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福梅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数学教学期间,融入、渗透德育教育内容。为保证渗透质量,本文以此为中心展开探讨,并从下述角度出发对德育教育内容在数学教学期间的有效渗透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数学;以人为本;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数学教师在授课期间,加入德育教育内容,能使其数学教学质量显著改善。这种教学行为,已然成为新时代里小學数学教育工作开展的大方向。在未来的数学教学、德育教育融合工作中,相关教师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优化德育教育内容的渗透方式,确保两者能够有效结合。
一、秉持以人为本的德育知识渗透原则,开展教学工作
经实践发现,数学教师明确班级学生课程学习需要、心理发展需求,并借此渗透德育知识,其数学、德育课程教学效果更为理想。数学知识本身应用性特征较为突出。在授课过程中,数学授课教师应该参考教材内容,引出其中的德育知识,并借此展开授课。这一行为,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向班级学生展示德育教育内容。小学生接受度更高,且能够在数学学习期间,提升个人德育素质水平。
二、借助良性竞争,帮助小学生提升个人心理素质水平
在数学学习这一过程中,相关小学生应该坚持不懈,自主探究、学习数学课程知识。为帮助小学生学好数学,教师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在有效激发班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兴趣的前提下,进行授课。小学生本身好胜心较强。在数学授课期间,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并借此展开数学教学活动。在自主学习、小组探究下,小学生将明白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德育知识也将借此被渗透在数学教学活动当中。
好的心态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学好数学。以数学应用问题为例。在解答数学应用问题时,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在这时,数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保持良好心态,细致审题,尝试借助所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在教师引导下,相关学生心态愈加平稳,其心理素质水平也会大幅提升。学生在这一良好状态下,合理使用所学数学知识解答应用问题,正确率将显著提升。
三、参考学科特征,确定数学教育、德育教育融合方向
(一)借助生活实例,在数学课堂上渗透德育知识
为保证、提升德育渗透质量,使数学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授课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实例,进行授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前期调查工作,在充分了解学生日常习惯、生活的前提下,选择、借助学生感兴趣的事件进行举例。
以《认识时间》这一课为例。这部分内容是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内容。低年级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这一阶段,借助课程内容,向班级学生传达其中的德育教育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相关学生也将借此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个人品质。像是“时间就是生命”这一道理。教师可以用医生救人的案例展开授课,并借此向学生传达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在其他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借助生活实例辅助授课。这一行为,能够使小学生、数学课堂之间的距离被拉近。小学生初于个人兴趣,自主探索、学习课程知识,在学习中提升个人德育素质水平,对其数学知识的学习、以及长远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借助教学活动,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在数学授课期间,教师可以借助数学发展文化,引出课程内容,并借此向学生传达其中的德育教育内容。经实践发现,教师在数学教学期间,引出、渗透德育知识,能够帮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三观。相关小学生将借此形成良好品质,其未来发展质量也将因此改善。
历史上的数学家大多具备无私奉献、艰苦卓绝的良好品质。教师在授课期间,可以使用多媒体,向班级学生展示、介绍这些优秀的数学家。通过榜样作用,相关小学生将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且能够在教师指引下,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这也是德育教育内容得以在小学数学教学期间有效渗透的重要表现。相关教师应该引起重视,不断优化德育教育内容在数学教学期间的渗透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数学问题中的人物、事件,向班级学生展示德育知识。像是辛劳、艰苦奋斗的工人。这些工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即可以向班级学生传达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重要性。相关小学生借此展开思考,从自身、从身边做起,节约水源、生活物品,能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好的品质。数学教师在授课期间,渗透德育教育内容的价值,也将因此充分体现。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教师合理借助德育知识讲解数学知识,能够使班级学生得到优质的德育教育、数学教育。在这一学习环境下,小学生将养成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且能够轻松掌握数学课程内容。在未来的数学教学工作中,相关教师也应该注意、不断优化德育教育内容的渗透方法,以保证小学生数学课程、德育课程的学习质量。目前,德育教育内容已然与数学教学工作有效结合。相关小学生在这一背景下,学习数学知识,其数学学习效率将显著提升。相关小学生的德育素质水平、综合素质水平也将因此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崔秀珍.如何在小学数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华夏教师,2018(08):32.
[2]王小平.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对策[J].数码设计,2017,6(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