构式中的“A”主要由形容词和部分动词充当。根据张国宪[6]对汉语形容词量性特征的考察,能进入“A到这/那份上”构式的词语多为性质形容词,在量性上是隐性的和弥散性的,即形容词呈现出渐变的和非离散的量幅特征,能够与“很、非常”等程度词搭配。例如:

例1.乌世保说:“按说,不应该说死人的坏话。我那个死鬼哪怕多听刘奶妈一句话,能惨到这份上吗?”(邓友梅《烟壶》)

例2.铁木耳虽然没有什么致富门路,但只要好好劳动,也不至于穷到那个份上。(《人民日报》1988-12-11)

例1中的“惨”和例2中的“穷”都是典型的性质形容词,有程度深浅之分,可以很自然地进入“A到这/那份上”构式中。而状态形容词描述的是固化量,通常都不能进入构式“A到这/那份上”。如雪白到这份上、笔直到那份上、绿油油到这份上和冷冰冰到那份上等显然不成立。

除了形容词以外,心理动词等可以受程度词修饰的动词同样可以进入构式,该文不再赘述。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原本不具有程度量伸缩空间的动词也能够应用到构式中,例如:

例3.(刘奶妈)问道:“我指望没我气您了,您这日子该有起色了。怎么刚几个月就败到这份上呢?”(邓友梅《烟壶》)

例4.“我一面忍住笑,一面想:金先生的“键忘”“忘”到这份儿上,真可谓举世无双了。(《读者·合订本》)

例3和例4显然不符合“A到这/那份上”构式中“A”的常规用法,可以将其认为是一种构式压制。施春宏指出:如果词项的功能及意义跟构式的原型功能及意义不相吻合,那么构式就会通过调整词项所能凸显的侧面来使构式和词项两相契合[7]。例3中,“败”原本不受程度词修饰,但说话者侧重表达了“败”的严重性;例4中,“忘”本身也不涉及程度范畴,此处说话者其实是侧重表达“金先生”忘性大的特点。

(二)“到”的句法性质

在历时演变的过程中,“到”的功能发生了变化。目前,有关“到”的词性主要有动词、介词、助词和补语标记等说法[8],在“V到X”和“A到X”等结构中,“到”往往被视为补语标记,这一判断可以参考张谊生提出的几项标准[2]:1.“到”是否可以前附。如果“到”粘着在前项,则为补语标记。2.“到”的后面能否添加“了”。如果不能添加,“到”是补语标记;如果能添加,“到”就是动词。3.“A到X”结构能否转换为“如此/多么/这么/那么A,以至于X”。若能,则“到”是补语标记。4.“到”能否用“得”替代。若替换后句法语义不变,则“到”是补语标记。5.“A到X”能否与“A得X”对举。若能,则“到”是补语标记。根据以上标准可以判断,“A到这/那份上”中的“到”尚未虚化为补语标记,原因在于:1.构式中的“到”一般不能前附,且后面可以添加“了”,如“忙到了这份上”;2.“到”不能替换为“得”,不能说“坏得这份上”;3.结构无法转换为“如此/多么/这么/那么A,以至于这/那份上”,而目前也尚未找到“到”前附于A以及结构与“A得X”格式对举使用的例句。因此,“A到这/那份上”构式中的“到”尚未虚化为补语标记,仍应看作动词,与其后的“这/那份上”组合成为动宾短语,在构式中充当A的补语。用层次分析法对构式进行解析,则如图1所示:

图1 “A到这/那份上”结构的层次分析

(三)“这/那份上”的句法性质

上文讲到,“这/那份上”是动词“到”的宾语,由指示代词“这”或“那”加方位短语“份上”构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可知[9],“A到这/那份上”构式中的“份”并不是一个语素或一个量词,而是在口语中用作名词,表示“地步,程度”。“上”是方位名词,但其意义在构式中发生了抽象化,由表示方位投射到表示程度。“这”是近指代词,“那”是远指代词。从时空上看,如果句子所描述的是此时此地的事物,或是前文刚提到的,通常选择使用“这”;如果描述的是彼时彼地的事物,通常使用“那”。例如:

例5.借钱不还,赖帐,不是比强盗、小偷更坏吗?我总还没坏到这份儿上。(张抗抗《白婴粟》)

例6.陈一平随手关好门,转身阴沉地问戴嘉:“你告诉他们我们挪过500万的事了?”戴嘉伸手把他的脸扭到一边:“干嘛那么凶巴巴的?你老婆再傻也不会傻到那个份儿上,这件事只有我们两个人知道。”(电影《冬至》)

例5中,说话人在前文提到了借钱不还和赖账等行为,因而在描述程度时用了近指代词“这”;例6中的划线部分“那”指代“泄露己方挪用500万”一事,这件事并没有发生在两人对话时所处的时空,因此说话者使用了远指代词。此外,“这”和“那”的使用也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如果说话者从心理上认为发生某个事件的时空距离自己较远,那么无论是不是彼时彼地,他都可能会使用“那”;如果说话者心理上认为发生某个事件的时空距离自己较近,那么即使是彼时彼地发生的,他也可能会使用“这”。例如:

