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班级育人工作路径探索

2021-12-07 09:37张瀚心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班风班干部辅导员

张瀚心

(商丘师范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确立正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班级育人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有利途径,班级育人功能在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高校辅导员是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在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新形式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积极的精神风貌、科学的管理理念、创新的工作方法,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才能充分发挥班级育人工作的积极作用。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立德树人,做好学生思想的引路人

大学时期是青年一代成长的关键时期,做好学生思想引领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根本,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首要的工作职责,但思想引领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分析学生当前的所思所想,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方案,这就需要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学生档案,充分了解学生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以及兴趣爱好,引导各班班干部发挥好其班委职责,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学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充当着辅导员“眼睛”的作用,学生有思想波动、思想动态以及需求,班级内班干部相对于辅导员来讲与学生“走得更近”,更容易了解掌握学生情况,班干部在掌握情况后要第一时间上报辅导员老师,辅导员才能更好更及时地掌握学生动向。在平时的班级班会教育活动中,坚持把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融合到日常教育中去,传递积极能量,传递党的声音。努力建立“平等、互助”的交流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真实想法,做到“以学生为本”,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二、树立良好班风,注重班委队伍建设,关爱特殊群体

班风是指一个班级稳定的,具有自身特色的集体风范,是一个班级中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思想等方向的共同倾向,即一个班级的风气,是由班级成员共同营造的一种集体氛围,反映了班级成员的整体精神风貌与个性特色,体现出班级的内在品格与外部形象,引导着班级未来的发展的方向,对于班级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这就意味着班风是评定一个班级育人效果的重要依据,而好的班风与班级管理工作是相辅相成的,要在做好学生思想引路人的同时树立良好班风。学生干部是一个班集体主要的学习榜样,优秀的班委队伍不仅是班内学生学习的主要力量,还是辅导员的“左膀右臂”,他们可以带动整个班级的班风建设,促使班级同学团结进取,积极完成教师的课业任务,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调动学生参加学院学校活动的积极性,把班级力量拧成一股绳。通常情况下,普通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配比为1:200,单凭辅导员一人之力很难及时了解学生们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需求,班干部群体与同班同学“同学习同休息”,关系更为密切,交流更容易产生共鸣,所以要紧抓班干部群体建设,健全班内班委体制,班长、团支书、宣传委员、组织委员、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心理委员、文体委员各司其职的同时相互配合,辅导员做好班干部队伍的思想引领,多指导,多交流,由班干部群体带动班内学生做好班级班风建设工作,辅导员在班级育人工作中的正向价值更易发挥。

在班级育人工作中,除了普通大众学生之外,还有一些学生的情况比较特殊,我们判定为特殊群体。高校特殊群体学生是指学生因家庭经济、生活环境、心理素质、学习态度等方面和其他学生相比,在某些方面或某几方面存在负面影响。尽管特殊学生群体在高校大学生中所占比重不大,但是负面影响会直接干预学生的日常学习、人际交往、活动参与度等,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殊群体的负面因素也会间接影响到周围普通群体学生,不利于班级班风的建设,所以对特殊学生要建立“点对点”关注、关怀机制,建立一人一台账,辅导员定期与其谈心,对他们进行正向教育与引导,定期与其父母沟通,做好记录,积极沟通,班干部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对其多帮助、多留心,观察到的情况定期向辅导员汇报,共同建立班级良好的班风。

三、坚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大多数学生在大学时期遇到困难时,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求助对象是辅导员老师,尤其是刚入校的大一新生与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大一新生他们对校园还不熟悉,生活中的小事都会找辅导员老师,比如:如何补办饭卡、学生证丢失怎么办、和宿舍室友相处不太愉快、宿舍漏水了、宿舍电闸跳闸了等等点滴小事都要询问辅导员老师,大四学生面对就业压力、研究生考试择校问题,即将毕业对社会产生的恐慌心理等等也会想到咨询辅导员老师,作为辅导员老师应尽力去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舒缓学生情绪,告诉学生解决方法,为学生提出积极建议,辅导员以自身之力解决不了的问题应及时逐级上报并为学生做好解释工作。

重点要帮助关怀班内贫困生、厌学情绪学生、残疾生、心理障碍学生、以及其他特殊情况学生。

1.贫困生

贫困生一般来自于偏远贫困地区,导致贫困的原因有:家里务农且农作物因天灾造成作物减产,家中主要劳动力因疾病或意外丧失劳动能力,建档立卡贫困户等都是造成家中经济困难的原因。部分经济困难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或攀比心理:从一个角度来讲因为自身家庭贫困,不愿意与其他学生多交流,不愿意与其他学生结伴而行,不愿意参与班级的集体活动,担心其他同学嫌弃自己,产生自卑心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学生进入大学后被很多新事物吸引,面对诱惑部分学生就产生了攀比心理,做出挪用生活费,以购买学习资料等理由欺骗父母,甚至落入网贷、校园贷的骗局进行透支消费。对于上述情况,辅导员一方面要在思想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消费观,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途径树立自信心,减缓学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让学生意识到自卑与攀比所带来的潜在危害,减缓学生的自卑心理与攀比心理,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到国家与学校的帮扶政策,着力宣传国家奖学金、助学金政策,以及学校奖学金等奖励政策,鼓励学生努力提升自己,通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途径减轻经济负担。

