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体任务的主题项目模型”校本劳动实践课程的探究

2021-12-03 13:41谢彩凤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40期
关键词:项目式主题式劳动教育

谢彩凤

【摘要】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学校非常重视劳动教育以及开发校本特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承载着落实劳动教育的重任。“整体任务的主题项目”模型的劳动实践活动课程,可以多元化开发项目实践活动,能够更大限度地达成四维空间有机整合,五育并举润物无声,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劳动教育的落地生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劳动教育;整体任务;主题式;项目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要求,“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承载着落实劳动教育的重任,它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一、校本劳动实践课程开发的思路和原则

为培养学生的劳动好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增强劳动意识,提高综合素养,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开展整体任务的主题项目式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在学校课程教学中,尽可能学科整合,在语文、道德与法治、美术等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在班队活动、科技教育、小农田建设中开展专题项目式劳动教育。具体如下:

(一)课程育人

1.以校本课程建设为着力点;

2.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为路径;

3.以课时落实为保证。

(二)活动育人

1.学校劳动教育活动系列化;

2.班级劳动教育主题化;

3.劳动教育与研学旅行相结合;

4.劳动教育与时令相结合。

(三)协同育人

1.家校协同;

2.学校与社区协同;

3.手拉手共建。

二、“整体任务的主题项目模型”的路径与方法

(一)整合学科教育教学,开设“主题式”校本劳动实践课程

《指导纲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丰富和拓展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是丰富多元的,其中最核心的实施途径则是课程教学,它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参与,进行课程整合,要求各学科教育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如,结合语文、科学、美术、道德与法制、音乐、数学等学科教学,开设“生态环境及自然科学”“中国非遗文化遗产”等“主题式”校本劳动实践课程。

(二)结合时代创新特征,开设“项目式”校本劳动实践课程

劳动教育要与时俱进,特别是结合新产业,注重开展具有创造和创新特质的“项目式”劳动课程内容,其以实验研究、分析探索、发现创新为主。学校劳动教育要寻求劳动教育与科技教育的融合点,构建劳动与科技教育融合校本课程体系。例如,在 STEM 教育、机器人教育、创客教育等项目中,学校为有梦想和激情的学生所选定的主题设立“孵化器”,帮助他们开展以创新创业为目标的创造性劳动;“航天航空模型”项目通过学习航模、操纵航模、创作航模,培养学生利用科技知识动手创造、实践的能力。

(三)依托小农田建设,开设“整体式”校本劳动实践课程

城市小农田小菜园建设,提供了课堂研究和实践的场所。教学楼6楼顶层是一块占地560m2天台生物园,既是生物科学实验基地,又是学生进行观察、劳动实践的樂园,学校把它作为弘扬“垦荒精神”的劳动基地,同学们在鸟语花香中感受体验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氛围。生物园里还安装了雨水自动采样机,学校组织爱护环境的同学成立酸雨检测小组,从中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的道德感和责任感。

(四)借助德育及节日,开设“专题式” 校本劳动实践课程

充分利用学校日常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通过德育渗透劳动教育的形式,开展“专题式”校本劳动实践课程,加强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各育之间的联动,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如:学校每年组织跳蚤市场嘉年华活动,为学生提供手工艺作品的展示舞台;“布可思议,绣出自我”布艺缝制比赛,为学生提供展示劳动创作成果的舞台;这就是“以劳育美”的过程;结合“我们的节日”开展系列主题劳动教育活动,如“浓情元宵,团团圆圆”做汤圆、“粽情端午”包粽子、中秋节“品诗赏月,彩灯高挂”做灯笼等,在传统节日中渗透劳动教育,在动手劳作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最美课室”“宿舍文化节”等特色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装点校园、装扮课室、装饰宿舍,既“美”了校园,又“美”了学生的心灵。

三、“整体任务的主题项目模型”校本劳动实践课程的价值意蕴:多元化课程开发,四维空间有机整合,五育并举润物无声

劳动实践课程整合不是单一的“1+1”,而是应通过多元化课程的开发,突破课堂教学空间,将“学校—家庭—社会—田园”四维空间进行有机地整合,让课程具有延伸、融合、共建的特点,形成校园基础课程、家庭生活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田园体验课程等,让学生从知识的获得、技能的实践、情感的体验、思维的扩展、精神的历练等方面得到全面培养。

(一)开发校本基础课程

将校园划分为教学区域、公共区域、功能区域,设置劳动监督岗,班班有劳动区域,人人有劳动责任,促进形成校本基础劳动实践活动课程奠定基础。如在教学楼顶开辟“科技生态园”农垦实践基地,为劳动教育和科技教育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各中队由辅导员带领,在各自的“责任田”里种植不同的花卉、农作物。少先队员需全程参与农作物生长期间的劳动实践,了解植物生长习性,引导学生体验“种植—管理—收获”的过程,体会劳动的艰辛与收获。安排学生轮流值日。在校擦黑板、拖地、摆桌子、垃圾分类;在家洗完、叠被子、收拾书包等,到天台生物园浇水、做观察记录等,培养主人翁意识与责任心!此外,拓展劳动基地功能,为学生的习作课提供观察场所与素材,为美术课提供写生的空间与对象,为数学课提供现场教学资源,还可以为各班召开以热爱劳动、热爱科技为主题的班(队)会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意识。