例7.讲到丁元英变卖唱片时,欧阳雪也感到惊讶:“啊?是真的?”等到都讲完了,芮小丹歉疚地说:“人都难到这份上了,我这儿还什么都不知道呢,以后怎么跟亚文交代?”(电视剧《天道》)

在例7中,对话双方谈论的事虽然不是此时此地的事情,但由于在前面的话轮中刚提及过,说话者心理上认为该事件距离自己很“近”,因此仍使用了近指代词“这”。

二、构式“A到这/那份上”的语义内涵

表达高程度义是“A到这/那份上”构式的基本语义内涵,它主要通过语言的隐喻机制获得,使用时往往呈现反预期特征。

(一)高程度义的表现

“A到这/那份上”的构式义可概括为说话者主观认为某种性质或状态达到了特定指示的非常高的程度。由于构式中包含指示代词,因此语境中往往会显示所指代的内容,它可能存在于对话双方所处的物理语境中,也可能体现在话语语境中,还可能依赖于说话双方的背景知识。总之,听话者可以根据语境判断出语句中所包含的高程度义。例如:

例8.老孙望望黑洞洞的窗子,也打趣地说:“天都黑到这份儿上了,还不点灯?”(《人民日报》1964-09-06)

例9.我怎么没上心啊,天天东跑西颠儿,见人满脸堆笑,累得跟狗似的,还不是为了你,为了这个家?我告诉你,我尽责任尽到这份儿上,已经到头儿了,你要是非生这孩子,你自己养!(石康《奋斗》)

例10.这是一家专收别的医院推出来的中晚期癌症和偏瘫病人的小医院。家属们想:病到这份上,别指望什么了。(《人民日报》1990-04-27)

例8中,说话者用“黑到这份儿上”表述天黑的程度深,对话双方都能感受到,这种高程度义可以从所处的环境中判断出来;例9中,说话者在上文提到了自己尽责任的状态,并用划线句对上文进行回指,突出自己非常尽责任;例10中,说话者和受话者并不处于同一时空,前后文中也没有对划线部分的直接描述,但一般人都知道中晚期癌症和偏瘫是非常严重的病症,语句所传达的高程度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高程度义的获得

在“A到这/那份上”中,“上”是方位词,与“这/那”组成方位短语,而“到”最基本的意思是“到达”,“到这/那份上”原本是空间域的概念,用在具有[+程度义]语义特征的词语后面,语义逐渐向程度范畴演化,隐喻机制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蔡永强认为,方位概念隐喻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一种认知投射,“上”的原始方位意义表示“附着于物体外表面或位于表面之上”,由此可以引申出“表示事物发展达到的程度”[10]。对“A到这/那份上”而言,源域是空间域,程度域是目标域,由于“份(儿)”是一个抽象名词,不像“到广场上”或“到舞台上”中的宾语是具体实在的地点,因此相对更容易投射到程度域。在人们的认知中,当描述人或事物的某种性状到达某个“份上”时,往往让人容易联想到该性状的程度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点。

(三)高程度义的特征

“A到这/那份上”在表达高程度义时,往往具有反预期意义,表达说话人出乎意料或突然发现等情况,可以添加“竟然”或“原来”等反预期标记,但不能添加“果然”。例如:

例11.a.她竟然病到这份上。

b.她原来病到了这份上。

c.*她果然病到了这份上。

例11a中用副词“竟然”修饰“病到这份上”,可以表达程度之深超出了说话人的意料,例11b中的“原来”也可以表达说话人突然发现情况严重时的心理,而例11c用了“果然”之后则语句不通,因为“果然”用于表述符合人们心理预期的情况,这与构式所传达的反预期义相悖。通过以上例子可以判定构式“A到这/那份上”的高程度义具有反预期的特征。

三、构式“A到这/那份上”的语用表达

构式“A到这/那份上”可用于现实事件和非现实事件,同时具有程度指代和叙述简明的表达作用。

(一)适用语境

经考察,“A到这/那份上”构式主要出现在已然事件、虚拟事件和否定辖域中。

1.已然事件

已然事件属于现实事件,表示已经发生了的或成为现实的事情。“A到这/那份上”结构用于这类语境中往往会成为句子的自然重音所在,是句子的常规焦点,特别是其中的指示代词“这”和“那”一般都是重读。例如:

例12.旧社会有人讲究穿金戴银,建国后就没人当回事了,“文革”期间更甭说,金银首饰简直就是罪孽,要不金饰品刚上市时怎么会没人理会呢?想不到现在热到这份儿上。(《人民日报》1989-01-09)

例13.63岁的刘德发和妻子都干不了重体力活儿,工作队为他们申请了医疗救助,还帮忙养了3头猪、30只鸡,“政府帮助都到这份上了,我不能躺着不动啊。”(《人民日报》2017-08-30)

例12中,说话人对金银首饰市场火热的现象进行了评述,这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属于已然事件,“热到这份儿上”突出了“热”的程度深;例13中,政府帮忙申请医疗援助和养殖禽畜都是已经成为现实的事情,说话人说“政府帮助都到这份上了”,突出政府的帮助很大。

