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传统教学的情感缺失及生态化模式研究

2021-12-07 21:28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生态化教学活动大学

董 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 230000)

一、引言

习近平主席强调,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和品味的“大先生”。在上个世纪,美国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相信:“情感和欲望是人类所有努力和创造背后的驱动力,无论呈现给我们的这种努力和创造多么出色。”情感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大学英语教学应是将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能力培养相结合。然而,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忽视了情感因素的价值。在新时代背景下,建构生态化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双向多维以及可持续性的互动,是一种理论途径,具有现实意义。

二、生态化教学的内涵及特点

(一)生态化教学内涵解析

顾名思义,“生态”中的“生命”是包括生存状况、生命活动以及影响生产活动的因素在内的各部分的有机统一。“状态”是静态和动态的组合,具有静态和动态性的运动处于平衡运转之中,例如角色的维护和变换。生态环境中的各要素展现出的一种内外在的组织形式和表现方式,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相互流动的运动模式。环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在环境发展变化的框架内,生态隐性和显性存在于环境中。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生态,课堂是其生存发展的环境,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环境中都是“生态人”,是生理机制、认知机制、情感机制等的综合体,教师的“教”和学生“学”以个体内部的诸多机制为支撑。生态化教学类似生活,概括来说,是将生态理念融入教学活动中,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建构起动态的、双向的、有效的网络机制,协调平衡教学各要素关系,达到和谐共生的状态,实现教学环境中各要素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教学理念受到城市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观的启发。天人合一、人尽其力、物尽其用、各显其美、共生共存,是生态文明价值观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和追求。生态文明价值观以和谐发展理念为核心,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为两条主线,以构建起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平衡状态或秩序,具体涵盖和谐、融合、绿色、公平、发展的理念。和谐即动态中的平衡,融合即互相适应,公平是过程,是平衡的前提,也是融合的中介方式。和谐与融合共同指向发展,而绿色则为发展的一种健康良性的状态和象征性的表征。

(二) 生态化教学特点整合

生态教学,从表面上看,是生态与教学两者的叠加组合,但若要实现真正的生态化教学,则需要将教视为一种有机的、全面的、综合的、系统的、可发展的生态环境。在生态化教学中,教学致力于生态化实现,教学理念的运用,与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学资源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开展等都要以系统完善的理论为基础。教学理念主导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以教学方法为基础,教学资源的选择应为教学活动服务,教学信息通过教学媒体传播并通过教学活动进行传播。教学理念、方法、资源、活动、信息等由教师这一教学主体发出,受到其控制,并指向学生。

生态学教学具有主动性和互动性。学生的学习是内在心理过程的体现,蕴含着认知、 情绪、情感、意志的调节,学生应是主动地记忆知识,施展个性气质,完善能力性格。个体具有社会性,充满着个性,有各自的需求,教师自觉地回归到与之平等的地位,主动地去适应和交流,实现教与学的真正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活动积极顺应经济、社会、科技等的发展趋势,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与新媒体互动,学生在真实与虚拟环境中认知学习。

生态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有机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创造。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涉及到教学知识的解构输出,教学信息的接收,以及学习主体的内化。生态化教学培养出的学生不是呆板地,而是能够发散地、辩证地、创新地去思维。教学环境影响学习主体,因此,教学环境中的个性化教学理念和方法应不断更新和发展。调动教学活动参与主体,整合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产出效率,实现教学目标和学习价值,是生态化教学的意义所在。

三、大学英语传统教学的情感因素分析

(一)情感教学的含义及重要性

情感是人类体验客观事物,满足自身需求的态度。个体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合体,教学不是一种简单的、生硬的信息内容传递。情感是教学的动力,情感教学是要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情感色彩,教师在课堂中创设人际交流情境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包容理解学生,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将学生合理的需求纳入教学设计当中,使教学活动体现人文关怀。情感教学亦是教学主体内心情感的正确表达,也是学习主体精神世界的升华,以及良好个性、主流价值观、道德素质等的养成过程, 这也是情感教学深层次的含义所在。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教育观认为:“假如一个儿童没有受到过情感教育,那么他就不会去和世界交流,不会用心灵去感受这个世界,也就无法适应融入整个社会环境。”中国古代哲学家、教育家孔子指出了情感教学的重要性。在当前的社会大背景中,教学正面临着挑战,一个全面的人才应是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发展。道德品质、非智力因素以及审美能力等需要通过情感教学得以培养,学习主体如果在学习中体验不到“愉悦”,合理诉求得不到满足,师生间的交流扭曲,那么就会产生冲突抵抗的消极情绪和态度,因为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达,态度是情感的组成部分,从而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无法凸显教学的人文价值。情感教学以“人”为核心,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情感教学的目标阐释

