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娜
摘要:生物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生物学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学内化的带有生物学科特性的品质。它由四个要素组成: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这四个要素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关键词: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 理性思维 科学探究 社会责任
20世纪以来,生物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作为自然学科中的基础性学科,在义务教育阶段尤为重要。生物学新课程标准也再次强调了基本理念,即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针对这些理念,我认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力求通过有效的生物教学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进而转化成其固有的必备能力和品质。
一、生命观念
生物学的研究主体是生命,生命观念不仅体现在对人类自身生命的认知,更体现在对世界上其他生命和物种的研究。即通过观察生命体,去理解抽象的生物学概念和理论,进而掌握生命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等,并能用生命观念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
如在讲解《鸟的生殖与发育》一课时,在导入环节创设这样一个情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它们在干嘛?引导学生回忆鸟的生活,进而学习鸟的繁殖行为: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雛。鸟卵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呢?体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一只鸟卵怎么才能被孵化出来小鸟呢?通过鸟卵形成及孵化条件,了解鸟的生殖特点,感受生命诞生的不易。梁上双飞燕,青虫喂黄嘴描述的是什么现象?有何感触?联想父母日常生活对我们的付出,唤起学生对父母的感恩。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科学素材,贴近生活,易于理解,为学生呈现生动的生命世界,通过不同的形式构建学生的生命观念。
二、理性思维
生命不是主观意象,而是一种客观存在。人的思维具有开放性、生成性。生物实验教学能很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科学的理性思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加强实验操作,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如在学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时,呼吸运动实现了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什么是呼吸运动?它又是如何实现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呢?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然后由学生自己做实验,观察针筒内气体体积增大或缩小时,活塞的运动情况,并运用胸廓模型,观察当肋间肌膈肌收缩时,胸廓容积的变化,及肺的扩张及收缩程度。如此,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加深了对呼吸运动的认识,而且熟练掌握了呼吸肌的变化。总之,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科学探究
生物学的学习过程本就是一个探索性的过程,新课标和新教材注重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精简课堂讲授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合作学习。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还会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科学研究能力。 如在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照中,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设置对照实验,通过小组互相合作,进行了多次实验,最终得出实验结果,在此过程中,通过持续的探究性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学会了合理假设、设计方案、并得出结论,借此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活力,培养与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团队合作学习能力。
四、社会责任
生物学是关系到所有生命体和生产以及环境保护等民生问题的社会学科,生物学科的社会责任感是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做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教学,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如:耄耋之年依然奋不顾身地战斗在抗疫一线的钟南山、李兰娟院士,还有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救治病人的医护人员,还有解决人类粮食问题的袁隆平院士,通过这些英雄事迹和感人故事,告诉学生责任与担当是人生的价值体现。另外也多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引导学生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加强对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掘潜能,锻炼意志,培养自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