2.厌学情绪学生

有部分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校园学习生活后,产生了厌学情绪,体现在:旷课、不完成任课老师布置的课后任务,不参与学院的学习活动等,最终导致缺考、挂科的不良后果,影响班级学风建设,导致厌学的原因有很多,归纳为3 点:(1)入读学校或所学专业并非自己的第一志愿,本身对其不感兴趣,缺少学习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以过一天是一天的心态度过大学时光。(2)就读的院校与专业是自己的第一志愿,但是当时选报志愿时并不了解,对专业学习的深度、难度以及自身未来发展和专业的匹配度没有明确的预估,导致在学习过程中自身对专业知识无法充分理解和吸收,再加上他们身上普遍存在的“畏难情绪”,产生厌学心理;(3)进入大学后,面对大学的学习与生活不适应,没有做好心理调整,还是习惯于高中时期教师“灌输型”教育,面对大学“主动式”学习缺乏学习自控能力,部分学生扔抱有大学是“象牙塔”的观点,学习上不断松懈,导致挂科。对于上述情况,辅导员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理清学习思路,明确学科前景与就业方向,引导学生做好就业前景规划,明确努力方向;另一方面,辅导员可以在班级内组织学生建立“帮扶小组”,在成绩优异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帮扶后进生,在教室内座位的安排上1 对1 安排就坐,形成同桌帮扶,再一方面,辅导员多深入班级,做好考勤工作,了解学生课堂状况,多与任课老师沟通了解厌学情绪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并多与其父母沟通,让家长对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有所了解,这样辅导员、家长、同班同学“三管齐下”,确保对厌学情绪学生的督促、监督与帮助。

3.残疾生

身体残疾的学生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所占比例比较小,他们或因先天残疾,或因后天疾病导致残疾,或因后天意外所造成的残疾,这或多或少影响着这类学生的学习或生活,这也促使此类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担心周围学生对自己产生歧视。对于这种情况,辅导员以“关怀”为主,对于腿部残疾的学生,一方面,辅导员应积极联系后勤,在征求学生意见后为学生分配到低楼层宿舍,另一方面,在学生不方便参加体育课程时,辅导员要积极为学生办理相关手续,并与体育老师取得联系以免影响成绩,再一方面,引导同寝室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对其多一点包容与关怀,让此类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温暖,引导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

4.心理障碍学生

通常来讲高校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有三类,一类是当前大学生多以00 后为主,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是家里的“中心”,从小在呵护中成长,甚至在“溺爱”的环境中成长,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自理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加上我们传统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父母老师比较注重学生的成绩,以课业为主,希望孩子考入理想大学,家长与老师对学生的心理疏导较少,家长习惯性帮孩子去解决问题,面对孩子的“哭”“闹”“坏情绪”容易妥协,任其发展,并没有深究其原因,当“温室里的花朵”在遇到挫折时的抗压能力较差,无法自己排解,负面情绪积累造成心理障碍。另一类是留守儿童,父母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或学习条件,在孩子儿时就外出务工,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孩子多在寄宿学校就读小学与中学,据笔者调查,大多数住校学生都经历过校园霸凌现象,加之没有父母的陪伴,没法沟通排解,长时间的分离,孩子也不愿意主动与父母沟通,久而久之变得自卑自闭,大多数家长因为不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状况就仅仅判定为自己孩子内向。还有一类是孩子本身是孤儿或是单亲家庭,遭受到周围人的异样目光或从小接收到太多来自周围人带有恶意的言论,使他们内心自卑、敏感甚至偏激。当他们进入大学生活,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学业任务,生活琐事等容易产生极端行为。面对心理障碍的学生要以心理疏导与引导就医为主,首先作为高校辅导员,自身应具备心理相关理论知识,具有辨识度,其次在学生入学初期进行心理普查测试,对学生心理有所了解,对于测试结果不理想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心理档案,定期跟进,班内心理委员对其多关怀,再次利用班会时间多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多组织学生参加心理健康培训,最后对于心理障碍学生引导并带领其去学校心理咨询室咨询,联系其父母带领学生去正规医院就医问诊。

四、运用教育艺术,创新管理机制

班级管理考验的是高校主体的管理能力,即通过将科学有效的理念、措施付诸于班级管理工作,以实现班级整体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最终实现每个身处其中的学生均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班级管理可以孕育出良好的班风、学风和考风,发挥班级管理育人的功效。

1.班级管理创新应从班级实际出发,辅导员引导管理方向,激发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创新思想与方法,学生由“被动受管理者”变为“主动管理者”,提出自己的管理理念,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

2.在如今多媒体时代,师生的交流不能仅仅停留在面对面,还应加入网对网,在学生入校前期建立班级群与微信群,在群内多与学生交流,建立平等交流平台,利用好微信公众号推广介绍学校规则制度的图文并茂的精彩文章,利用抖音发布学校宣传片,将美文和学校美景转发至网络交流平台,增加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以及了解,通过网络视频与文章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们的阅读与观看兴致。辅导员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在班会上播放具有教育意义的视频,利用新媒体软件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教育活动并进行线上打卡签到,激发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关注学生微信朋友圈、QQ空间、微博动态等新媒体中的个人动态页面,了解学生学习近况,了解学生身心状况,抓住教育的有利时机。

3.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该采取正面的管理理念,要意识到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并不意味着一味地批评与约束,而是通过良好的管理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更好地与辅导员的管理方式和理念产生共鸣,防止学生产生大量负面情绪,提高学生自我约束和管理的能力。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以“鼓励为主,表扬为先,批评为辅”的原则,结合学生实际,参与适当的教育方式合理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

结语

增强班级育人功能是做好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基础,大学政治辅导员在班级管理、班级育人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是学生发展与成长的守护者、拼搏与奋斗的引路人,政治辅导员要通过思想引领、树立班风、魅力感化、求实创新等方式,在班级育人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确保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

猜你喜欢
班风班干部辅导员
和辅导员谈谈节日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班风:班级教育的场域
带领中队辅导员做好少先队工作
竞选作文辅导员发言稿
竞选班干部
多元化评价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浅谈家风与班风的良性互动关系
竞选班干部
班干部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