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传承与理解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策略微探

2021-12-03 12:22徐伟
安家(校外教育) 2021年49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徐伟

摘要: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由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构成。其中,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总括。古诗词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教育意义。因此,身在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更应在古诗词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本文基于文化传承与理解,从群文阅读、文本细读两个角度对高中古诗词教学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高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文化传承与理解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由包括四个维度: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核心素养不仅是对语文课程育人价值的精准表述,更为教师在一线的教学指明了方向。而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在四个维度的核心素养中是最后一个,有总括的意义。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元素,精简的字词里面彰显了作者对生命、哲学、以及社会的洞见。高中生通过学习古诗词,仔细揣摩其中蕴藏的智慧,深入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深刻地认识民族、文化的意义,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文化。高中语文教师在教授古诗词时,不仅要从知识传授的角度进行讲解,还要关注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的培育。

一、“文化传承与理解”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意义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高中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学习,理解认同人类智慧的结晶,提升文化修养,增强文化自信,这是实现学生的发展目标的必经之路。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之一,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意蕴,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丰富其精神世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教育中植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建设教育现代化有重要意义,新时代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往愈发密切,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所以我们既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伸手拿来”外来文化的精髓,又要立足本国的传统文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样才能使学生不忘初心,与时代共舞。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高中教师更要带领学生多品读古诗词,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在与诗人词人的对话中,感知历史,理解不同时代诗人词人的风采,领略诗词的魅力,提升文化自信。

二、“文化传承与理解”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现状

当前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较为固定,虽然高中部编版教材加大了古诗词的数量和内容,但不可避免还是会影响学生系统的学习传统文化,而且很多教学课堂在渗透传统文化时都流于形式。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目前在古诗词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许多教师自身对传统文化的领悟不够及兴趣不高、教学方式也落后单一、各阶段教学未能衔接、传统文化与古诗词联系困难;而学生则表现为古诗词学习兴趣欠缺、传统文化意识薄弱、畏难情绪严重,理解有困难,被应试教育束缚等。由此可知,在古诗词教学中进行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面临很大的困难。所以探索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促进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三、“文化传承与理解”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策略

(1)借助“群文阅读”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1.“群文阅读”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落实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的探索

群文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部编版教材推出18个任务群,就是要提高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的整合能力,扩大师生的阅读视野,通过整合、拓展联系、比较异同等,促使学生在多文本阅读过程中关注其语言特点、意义建构、结构特征以及文化意义等,从而使阅读由原有的读懂“一篇”走向读通一类,古诗词教学也可以通过这样的群文整合的方式落实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

(1)科学设置议题

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拟定需将文本中的文化现象、文化思想、文化精神、文化生命、文化价值纳入教学范围,引导学生在多文本阅读、表达、交流中积极探析有关文化现象,关注古诗词中的文化可以这样选议题。比如部编版中可以把曹操《短歌行》、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组合,以“忧与归,不同的人生抉择”为议题“忧”与“归”分别为曹诗和陶诗中的诗眼,围绕其展开诗歌学习与鉴赏,能产生牵一面动全身的效果,进而体悟不同诗人的思想情感和人生追求。

(2)选文遵循原则

选文应遵循“议题聚焦群文化、组文体现异质化、内容难易适度化、课内课外勾连化”的基本原则,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和《南陵别儿童入京》可以组合教学,以李白的自信人生为议题,通过两首李诗的关键句,对比李白入京前的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与入京放还后的不卑不亢、向往光明、追求自由的人生态度。还可以把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孟浩然《登万岁楼》、苏轼《游金山寺》节选组合,进行群文阅读,以品味京口文化为议题,因为京口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底蕴深厚,引导学生在诗、词中领略京口的文化圣地,感受祖国的大好山河与名胜古迹之美。

(3)合理安排时间

根据议题的确定和文本的组织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精准把握教学容量,以確保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能按时、按量、保质完成。比如我们可以把陆游《金错刀行》、 岳飞的《满江红》组合起来进行群文阅读。以古诗词中的家国天下为议题,爱国精神是我国古典诗词表达的主题之一。通过爱国诗词的群文阅读,学习诗词中的爱国情怀,并将其弘扬与践行。

2.借助“文本细读”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

高中的学生想要学习古诗词,需要对诗歌进行细读,高中学生只有细读古诗词,才能够从深层次方面来理解诗人,明白诗人要表达的情感,知道诗人在当时背景下的抱负。高中学生在学习高中古诗词的时候能提高审美能力,做我们中华民族诗词的传承人,帮助我国的诗歌文化传承下去,帮助我国的古诗词文化在未来中能够发展开来。

(1)细读古诗词要学会古诗词的表达方法

古代诗人表情达意,都要运用技巧,我们高考鉴赏诗歌的常用的有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等等。比如在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为了表达自己傲岸不羁,蔑视权贵的个性运用了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这一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呐喊,震碎了多少权贵们的心,在封建社会伴君如伴虎,多少文人为了家国天下,奴颜婢膝,忍辱负重。唯有李白振臂一呼可歌可泣,如果用比喻,拟人,借景抒情等,都不足以表达李白旷世的豪迈与不羁。所以在反复诵读中体味李白的真性情,更能真切的感知李白,李白就是那个粪土当年万户侯的人。

(2)细读古诗词要注意用翻译文言文的方法读懂诗词

诗词有韵律平仄的要求,诗人表情达意为了押韵和平仄,往往调换字词的顺序,省略主语、谓语、宾语等。倒装和省略现象在诗词中比比皆是。鉴赏诗歌的前提是读懂。在读诗歌是我们要用翻译文言文句子的方式翻译诗歌,替、补、调、留这样的原则同样适用于诗歌,细读从诗句的每个字每一句开始。意思读懂了。才能更好的去赏析,比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面对东去的大江,感慨千古风流人物,写到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故国和多情是不能做主语的,直译出来不通顺,所以要考虑“调”,“补”。我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我早生华发。文言文也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载体。所以中国的语言文化的精炼,在诗词中也有体现。

(3)细读古诗词应深挖诗词中能够更好表达诗人情感的关键字

诗词讲究含蓄,往往运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炼字来更好的抒发诗人的感情,苦吟诗人贾岛就是每次写诗的时候都要深思每一个字,他的诗句“僧敲月下门”成为了千古名句。诗歌意境由一个“敲”字慢慢展开,敲门人的礼貌,周围环境的幽静都跃然纸上。诗词中的动词,数词,形容词等都是我们鉴赏时要深入思考,分析古诗词中的炼字,正是为了感知中国文字的魅力,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把春天的生機盎然写出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春风使江南两岸变绿。诗歌也因“一字”之妙而熠熠生辉。

探究古诗词教学的方法,是为了更好的发掘其在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素养落地中的作用。可以迅速为核心素养的培育打开空间,从而实现传统教学在新时代的转变,如何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底蕴,我从“群文阅读”和“文本细读”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以上是笔者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以文化传承与理解为代表的核心素养如何落地的一些思考,不当之处,还请专家指正。

参考文献

[1]刘昌海.在教学细节中促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地——以“文化传承与理解”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 2020(12).

[2]刘谦.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J].语文教学通讯 2021(5).

[3]范吉明.“文化传承与理解”在统编教材中的体现及实践[J].语文建设 2019(11).

[4]赵丹.“群文阅读”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李白为例[J].研究生毕业论文 2020(5).

[5]关芸婷,朱华.文化传承与理解下的古诗词教学[J].文学教育 2020(7).

[6]朱绍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策略探析[J]. 2020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讨会 .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古诗词教学中艺术内涵的挖掘策略
浅谈比较阅读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