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思考

2021-12-06 03:39潘世岚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0期
关键词:教学思考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潘世岚

【摘要】语文是小学生最早接触的基础学科,在这一学科中涵盖了非常庞杂的知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从学科的表面进行论述,会导致学生的学科知识面较为浅薄。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阶段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注程度日益提升。其中,小学语文作为培养学生语言思维、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等重要能力的语言学科,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面临较高的教学要求。基于此,文章以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途径为切入点进行分析,期望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思考

引言:

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其素养一般是指以学习者的语文能力为主要核心的综合素养,具体包括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一系列重要能力[1]。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需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就表明,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不少语文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内容,而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这一阶段的核心素养培养工作。

一、分析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学科涵盖内容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在小学时期能具备较稳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能在语文学习中具备基本的学识修养、人文情趣。其核心要素包括了语言积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言学习方法、语言习惯、语言认知能力以及语言人文素养等六大基本维度[2]。将这些内容进行总结之后,一共可以概括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学生对于基础语言知识的整合以及运用能力,主要强调的是学生能根据不同的语言情境合理地運用语言文字,有效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第二个部分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思维活跃度,在当前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必须要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让他们能通过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不同的思维来直面语文问题,有效地运用自己所学解决实际的问题;第三个部分是关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析和鉴赏能力,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让学生生搬硬套,而是要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背后的美,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审美活动,拥有更为强烈的审美意识,建立高尚的审美品位,以此增强学生在语文中创造美的能力;最后一部分是学生对于语言文字背后文化的认可度和接纳度。

二、语文教学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

1.注重学生体验,制定个性化学习目标

确定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范围、过程、分量、体例等;科学有效地制订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于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提高,因此,语文老师们应该要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正确认识和理解其中的语文核心素养所包含的意义,准确地把握它们与我国语文各个阶段的教育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3]。对于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我们要仔细考虑所需要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能对即将步入未来社会,正在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人才有所帮助。二是考虑到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能够跟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的主观认知能力水平、心理特点等相互适应,是否能够具备可操作性,是否满足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是否能够适合于学生现有的思想结构和能力阶段,是否能够有效地推到课堂教学中。以学科核心素养为视野进行设计的教学目标,可使广大学生在对于语文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获得更加深入的语文基本知识和逻辑思维的品质,使广大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语文问题意识,最终增强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创设情境,重视口语交际训练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根据具体的口语交际主题,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是锻炼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在执教《请你帮个忙》一课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安排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即“你和同学约好去图书馆碰面,但是下了公交车后,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这时有一位路人经过,你该如何向他寻求帮助呢?”基于此情境,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训练,之后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如,说清楚自己寻求帮助的原因;态度要诚恳,声音要洪亮;在交际过程中使用礼貌用语,如“请问”“您”“谢谢”等。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判断能力

语文学科的学习活动贯穿在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中。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思维品质[4]。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教材中的课文为基础,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在语言构建和运用的基础上,对文章的意义和内涵进行反思,对文章的语言描述形成个性化的、独特的看法。小学阶段的学生因年龄比较小,思维能力欠缺,教师应设计合理的文章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学生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这节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这篇课文进行自主探索。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的中心脉络,正确划分文章的结构和层次。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向学生提问: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红头为什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通过红头旅行的过程,你还发现牛吃东西时有什么特别的表现?教师以问题串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以小组阅读的方式进行文本探索,并形成个性化的理解,积极与学生进行讨论,进行发散性思维的思考,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判断能力,最终形成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三、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语文学科除了语言的沟通交流工具以外,还具有人文性。语文学科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学科载体,因此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文化传递过程[5]。在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坚持学生在文化继承和发扬的主人翁地位,尊重优秀文化的民族性、差异性、时代性。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材内容,采取科学的文化形式,分析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这节课时,教师在讲授纸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应引入我国传统的科学技术,强调纸的发明对世界文化传播的积极作用,以及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作用,以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和技术的自豪感,培养学生对古代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师应根据本节课中纸的发明创造,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能力,塑造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注重优质阅读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还需要提高对课堂朗读环节的重视程度。朗读作为小学语文课堂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具有加快学生思维形象化的作用,因此,阅读教学中,借助朗读教学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于所学课文的思想感情,从而在一定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一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积极作用。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课《祖父的园子》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从该文章的作者入手进行课程导入,在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之后再进行正式的阅读教学。《祖父的园子》的作者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作为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其文章具有极强的影响力与教育意义。因此,在导学环节,教师对其进行详细的人物背景介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在后续的阅读教学中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在正式对文章内容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对文章中一些优美的语言描写、深沉的情感宣泄等语句或段落进行重点讲解,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品味与思考,以此来达到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及陶冶其艺术情操的目的,进而让学生在学习、阅读这一课文的过程中,与作者产生一定的思想共鸣,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文阅读学习情感体验,进一步领悟经典文学的意境,使学生的个人阅读能力以及语言综合能力得以全面提高。

五、开展教学讨论活动,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论语中曾经提道:“学而不思则罔”,意思是说,学生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进行死板的学习,不进行思考,就会产生迷茫。因此,思考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关键的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不应只是让学生被动地进行学习,必须要让学生能围绕着课文内容形成有效的思考,有效地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以学生为主的课题讨论活动,让学生能围绕着课文的不同内容进行发散性的思考,有效地增强学生对于文本的领悟度。比如在学习《太阳》这篇课文时,作者从太阳的外形、温度等多方面内容进行论述,论证了太阳对人类所产生的实际作用。那么在学习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着太阳对人类的实际影响进行深入的探讨,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太阳所拥有的一系列功能性作用。在探讨的过程中,除了从有利的影响进行考虑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尝试从不利的影响进行考虑,这种教学活动的设置能帮助学生学会从事物的不同特性展开深入的探究,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辐射性思维,增强学生的思维灵活度。

六、设置生活体验活动,培养学生语文知识应用能力

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不仅仅强调的是学生能运用所学去解决一些书面的题目,还强调学生能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因此,在当前的語文课堂上,教师需要加强教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促进生活和教学的有机融合。

比如在学习《松鼠》这篇课文时,学生发现作者运用了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非常生动可爱的松鼠形象,那么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去进行实地的观察,了解自己所感兴趣的一些小动物,然后将自己的观察内容进行记录,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对于动物的喜爱之情,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所描写的内容和文章的描写方式进行对比,了解描写方式的具体差异。在学习完成之后,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按照文章中的说明文体来进行动物的描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从理论上来进行学习,他们还会结合自己的具体观察和生活体验来描述不同动物的实际特性,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运用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现阶段的教育背景下,全面培养并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一项尤为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教师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治香.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发展小学语文核心素养[J].中国教师,2020(S2):73.

[2]苏琦.谈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文理导航(下旬),2021(01):52-53.

[3]徐亚琪.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1(01):1.

[4]李涛辉.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20(A4):29-30.

[5]赵友敏.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24):16-17.

猜你喜欢
教学思考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