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燕村
【摘要】现在,几乎每个学校都在推广经典教育经典阅读。经典阅读,尤其是四书五经里面的内容,可以说是中华五千年智慧之宝库,它非常清晰地从哲学角度、人文的角度,告诉我们如何为政、为人与处事。字字珠玑、句句真言。虽然经典阅读对于小学生只停留在背诵、不求甚解的层面,但当我们把经典阅读运用于日常生活,把他当作孩子的指路明灯时,居然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经典阅读;运用;指路明灯
一、经典是我们日常行为的依据
孩子都会犯错误,许多孩子不但犯错,还喜欢用诸多理由来掩饰自己的错误。老师或家长总是苦口婆心,唠唠叨叨,效果却不理想。教孩子们背诵《弟子规》时,有这样的句子∶“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让孩子们明白要知错就改,如果掩饰就是错上加错。每当遇到有人犯错时,我就让同学们再次大声诵读,犯错的同学也再次诵读。我不需要过多言语,孩子们会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
孩子们从心底里对经典有种敬畏感,他们从书中背下这些句子,并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约束自己的行为,时间久了,就会变成一种自我认知与自觉行为。
当上课铃已经响了,一部分孩子就开始大声读书了,一小部分却依然玩得不亦乐乎,对铃声充耳不闻。我走上讲台领读“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并且让上课铃响了依然聊天的同学起来背诵并解释这句话,他们在解释的过程,就已经明白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看到认真学习的同学要向他们看齐,看到贪玩不守规矩的同学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这样的行为。当孩子们答应完成作业,第二天一检查,总有几个不做的,我没有发火,让同学们一起说,昨天答应老师,今天做不到,这是?“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同学们会大声回答,犯错的同学立刻说∶老师,我中午补好给您检查好吗?我让同学们回答他∶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经典的句子鏗锵有力,不需要我再过多强调,当孩子把作业补交给我时,我赞许地翘起大拇指说∶言而有信!
二、经典为学习提供理论依据
《朱子家训》里说∶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记住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论聪明与否,感兴趣与否,都得认真读书,老老实实把该学的内容弄明白,至于有不有用,何时有用,这是我们无法预计与把控的,学好就是了。习得知识与能力以后自然有用武之地。等到稍大一些,比如中高年级的孩子,就得明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合理安排思考与实际操作的关系,来提高学习效率;明白“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多复习巩固是学习的必须而有效的方式;班里有几个孩子读书时,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我们就一起诵读朱熹的训导∶“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他们立刻会领会老师的意思,会眼神聚焦于书,或用手指这书,或写文中易错的生字,专注度明显提高。
三、经典教育我们忠、孝两全
当我们背诵《论语》,“事君能致其身”、“臣侍君以忠”这些句子,都是要求个人对于集体,对于国家要忠诚,要学会服从。运动会时,我们班同学要跳着集体舞出场,之前的刻苦训练,自然必不可少。但强烈的日光下,有些同学就开始用各种理由请假了。我让大家大声诵读“臣侍君以忠”,只有有忠诚,才会团结他人,才会真心付出,才能取得整体的胜利,当我们以优秀的姿态获得评委与观众的掌声,同学们再次诵读“事君能致其身”“臣侍君以忠”。当全中国老百姓服从政府安排,居家隔离抗疫获得成功,同学们更加体会到个人服从集体、个人忠于国家的重要意义。
现在孩子就是家庭的中心,小皇帝、小公主越来越多。无限放大的宠爱,致使许多孩子目无尊长,稍有不顺,就抱怨父母,甚至吼叫、责骂长辈。我让同学们反复诵读《论语》中句子∶“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弟子规》中句子∶“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并且对照自己的行为,父母希望你做到的,你尽力做到了,就是孝顺,父母希望你改掉的坏习惯,你尽力去改了,也是孝顺。在班会课上,我让同学们汇报分享学习收获。品学兼优的李品涵同学说∶“我每天自觉完成作业,主动帮妈妈带妹妹,努力考出优异成绩,就是为了做到“亲所好,力为具。”一向好动的赖建宏说∶“我上课尽量克制自己不啃手指、不和同学讲话,就是为了做到“亲所恶,谨为去。”刘睿说∶现在我每次吃东西都会先让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先吃,就是为了做到“有酒食,先生馔。”......听了同学们的分享,我倍感欣慰,郑重地把“孺子可教”这个词送给他们。孩子们知道这个词的份量,他们知道中国成语历史悠久,来历巧妙,意义更加深远。
人们常说,教师给孩子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更喜欢台湾教育家王财贵的话∶“我们要给孩子指引一条河。”这条河就是经典,经典就是镜子,照出人性的丑恶;经典是明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大声诵读经典,用自身去践行经典,师生都学以致用、终生受益。
【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XKT27715)】
【参考文献】
[1]《弟子规》
[2]《论语》
[3]《朱子家训》
(责任编辑:郑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