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专业课程教学的路径探讨

2021-12-04 18:40陈本锋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专创专业课程双创

陈本锋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

在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开阔就业思路、转变择业观念、树立创业意识,是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2014年9月,在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时代背景下,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那时起,创新与创业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富有时代性的重要使命。[1]2015 年6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要求高校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普及工作,增强学校师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2016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鼓励高校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支撑平台。2018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将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逐步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在国家行政力量推动、双创政策引导和院校发展驱动等多重因素作用下,高职院校充分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高职院校成立了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机构,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牵头部门,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类必修课程,并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特别是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营造全员双创、全过程双创的氛围。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一般分为学生创新创业基础教育、学生专创融合训练、学生创业项目孵化三个递进阶段,学生专创融合训练阶段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内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创新创业教育如何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如何开发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专创融合课程,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专创融合课程的选择原则

专创融合课程是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理论及其实践的一种多目标、融合性课程。选择专业课程作为载体建设专创融合课程,应当从课程内容的专业性、课时安排的灵活性、课堂教学的实践性、课后拓展的创新性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

(一)课程内容的专业性

职业院校开设课程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学习,专创融合课程的教学内容也离不开专业。高职院校的专创融合课程应密切结合学校的专业特点,围绕专业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突出专业知识的更新、工艺方法的创新和生产方案的推新,将专业知识传授与双创能力训练有机结合,形成基于专业方向、面向全体学生、融入培养过程的专创融合教育模式,为学生从事匹配专业学习的创新创业活动夯实基础。在三年制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均占有一定的比例。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主要集中在二、三年级,课程进度安排在学生完成创新创业基础学习之后,以此作为专创融合课程的载体符合学生的学习成长规律。

(二)课时安排的灵活性

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就必然会挤占专业课程的教学时间。在高职学生及其家长的普遍认知中,创新创业学习是专业学习的补充而非必须掌握的内容;在高职院校部分管理者及教师眼中,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专业发展的帮助短期内难以看到。在上述观念的支配下,家长和学校一味强调专业教学,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虽然设置了很多门专业课程,并根据其重要程度分配相应的课时数,但这些课时没有包含讲授创新创业教育的时间。为了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包括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在内的既定教学目标,专业课程载体尽量选择以了解、理解为主且教学内容不多、课时宽松的考查课程,适当降低学生在专业内容学习上的难度,合理分配专业知识教学和创新创业教学的课时比例。

(三)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一些无法用文字精准表述的隐性知识往往蕴含在实践中。[2]在专创融合课程中,专业知识学习和创新思维训练都必须要付诸实践才能获得直观体验。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主要延伸,一般在实训场地、企业现场、户外场所进行。通过实践活动把专业知识、创新思维与实践锻炼结合在一起,既能增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岗位综合能力,又能将专业知识融入到创新创业实践中,深化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的内涵。因此,在专创融合课程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程载体要有一定的实践教学占比,课堂教学活动要让学生有动手实践的机会。

(四)课后拓展的创新性

高职院校只有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以创新之力护航创业之路,才能真正提高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成效。实际上,有的课程不适合融入创新教育,比如机械制图课程,其教学内容均来自于国家标准,教师讲解时没办法创新,学生做练习时也只能按部就班。有的课程必须体现创新,比如材料成型与创新设计课程,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发挥自己的想象才能设计出符合特定功能要求的作品。有的课程蕴含着创新知识,比如机械加工工艺学课程,零件的加工工艺流程有一定的基本遵循和加工原则,但新技术、新工艺是与时俱进的,课程学习的过程也伴随着知识的创新应用。因此,要选择能够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的专业课程载体,课程教学中的拓展知识点要有发散性和创新性。

二、专创融合课程的建设导向

专创融合课程有两个教学目标。其一是专业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技能,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胜任企业岗位工作奠定基础。其二是双创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社会培养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的生力军。通过分析专创融合课程的特点,归纳出以保持专业课程的主体地位为切入点,以加强创新理论的基础地位为着力点,以突出专创课程的融合特色为落脚点的课程建设导向。