2.虚拟事件

虚拟事件存在于人们的认知中,并不是真实发生的事件,一般表达说话人的某种假设,句中常有“如果、即使、要是”等连词作为虚拟标记。“A到这/那份上”构式有时用于虚拟事件,即说话人为表达自己观点而假设的一个事件,短语所在的小句往往充当复句或句群的背景信息,用以照应后文。例如:

例14.百姓买不买账,工人们满意不满意,那也就顾不得了,由他们去吧!如果真的都成了这样,久而久之,我们还会有是非标准么?功罪如何评价,对错又如何区分?如果连我们自己都能糊涂到这份上,那我们还有什么能力来管理好这个国家?(张平《抉择》)

例14中,连词“如果”引导了一个假设复句,领导者不可能无视百姓和工人们的意见,这属于虚拟事件,说话人用“我们糊涂到这份上”来表明如果“我们”糊涂的程度真得非常深,就没有能力管理好国家。

3.否定辖域

纵观具体语料,“A到这/那份上”构式所在语句大多传递消极评价义。述语“A”的语义内涵大多含贬义,有时出现中性含义,很少会出现褒义。如果“A”的语义为褒义,那么句子往往会借助其他语法手段来实现消极评价的表达,比较常见的就是添加否定副词“没”或“没有”等。例如:

例15.实力就摆在那儿,不是你鼓起腮帮子就能把足球侃进对手大门的。您还没牛到那个份儿上,见谁灭谁。(《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04-22)

例16.“我这个主管书记还没养尊处优、舒服滋润到那份上,每天晚上能在12点以前就上床睡觉……”(张平《十面埋伏》)

例15中的“牛”是积极含义,但说话人在前面加了否定词“没”,语句整体呈现为一种负面评价;例16中的“养尊处优、舒服滋润”语义上是褒义,但说话人对其进行了否定,向听话人传达出消极含义。

(二)程度指代

“A到这/那份上”虽然可以表达高程度义,但其本质是一个含有指示代词的构式,“这”和“那”所具有的指代功能仍然发挥着作用。因此,人们通常能从语境中找到代词所指代的相关内容。例如:

例17.“你不能这样,为钱把自己卖了。”杨金丽激昂地说,“你们男人怎么堕落到这份上?”(王朔《橡皮人》)

例18.“我当然很丑恶。”娄红说着又站到刘云面前,拦住她的出路。“可我没丑恶到那个份上,去街道跟踪,去派出所告密,去人家里欺骗。”(皮皮《比如女人》)

例17中,“堕落到这份上”是对上文的回指;例18中,说话人在说完“丑恶到那个份上”之后再展开阐述,“那个份上”是对下文的预指。有时指代内容不一定出现在话语语境中,而有可能存在于物理语境中,如例8中的“天都黑到这份儿上了”,“这份儿上”所指代的是现场天黑的状况。

(三)叙述简明

“A到这/那份上”构式还可以使表达更为简单明确。很多时候,当说话人对某些人或事物作出评价时,往往会对其展开陈述,而陈述之外的部分则用代词指代,这样既可以使听话人对陈述对象有详细的了解,又能使说话人的表述更为清晰,避免重复。例如:

例19.一些挂特殊牌照的汽车司机把工作上的便利条件变成了个人行为的方便,逆行、猛拐、抢道等违犯交通法规的行为随处可见,不仅群众横眉冷对,执勤交警也左右为难——管吧,人家确实享有一些‘豁免权’;不管吧,有悖于自己的职责和良心。特殊到这份上,恐怕是远离管理机关初衷的。(新华社2001年8月份新闻报道)

例19中,如果把“特殊到这份上”所指代的内容都还原出来,大体应该是“特殊到‘把工作上的便利条件变成个人行为的方便,实施逆行、猛拐、抢道等违犯交通法规的行为’的份上”,如此一来,“份上”前面的定语太长且形式太复杂,远不如原句那样先描述再评价的表述清晰。指示代词虽然形式简短,但可以指代相当丰富的内容,这也是语言经济原则的体现。

“A到这/那份上”是一个主观评述性的高程度构式,类似的还有“A到这/那个地步”和“A到这/那个程度”等结构。此外,其他从“到达”这个基本义发展出程度义的例子在汉语中并不罕见,如“聪明到顶”和“糊涂到家”等,由此也可以看出汉语语义发展和程度构式形成的共性所在。

注 释:

① 结构中的述语大多由形容词充当,构式统一标记为“A到这/那份上”。“这/那份上”有时写作“这/那个份上”或“这/那个份儿上”等。由于量词和儿化并不影响短语的意义,因此该文不作区分。

猜你喜欢
补语构式指代
奥卡姆和布列丹对指代划分的比较
The Ways of Leading a Healthy Life
构式理论与韩国语“?”句式教学
朝鲜语状语在汉语中的对应情况
构式语法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汉语口语常用构式哈译研究
汉语中的补语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
爱国婊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
“就/才”进程—评价构式的认知修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