教育家罗杰斯(Rogers)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学生发挥潜能,实现教育功能并最终实现自我教育的前提。情感教学的目标之一是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当然,兴趣的满足建立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与教学任务相契合。学生在情感教学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进而形成学习信心,也是情感教学的目标价值所在。个体在情感教学中,能够自我肯定接纳,自尊心和需要感得到满足,让每个个体都有成功的机会。情感教学塑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素质。审美品质是个体对外部客观世界产生的积极的主观印象, 是个体心境的愉悦表达,是良性的生活状态。而创新性意识体现个体的个性品质,是对固化思维的突破,是促进个体成功的有利因子,也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大学之道是德,是善,创新型是“新”应有的含义,个体在创造性的活动中追求自我最高境界,怀揣祖国意识,最终用“善”促进社会变革发展。

(三)传统教学中的情感缺失

根据班级管理的八大理念,要以学生为出发点,为学生指明方向,了解学生的差异,接受学生的差异,提供正确的途径,给予真诚的关怀,营造温馨的环境,理解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起着知识传授的作用,更在无形中发挥着教学管理的职能,尤其体现在学生出现偏差行为的应对方面。由于教学范式的僵化,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侧重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学习中的情感养成,过度强调学生自身行为因素的作用。作为教学信息的发送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是很紧密,也无法获得互动反馈。在课堂中,教学内容的整合和建构是孤立的,教学信息的传播是单向的。课堂缺乏情感氛围,教师缺乏情感注入,学生得不到充分情感支持,教学往往不是真正面向全体同学,自然无法得到学生理想的情感反馈。

大学英语传统教学,过度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认为英语学习只是学生对听说读写等机械语言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提高,师生之间缺乏真正有效的沟通交流,学生被老师“牵着走”,被动低效的接收教学内容,主体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之中,课堂变成了教师“独唱”的舞台。对于英语学习中的边缘群体来说,由于自身基础薄弱,在非个性化的教学环境中,自我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忽视教育和技术的融合,这里技术不单指多媒体实体技术,更是教育理念与方法,教学主体受教育评价机制模式的驱使,将教学与研究本末倒置,没有意识到自我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生态的可持续。

大学英语教学更重要的意义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这也是情感教学的要求。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师应该扮演促进者的角色,但在某种程度上,关键不在于课程和教师的知识水平,而在于促进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即真诚、接受和理解的态度。”品质的感受与养成需要以情感的传递为前提。生态化价值观中的和谐本质上属于一种理想的情感,而教和学的过程从人际关系来说,应是一种交往互动,那么和谐的互动必然需要有情感的充分参与和支持。和谐互动和足够的情感是彼此的条件和因果,而品质的感觉和发展得益于和谐互动和足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和师生交往也正是传统教学活动所缺失的关键内容。因为和谐的缺位,建构起生态化教学模式显得至关重要。

四、大学英语生态化教学模式建构

大学英语教学是均衡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大学英语教学中,师生的个体生态与教学环境的生态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生态化教学理念与情感教学既有交叉又有重叠,情感教学尚无固定模式,建构生态化教学模式,以“人”和“发展”做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核心,是情感“归位”的生态化途径。通过构建生态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师生融合的和谐美。

(一)教师自我:终身学习,传递正能量

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Paul Langelang正式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概念。终身学习,是通过实践不断主动探索,自我更新完善的一种态度理念,是个体在社会环境当中生存发展的需要。个体在终身学习中,努力克服适应学习任务中的困难,将学习行为当成愉悦的感官体验,在评价中调节自我,不断提升知识技能,实现自身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教学主体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行动是积极态度的表现,是对教育职业工作热爱的情感体现。前苏联领导人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曾经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教师的情绪状态对学生有间接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师的职责是以教学环境为空间,以教学活动为路径,将终身学习的态度理念传递给学生,使其在英语的不断学习中,感受语言世界的魅力,在情感上养成对英语学习的热爱。社会在发展,语言也始终在更新进化,个体只有终身学习,才能有“源头活水来”的动力,才会优化自我生态,在行动中传递出正能量。正能量正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是一种期待渴望与价值实现的良性循环。单纯的大学英语教学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终身学习,以师促生,传递正能量才是大学英语教学应有的情感态度。

(二)教师与学生:关注边缘群体,给予情感关怀

德国心理学家K·勒温最早提出“边缘人”的概念,他认为“边缘人”是一类特殊的群体,在社会或群体环境场域中,不能很好地适应发展,个性需求得不到满足,由此产生不良的心理情感,具体表现为紧张、失落、自卑等不稳定的情绪。大学英语语言学习,对于来自不同家庭环境和专业背景的学生来说,存在多重困难因素,不仅是中外语言结构本身的差异,更是文化思维的逻辑转换。“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这里的“惑” 不只是知识上的疑问,更是与之伴随的心理情感中的困惑。生态教学强调学生的多元发展,情感的健康发展是“多样性”的一个维度。大学英语教学应该起带头作用,在学习活动中明确“边缘群体”的定位,给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运用个性化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帮助学生个体解决语言学习中的难点,加强英语听说薄弱环节的训练,从而克服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心理障碍。