(二)拓宽家庭课程渠道

学校根据学生年段特点,结合季节特征和节日文化设置“家务劳动清单”,涵盖营养烹饪、手工制作、种植养殖、清洁整理、关爱家人等方面的内容。如五月劳动周开展“我爱我家”、十月教师节开展“强国有我 铭记师恩 爱在行动”主题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三)开发社会实践课程

学生作为鲜活的个体,身上具有社会属性,不可能一直生活在家庭和学校中,因此,应该引导他们关注身边的生活环境,关心周围事物的变化,了解各行各业技能的特点,感受职业的艰辛,增强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我校充分发挥家长及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引导家长利用节假日时间,带领孩子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如种植树木、清除小广告、维护社区公共设施、社区垃圾分类、调查环境污染现状、变废为宝、职业体验等。

(四)增加校外劳动实践课程

除了充分利用校内“生态园”“科技园”开展劳动与科技教育,还充分借助校外办学资源研学活动。每个学期每个班都会借助校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研学实践活动。

四、典型案例与分析

围绕“爱元素”开发探索的“整体任务的主题项目式”劳动实践课程:

(一)“爱”元素贯穿其中,收效倍增

本是推进“整体任务的主题项目式”各项劳动实践的落实,却在方案设计时,抓住思政和情感教育的契机,营造氛围,融入“爱”元素,使得学生更有自觉主动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的动力源泉。如

陈启帆在“我的阳台我做主”家庭种植后总结道:

劳动不但锻炼了我们灵巧的双手,还开启了我们勤思考、求创新的脑子。今天,我给大家分享我的阳台:矿泉水瓶做的“环保浇花器”,洗衣液塑料空瓶子做的“环保花盆”,扦插移植的绿萝盆栽。绿萝盆栽通过“分家”变成了“好几户人家”,每个小家庭形态各异,赏心悦目。另外,我还探索不同培养条件对绿豆的成长影响,将另外一盘崭露锋芒的绿豆芽,移植入泥土秒变小盆栽。大家看: 它们的长势那么喜人,我想过不了多久,家里的阳台、窗台上将会有更多的花卉或摆设盆景。我们把优美和谐的大自然渗入室内,既美化了家庭生活环境,又减轻了城市热岛效应,优化空气。我的阳台我做主,这样的劳动作业,给我满满的成就感!

家长的评价:

通过“我的阳台我做主”这样的活动,给孩子一成不变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不少乐趣,偶尔间的节奏变化也为生活增添了情趣,原来孩子也是装扮家庭的话事人。通过几个孩子组队,自行策划如何种植绿萝,如何利用生活废弃瓶罐剪裁出极具特色和喜感的花盆,不管是划线、剪裁、镂空还是挖、填、压实、浇水,孩子们都是精诚合作,一气呵成。我们可以有计划地开展一项工作,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我们有了社交与协作,(下转第47版)(上接第42版)我们有了审美的取舍,我们试着掌握事物规律去开展我们的活动,真是一次很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二)专题教育嵌入其中,一举多得

基于“整体任务的主题项目模型”的校本劳动实践课程,有利于将爱国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环境教育等专题教育嵌入其中,一举多得。如“劳动创美缔造造福”,运用了环境教育与劳育和美育充分融合,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废旧利用,节约资源,美化环境。学生在手工劳动实践中,用废旧资源,通过新奇又简易的操作形式,变废为宝成精美的艺术品为家居添姿彩。废旧利用,变废为宝,既充分利用物资,又能在设计制作过程中,提高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为幸福美好的居家生活添彩创美的意识和能力,还增强资源节约的生态环境意识。

变废为美的手工劳动教学与活动,以点带面,由易到难,然后再从材料广度、艺术深度进行拓展,后放手体验,自由发挥,最终达到精彩纷呈。让学生自主探索,创造充满童趣的学习环境,从而热爱生活,热爱创造。

(三)跨学科课程重组,效能提升

基于“整体任务的主题项目模型”的校本劳动实践课程,综合运用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等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又促使各学科知识在项目劳动实践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习作对学生而言,是难事,写诗更是难中之难。劳动教育与诗歌教育融合的劳动实践课程,有助于诗歌初入门的同学创造诗歌。如疫情以来,诗歌创作校外采风的机会大为减少后,校园小农田建设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农耕体验,我组织同学们开展《种……》为题的诗歌创作,引导学生从劳动中的种植体验,放飞想象翅膀,创作一首首更为广阔意义的种植诗。其中最怕写作的小潘同学,课堂内麻利写下小诗:

《种作文》

找一本漂亮的本子当做种子,

拿一支笔当做肥料,

天天都给本子施肥,

渐渐地,渐渐地,

一篇完美的作文就种出来了。

学数学相对吃力的小李同学写下:

《种数学本》

种下一本漂亮的数学本,

用黑笔浇水,用红笔施肥,

把重点记了下去,

慢慢地,数学本发芽了,

我桌子上满是奖状。

五、成效及结论

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基于“整体任务的主题、项目模型”的校本劳动实践课程研究取得初步成效,接下来会探索和开发更多校本劳动实践系列课程,促进学生良好劳动习惯和品质的形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勇于創造的劳动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J].职业技术教育. 2021(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D].北京:中国教育学会,2019.

(责任编辑:黄洁梅)

猜你喜欢
项目式主题式劳动教育
大学英语模块化、项目式、专业实践型教学改革思考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主题式课程整合的价值、困境与改进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小学数学和科学学科主题式整合的教学思考
项目式模仿教学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式教学在高职数控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广告摄影课程中“项目式”教学法的研究与应用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议“主题式”教学模式在餐饮服务教学中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