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2021-12-06 00:24谢群艳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渗透传统文化

谢群艳

摘要: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小学美术教学不应是单纯从技能、技巧学习层面展开,也应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围绕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使小学美术教学成为一种文化教育,一种素质教育,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逐页逐册慢慢翻开小学美术教科书,人面含鱼的彩陶盆,古朴璀璨的青铜器,流光溢彩的汉代工艺品,秀骨清像的魏晋南北朝雕塑和说不完道不尽的宋元山水画……它展示的正是让我们能够直接感触到的五千年中华文明迸发出的精神火花,经常使孩子们感叹不已,流连忘返。如何利用美术教学,结合儿童心理、生理特征,有传承、有创新、有选择的让孩子们感受、理解、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与现代文明意识相融合,成为孩子拔节孕穗期的精神能量,值得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去思考。下面便从四个方面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各位专家。

一、在审美判断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原始社会陶器上的刻画符号,祭祀时的图腾图像,不只是当时人们观念意识物态化的符号和标记,亦是人们情感、思想的呈现,从而使这些符号和图像获得了时代的价值和内容,同时也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创作理念。中国美术史就是一部人类发展史,每一个时期都给我们留下了富有时代精神力量的艺术作品,沉淀了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社会的发展与改变,西方文化意识一度成为了人们的主导,小学美术教学可以充分有效的对儿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儿童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在小学苏少版美术第二册《图画与文字》一课中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播放一段有故事情节的象形文字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猜一猜如画的文字,从中了解了现代文字的前世今生,讲一讲故事的情节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每个孩子在走进教室前都不是一张什么都没有的白纸,他们有着各自的审美意识和理解,通过大量的图片欣赏,有岩画、符号、青铜铭文、甲骨文、书法作品等,如画的汉字有着对对象极大地概括和模拟写实,以及建立在象形基础上的衍生出来的曲直适宜,纵横有度,结体合理,布局美观深深地感染着每个孩子。文字作为中国独有的意识形态和审美对象为一体的艺术,它的神秘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也给孩子们留下了广袤的想象空间,古时候的人们从生活中得到启示创造文字,而如今孩子们从古人留下的图文符号中捕捉信息展开想象,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汉字鲜活生动、充满生命力和富有表现力的美,培养了孩子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二、在图像识读中理解中华传统文化

当今社会视觉形象的多样性提醒着人们当前已经进入视觉文化,人们可以通过电视、电影、广告、印刷插图、图画书籍等获取文化的内涵与意义,学校多媒体教育的引入,为美术课堂提供了大量的图像资料支持,既为小学美术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又为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提供了大量资料。学生通过图像识读的过程,在认识美术表现的基础上,依据审美判断认识理解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苏少版第五册《水墨画动物》一课中,课本向我们呈现了现代名画家李可染的作品《水牛》和清代名画家虚谷的作品《松鼠》,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大师水墨作品,大师凝练的用笔,精妙的墨色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水墨画特有的韵味,多一笔嫌碎,少一笔不够折射出了画家深厚的艺术造诣,牛的精神传递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所有这一切深深打动了孩子们的心。怎样才算是真正理解了传统文化,我想心动不如手动,只有在学生能够从身边的生活中寻找创作素材,运用传统水墨画中水、墨、色、线条的功能,创作出富有童心童趣的水墨画作品,才是正真理解了水墨画。中国美术博大精深,仅动物的表现形式就异彩纷呈,西晋木版画,汉代陶器绘画,战国青铜器,唐代织物上的动物亦都是惟妙惟肖,或描绘它的外形装饰生活用品,或崇拜它的力量赋予它新的象征,又或托物寓意,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动物有史以来一直是人类的亲密伙伴,学生从一张张古老的动物图片前走过,仿佛进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亲密对话。

三、在美术表现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

美术表现是指运用传统与现代的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和感情。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我们从先辈那里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在美术表现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使美术作品展示时代精神,还可以体现一个民族的思想与情怀(如2008北京奥运会标志)。基于这一点,在学校举行的一些节日美术表现活动中我们将美术作品和传统文化有效融合,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在一年一度的社团展示活动中“春艺美苑”的孩子们以门神、鱼、对联佳句为内容进行当场展示,他们用书法一笔一划书写中国精神;用一把剪刀,一张彩纸剪出美好生活;用焦浓重淡清五色描绘中华境界。在“童心献礼十九大”,“阳光下成长,做正诚好少年”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传统文化作品征集活动中。同学们意气风发,积极参与,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最终,共收到学生绘画、书法、楹联、剪纸作品200余幅。孩子们用一幅幅精妙的作品热烈庆祝纪念,营造节日浓厚氛围,抒发爱国情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四、在创新实践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灿如星河,从远古图腾到魏晋风度到宋元绘画构成了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图谱,书写了中华文明激荡人心的美的历程。近几年,为了更好的贯彻中央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活动,学校邀请剪纸非遗传人来校园手把手指导学生剪纸技艺。剪纸艺术特别注重传统、传承,但有的传统只是习惯而已,不能成为传统精神,让孩子一味地剪团花,花边,生肖不等于传统。我们要把剪纸传统艺术作为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创新,让学生触摸到剪纸艺术的精神所在,创作一些充满童真童趣的剪纸作品。文化是艺术的灵魂,艺术是文化的反映。在执教剪纸《老鼠嫁女》这一课时,以民间《老鼠嫁女》的民间故事为底色,带领学生看一看,掌握老鼠外形特征,演一演老鼠嫁女中不同角色的小老鼠,扛旗的,吹唢呐的,抬轿子的……同学们表演投入,兴趣盎然。画一画形态可掬的小老鼠,每个孩子笔下小老鼠姿态万千,每一只小老鼠即是每个孩子情感、思想、理解的表露。剪一剪,剪出小老鼠可爱的外形,剪出剪纸花纹图案在老鼠身上散发的特有韵味。贴一贴,每个孩子兴高采烈地把创作的剪纸作品贴到老师课前准备的展板上,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现代和传统,创新和传承相融合的剪纸作品《老鼠嫁女》新鲜出炉。孩子们满面红光,犹如凯旋而归的勇士充满自豪和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实践中得以有效传承。

在广泛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是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领学生传承交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美术方法传递感情和思想,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深切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以及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健全人格,提升生命品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2]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7.

[3]薛金炜.传统滋养天趣.书画频道2020.11.8.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