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景荣
摘要:笔者就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中应用的现状,及其影响绩效的因素进行分析,希望对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应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利用效果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改善。
关键词:课堂绩效;媒体技术;课堂应用
近年来,随着教育技术研究的长足进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进入中小学课堂,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推广与应用。但是现代教育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应用所取得的成绩却不尽人意。本文就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中应用的现状,及其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希望对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应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利用效果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改善。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应用的现状
近百年来,每次新技术的出现,无论电影、电视,还是计算机,都曾给教育工作者带来过无限的希望----希望这些技术能够改善教学环境、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做到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但是,尽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却极为有限,对小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从根本上来说,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巨大潜能尚未被成功地挖掘和发挥。
笔者通过在小学实地调研,小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教师缺乏系统的技术观
一方面,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缺乏系统的学习,对技术在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认识不足,缺乏正确的技术观念,因此,很难用正确的理论知识指导使用信息技术设计实施教学过程,不能实现技术手段和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有机结合,其教学效果自然会不显著。
另一方面,教师对每种媒体技术的特性了解不足也直接影响对信息技术的使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各种各样教学软件的推陈出新,很多新技术进入了课堂。因此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两种情况:1.过度依赖技术支持。如计算机、多媒体网络,VOD校园点播系统等等,再加上原有的幻灯投影、录音机,电视机等常规媒体,一时之间教室几乎被"武装到了牙齿"。有的教师几乎每堂课都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似乎离开信息技术就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产生了过度依赖信息技术的现象。2.技术排斥观,虽然大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持接受认可的态度,并且愿意在这方面多接受一些新观点,进行一些尝试。但是我们也发现技术排斥的观点也在一部分人中存在着。在信息技术的使用和特性分析上不肯投入时间和精力,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排斥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二、影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绩效的因素分析
1.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正确地选择信息形式,是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应用绩效的首要因素。
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它是贯穿教学活动全过程的指导思想,它不仅规定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指导学生对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吸收,而且还控制信息技术的类型和信息内容的选择。以外语教学为例,让学生掌握语法规则和要求学生能就某个情境进行会话,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目标。前者往往通过文字讲解并辅以各种实例来帮助学生形成语法概念;后者则往往通过反映实际情境的动画和语声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掌握正确的言语技能。不同的教学目标决定不同的信息技术类型和信息内容的选择。也就是说,各种信息技术对特定的教学目标所产生的效益是不一样的。
由于各门学科的性质不同,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也不相同;即使是同一学科,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也各有差异。教师围绕教学目标选择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时,应注意到所选的媒体技术是否适合表现相应的学科、教学内容。比如外语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可以选用动态的影视技术进行情景教学。同是化学学科,在讲解化学反应时最好用动画一步步模拟反应的过程;而在讲解分子式、分子结构以及元素周期表等内容时则以图形或图表的配合为宜。
2.教师的技术操控能力也是影响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应用绩效的直接因素。
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认识不足,缺乏正确的技术观念,因此,很难发挥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最大效益,不能實现技术手段和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有机结合,教学效果不显著。另外,教师对每种技术的特性了解程度也直接影响着信息技术的使用效果。如果对信息技术的特性一知半解,不了解某种信息技术的优势、劣势何在,甚至都不能对信息技术进行正常操作,导致信息技术使用不当,教学应用程度较低,无法发挥其最大效用。
因此,教师要实现运用信息技术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必须充分了解各现代信息技术的特性,同时还应具备熟练操作各信息技术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自己选择和确定的技术形式,教师必须熟悉其内容、特性和技术操作要领,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时正常演示。如果教师不能正确使用和维护现代信息技术,往往会因操作不当等原因而影响教学过程。
3.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认识结构、知识经验选择媒体技术是提高现代教学媒体在课堂应用绩效的关键因素。
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上述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特点,绝不能用某种固定的模式。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各学科设计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实施形象化教学,以适应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图式,因而应多采用图形、动画和音乐之类的信息形式使图、文、声并茂;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则要把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完成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因而这一阶段的形象化教学可适当减少;在中学阶段则应着重引导学生学习抽象概念,学会运用语言符号去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逐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初中阶段尽管形象化教学仍不可缺少,但是只能作为一种帮助理解抽象概念的辅助手段,而不能像小学那样以形象化教学为主。否则将会喧宾夺主,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从形式上看很生动、很美观,而内容却无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学生自身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经验也影响着信息技术的使用绩效,学生总是倾向于接受自己所熟悉的东西,每个人的经验背景不同,他所能理解的技术形式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同一种媒体技术所传达的信息为每个学生接受、理解的程度也不一样。
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对信息技术使用的指导,通过信息技术和学生进行沟通,实现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过程等一系列管理。一方面要在教育教学中积极推广应用新的信息技术或新媒体,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已有媒体技术的作用,通过教学设计,对现有媒体进行选择和优化组合,以最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本文对影响课堂教学中教育技术应用的绩效因素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真正有效地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祖忻.从教学设计到绩效技术.中国电化教育[J].2000年第7期
[2]马宁等.绩效技术的理论渊源与研究领域.教育技术通讯[J].2005年第1期
[3]林君芬等.绩效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教育技术通讯[J].200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