(一)保持专业课程的主体地位

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专业课程教学是主体,创新创业教育是融合剂。专创融合课程建设旨在围绕专业知识渗透创新创业思想,教师既不能为了专业课程教学使双创教育流于形式、敷衍了事,更不能为了双创教育而削弱专业课程的主体地位、本末倒置。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前后之间有一定的延续性和闭合性,课程之间相互衔接、互相关联。为保持专业课程的教学完整性,保持专业课程的主体地位,专创融合课程的专业内容学时分配应占较大比重,双创教育内容穿插在专业课程教学中。

(二)加强创新理论的基础地位

创新是创业的根本和前提,是在现有基础上提出有别于常规思维的独特见解。创新与创业是逻辑递进、密不可分的,有创新的思维才有创业成功的可能。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都是需要慢慢培养的。在有限的学时内,专创融合课程既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又要求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知识。教师主要以加强创新理论的基础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为优先教学原则,逐步提高包括发散思维、收敛思维、联想思维和灵感思维在内的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三)突出专创课程的融合特色

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是高职教育服务国家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高职院校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的重要保障。[3]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师专创能力的融合、教材专创内容的融合和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融合。

1.教师专创能力的融合

专创融合课程能够帮助学生锻炼创新思维,掌握创业的基本流程及一般规律,因而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求教师更新陈旧的教学理念,创新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要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就要求教师拥有丰富的创业经验,帮助学生解决创业中的实际问题。教师专创能力的融合,要立足于社会现实和职场现状,立足于快速变化的时代和不断更新的产业,具备较高的创新素质及专业素养。现阶段,高职院校专职从事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较少,且多数没有创业实战经验,在课堂教学时只能纸上谈兵,由此出现理论和实践脱节、知和行不匹配的情况。通过校外引进,学校聘请有成功创业经验的企业专家、公司经理到学校兼课,来改善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有余而实践性教学开展不足的情况;通过校内培训,学校建立稳定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鼓励教师考取创业指导师、SYB 培训师等证书,提高教师专创融合的能力。

2.教材专创内容的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需要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中与创新创业有关的元素,将专业内容与双创训练有机整合为教学案例,[4]开发满足实现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融合目标的校本教材。目前,出版社可以选择的专创融合教材还比较少,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基本上都组织教师自编教材。教材编写的参与者,包括院校教师、企业工程师和创新创业导师。教材编写的思路,打破章节内容的束缚,以专业为引领整合序化知识点,切实做好专业知识与双创知识的耦合联动。教材内容的选取,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实训操作和社会实践等教学模块,覆盖创新方法、创新思维、创业理念、创业能力等知识信息。教材专创内容的融合,要摒弃泛泛而谈的理论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专创融合实践,通过实践训练来优化创新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的关系。

3.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融合

在学生的专创融合教育中,创新是思维,可以在学校培养;创业是行动,只能在社会历练。专创融合课程是立足在学校专业教育和社会实践历练之上的。脱离专业谈创新思维,就背离了高职教育的专业培养目标,学生的思维也只能囿于原地、难以突破。脱离社会谈创业能力,就违背了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学生的能力也只能限于空想、无法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融合,打破了制约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转化的瓶颈,[5]形成以企业及其生产项目,带动学校及其双创教育的局面。

三、专创融合课程的教学形式

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和专创融合课程教学,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发散、创新创业意识的引导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起到推动作用。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通过夯实第一课堂,以课堂教学为途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通过丰富第二课堂,以双创社团为平台锻炼学生创新能力;通过拓展第三课堂,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帮助学生积累经验。