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的“双因素激励-保健”理论,认为主体内部存在保健和激励两种因素,保健因素的满足不会增加消极的情感,而激励因素的增加会使满足感得到提高。一定程度上,处于边缘群体的学生正是因为保健因素得不到合适的满足,而产生消极怠学的情感情绪。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边缘群体学生的内部需求,包括知识、情感以及个性表现,适度表扬激励。心理语言学认为,语言不仅是满足交际的需要,更是为了实现心灵情感的交流。教师关注“边缘群体”,给予情感关怀,这样的大学英语教学才能真正建构起和谐的生态化的师生关系。

(三)教师与课堂:讲好中国故事,增添人文气氛

“人文”是一个代表人类社会环境中所有文化现象的集合名词,符号是语言的基础,语言是文化的承载形式,文化以价值观为核心,是国家、民族、群体以及个体的“根”与“魂”。人文教育不仅是学科专业知识单一维度的教育, 更是“成人”教育,使学习者最终达到“全人”的状态。人文教育需要在人文性的环境中进行, 以及需要人文气氛的烘托,目地是提高个体的精神素养,升华精神境界。大学英语教学要充分体现出其文化功能,在教学环境中融入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使英语教学生态拥有“灵魂”。新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课堂应讲好中国故事,讲“好”的中国故事,语言的学习不能是精神上的“西化”,这样也偏离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正轨”。五千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无不体现着爱国精神和祖国意识,这也是英语学习者应具有的情感,更是大学英语教师的使命。英语教师立足本土文化,充分挖掘利用中国故事中的“红色”基因,使中西文化实现合璧, 让大学英语课堂回归“自然”。

在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大流行”之际,复旦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徐珂教授在全国高校课程育人高端论坛上提出,课程思政应该服务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的国家教学方针,以这一根本理念为核心,向外部辐散开来,覆盖国家意识与认同,学术伦理与道德以及品格养成与升华等层面。大学英语课堂要主动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结合学科内容,建构起自身中国特色教学学术话语体系。思政教学渗入教材,教师利用现有教材,充分挖掘深层内涵;同时,创造性发现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资源。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打造教材和教学资源间的网络,学习内容充当节点,思政素材注入活力,从而使大学英语课堂有机制、有内容、有思想、有内涵、有气氛。

(四)学生与课堂:全员参与,愉悦体验

全员参与,很显然,要求英语教学不论个体的基础强弱,将“边缘群体”即对英语学习缺乏信心甚至已经放弃的学生纳入其中。课堂环境应是各要素的共同参与,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动态。全员参与教学具有平等意识、包含丰富的课堂活动、学生获得最大的成功机会以及愉悦的学习体验等特征。在全员教学中,学生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教师的尊重、引导与关心下,感受到自我存在,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与课堂进行互动,在教学环境中展现个性,为教学活动作出个体的贡献。通过一系列创造性的课堂活动,促成自我学习进步和发展,感受到成功带来的愉悦。在所有学生的参与下,英语课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融入课堂环境。全员参与课堂使教师、学生和媒体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条紧密相连的三角链。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学生充分关注教师的教学和自己的学习,媒体参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大学英语课堂应致力于打造实体与虚拟相混合的生态圈,为学生提供最大可能的参与交流机会。学生的英语学习包含听说读写译五个构成部分,动态的英语课堂也应是学生听觉、视觉、触觉、感觉等的积极体验。全员参与式课堂理念为大学英语教学形成生态圈提供了一种理念途径,通过线上线下,以及课前、课中、课后教师的教与学,扩展了教学参与主体,深化了各主体参与程度,使大学英语教学最终实现了师生与课堂之间的合作与共生。教师不再是“教学”,而是“自我优化”,将真实的感受带入课堂,并协调与个别学生的关系。学生也不再是为“学习”而“学习”,而是需求得到满足、发挥个性、主动融入课堂,实现自我与社会价值。教师与学生在动态的英语课堂环境中,相辅相成,相生相伴,双向发展。

五、结语

本研究认为大学英语传统教学忽视情感因素,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无法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本文试图构建以情感培养为核心的大学英语生态化教学模式:教师终身学习传递正能量、给与“边缘群体”情感关怀、在课堂中讲好“中国故事”、学生全员参与愉悦体验,从而实现师生双向动态互动,达成教师、学生、课堂三者之间的协同、共生、可持续的发展。

猜你喜欢
生态化教学活动大学
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 建民族共同体 促生态化发展
“留白”是个大学问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