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爱香
摘要:如今,语文课教学中将过多精力放在了学科成绩上,致力于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忽视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同时,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缺少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以理论灌输为主,导致学生难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体验,无法受到文化的良好熏陶。从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的作用以及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具体措施两个方面分析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有效渗透;具体措施
引言:初中阶段,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正处于发展时期,经常会出现叛逆行为,如果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会影响学生的认知观念,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传统文化进行有效渗透,能够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担负起发展社会的责任,成为合格的接班人。因此,在语文课程设置中,老师应结合学生特点,灵活改进教学方式,采用合适的教育模式,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
语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方式,其中蕴涵着我国传统文化的优良品质和思想,我国的传统文化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和积累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精神财富,这些传统文化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和发扬,造福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人民。人们如果可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正确引导和使用下,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三观”,但仍旧处于发展初期,所以接受适当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可行的,对他们的未来百利而无一害。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们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建立,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他们的性格方面也会有很不错的正向作用,在整体上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个人素养。
(二)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几千年历史的沉淀所留下来的瑰宝,是我们的精神财富。中国经历了许多不同朝代,它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并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许多指导。我国的传统文化不仅仅在我国流行,在国外的许多地方,也受很多人的喜爱和尊重,完美地诠释了那句话——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语文教育内容中,传统文化内容丰富,语文课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度很高,是一个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将传统文化深入到语文教学中,既有利于学生们的个人素养发展,又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二、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的具体措施
(一)挖掘人物品质
传统文化丰富多彩,优秀的传统文化能促进学生成长。日常教学中,不要局限于对基础知识的教学,要在课文教授中引导学生品味人物品质,体会人物精神,在把握文本内涵的基础上传承精神文化,学习优秀人物身上的爱国精神、高洁傲岸等高尚品质。在教学《纪念白求恩》一课时,可挖掘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崇高的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精神,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课堂上,可先要求学生听老师读课文,认真思考如何用一句话概括白求恩大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问题思考中,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中关键语句展开讨论。期间,有的学生结合文中“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第1段内容回答道:“白求恩是一个有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的人。”有的学生结合第2段分析出白求恩是一个有专门利人精神的人。还有的学生结合第3段和第4段回答道:“白求恩是一个有精益求精精神和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人。”在对人物品质的品味中,学生将以白求恩为榜样,主动学习他身上的高尚精神。
(二)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模式
介绍传统文化的文章,大多以文言文为主,学生阅读时相对困难,需要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丰富教学形式,为学生构建相对生动的课堂教学环境,并且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例如,《桃花源记》一文描述的是一种与世隔绝、宁静和谐的生活,桃花源内风景优美,令人向往。但文章是文言文类散文,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很难感受其中的真情实感,因此,需要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中寻找相关桃花源的风景以及文章创作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到桃花源与外界生活的反差,进而感受古代人对自由生活、和谐生活的向往,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珍惜现代和谐的生活,肩负起建设国家的责任。
(三)融入趣味故事
以往教学,以“灌输式”为主,过于单调。针对这个问题,要在传统文化传承中融入趣味故事。只有如此,才能留住學生的身心。趣味故事融入中,可精心筛选一些典故,还可引入人物故事、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等,用趣味故事隐性渗透传统文化。这种教法能让学生在愉悦状态下传承传统文化,自觉学习传统文化。其中,在教学古诗《使至塞上》时,可先为学生讲讲边塞诗形成的故事:唐代自开国以来,蕃夷部落开始不断侵入。为抵抗侵入,不得不加强边防,应付战事。开元年间,有许多诗人自愿成为将帅的参军,将边塞所见所闻写成诗歌,展现边塞风光……听故事过程中,学生将初步了解边塞诗的特点。接着,可引导学生深入解读王维在出塞途中写的边塞的艰苦情况。期间,引导学生以简练的语言说说王维此次出使的经历,谈谈诗中传达了其怎样的内心情感。整个教学活动中,融入趣味故事,不仅能为后续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也能增进学生对边塞诗词文化的了解,真正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四)利用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大多是以课文和教案为主进行讲解,导致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学生很难对传统文化知识产生兴趣。因此,为了提高传统文化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增强传统文化教学的乐趣。例如,教师在教学三国题材的课文时,可以为学生播放《易中天品三国》《三国的世界》等不同类型的节目,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三国历史进行理解,从而感受这段时期的忠义、仁厚等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
三、结语
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对于建立高效的语文教学有重要意义。要注意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做好身为指导人的工作,应注意对学生的适当引导,确保他们的学习方向是正确的,才能将传统文化学习工作更好地完成。与此同时,老师要对每个学生进行了解,合理进行教学活动的规划,并且学校要加强对老师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促进传统文化的宣扬。
参考文献:
[1]杨云英.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学周刊,2020(16):57-58.
[2]李华羽.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2):44-46.
[3]李忠山.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