(一)夯实第一课堂,以课堂教学为途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多数高职学生的学习自律性不强,课外自学的效果难以保证。他们对创新理论的学习热情不高,对创业实践的开展能力不够,在校期间或初入社会时想要成功创业都是非常困难的。高职院校的双创氛围不浓、创业平台太少;高职教师的双创能力不高、创业项目有限;高职学生的双创意识不强、创业起点太低。基于高职院校的校情、师情和学情特点,不管是创新创业课程还是专创融合课程,其主要教学目标都只能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上。学校要构建专业理论教学和创新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专创融合课程群,将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专创融合课程逐层递进设置在三年学制中。[6]教师要借助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夯实第一课堂,挖掘和充实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元素,以任务引领为驱动,把真实创业情景引入到课堂教学,引发同学们对就业和创业的思考,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丰富第二课堂,以双创社团为平台锻炼学生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有不少像DⅠY 联盟、机械设计联盟、创意产品社等创新创业类社团,这些社团有专门的指导老师,定期组织一些课外活动,成为在专创融合课堂之外拓展学生兴趣爱好的第二课堂。创新创业社团与专创融合课程相辅相成,给拥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提供沟通交流平台。在学校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创新创业社团要经常组织学生到专业对口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和岗位体验。在开发学生创新创业思维训练中,学生不乏有可操作性的金点子。这些金点子经过创新创业导师的指导、完善和包装后,可以形成项目计划书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创新创业主题大赛。学校还可以通过在校内举办创新创业策划大赛、模拟创业大赛以及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等,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拓展第三课堂,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帮助学生积累经验

众所周知,创业不难,难的是创业有成。专创融合课程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在创新的时候有思路,在创业的路上有方向。社会历练是每个人都需要学习的人生大课堂,进入社会才能认识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才能感受社会的竞争压力,才能练就经得起挫折和失败的承受能力。在专创融合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拓展第三课堂,鼓励学生参加多元化的创新创业项目,以模拟创业为载体拓展实践渠道。[7]例如,鼓励学生在校园商业街开设创意商品销售店,在线注册电子商务网站,在企业积极尝试各类兼职工作,在社会参加各种经营实践活动。在互联网经济环境下,高职院校应不断完善从课堂案例分析到课外实际操练的模拟创业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环境中参与学习,在互动中掌握专业技能和双创能力,推动学生由理论创新迈向实践创业,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8]

四、专创融合课程的学习评价

考试虽然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方式,但专创融合课程不能仅仅以传统的课堂考试作为评价标准。实施时还应当尽量减少理论识记方面的内容,增加可自由发挥、更能考察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观题占比,并将学生的创新能力评价与创业实践评价按一定比例计入期末总成绩,形成开放式、个性化和分层化的考核方案。

(一)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

《2020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的相关数据表明,2019 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自主创业率仅为2.6%,其中高职高专为3.4%,本科为1.6%。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善于创新、勇于创业,让学生养成主动发现新问题、敢于突破惯性思维的习惯。因此,在专创融合课程的学习评价中,首先考虑的是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且占有较大的比重。评价内容应包括专业知识、创新理论等,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和课程考试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虽然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而且很难制定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教学目标。学生的智力水平、发展能力、性格特点等,决定其是否能够获得创新意识、具备创业能力。教师根据人才培养的需求将创新精神、创业知识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中,选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案,形成闭环的教学体系,让每个学生在专创融合课程的学习中都学有所获。

(二)学生创业能力的评价

在专创融合课程的学习评价中,学生创业能力的评价也不容忽视。学生的创业能力主要是通过创业实践来呈现的,因此评价时应注重考查学生对创新意识的理解和应用,学生完成的策划书、设计书、文案、论文、创意产品,参加的创新创业培训、比赛、项目,创办或合伙参与的企业,都可以计入学生创业能力评价的范围。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有观察、有记录,根据学生项目实施前的准备、实施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实施后的效果,给予综合性的评价,真正考查学生应用创新思维拓展专业知识的能力,而非机械式的沿用传统评价体系。

当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很多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高职院校也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进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当今社会,即使是有广泛社会关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进行创业也未必有必胜把握,初出茅庐的学生想要创业谈何容易。对学生来讲,心动的多,行动的少,坚持下来的就更少了。高职院校除了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训练等专门课程,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齐头并进,通识素质课程与专创融合课程比肩而行的双创教育模式,丰富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内容和形式,促进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大众创业,而是万众创新,是通过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专创融合课程的建设要结合学生特点、教师水平和专业特色,因势利导,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夯实第一课堂、丰富第二课堂、拓展第三课堂,真正使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成为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专创专业课程双创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专创”融合式教育的实践探索
专创融合视域下旅游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应用型本科高校“专创”融合教育改革实践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