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丽
摘要:作文批改,是我们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节点。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绝大多数教师沿袭的仍然是学生作文教师改的传统方法。虽然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学生们的作文水平却总是在低谷中徘徊不前,效果甚微。由此说明由教师一手包办的作文批改做法是不可行的。如何改变学生的作文批改方法,快捷高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余认为努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实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语文 作文教学 作文修改 思考
学生的作文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改,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批改方法,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表现。同时,在修改过程中,既培养了他们的自改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也更为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作文表达能力。这对学生主体性的确立,对学生主动接受作文并提高写作能力是很重要的。
一、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首先要消除其不敢改和不想改的心理,激发自改的兴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首先介绍一些相关的成功人物及其事迹。如小时候不会写文章,后来成名成家的前苏联作家托尔斯泰,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由来:讲古典巨著《红楼梦》的“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同时也以历年来修改得比较成功的学生作文为范例,培养学生“别人行,我也能行”的自信心。其次是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刺激学生的写作兴趣。
(1)设立班级文章医院,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前提下把一篇问题较具普遍性的文章贴在“班级文章医院”栏上,让全班同学“会诊”,然后把修改意见集中到语文科代表那里进行综合,再贴出修改稿,随后再到我这里拿我的修改稿贴上去,看看区别在哪里、有哪些需要再修改的地方。如此以来,学生修改作文的热情都被调动起来了,大家都想和老师比一比。
(2)要求学生统一配备印有修改过程的作文本,并适当加以引导,让学生心中有底,有自己修改作文的动力。
(3)设立名家修改专栏,让学生体会一篇文章在名家手里是怎样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
(4)设立自改进步奖栏和优秀评改陈列专栏,及时肯定和表彰自改效果好、有进步的学生,鼓舞学生自改作文的积极性。
二、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其作文自改的能力
首先,利用课文的讲读抓词语的比较,学习课文的写作特点,让学生逐步养成练字的习惯以及谋篇布局的能力,懂得一些写作的知识。诸如怎样围绕一个中心选择材料,怎样处理好文章内容详与略的关系,怎样写好过渡段等。作为作文自改的主体,具备一定的写作知识是自改活动得以进行的一个基础。其次,对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的修改符号和专门训练学生修改文章的内容要加以重视和运用。
三、指导学生自改作文要做到点面结合,优差兼顾,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培养学生的成功感
首先,提倡学生自改作文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放手不管。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不强,教师必须加强指导。指导时应先点后面。每次指导学生自改前,教师应先读一遍学生作文,抓住典型文章进行现场修改讲评,然后对本次作文自改提出具有指导性的修改意见,再让学生分组自改。一般情况下,上自改课前,在征得学生同意的情况下,我总是自己打印出两至三篇较具代表性的文章发给学生。其中,一篇用于师生共同修改,让学生明确本次作文的特点及具体的修改要求;另一篇用于学生集体讨论、修改,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修改的注意事项;最后才是分组自改作文。分组自改时,一般以每小组四人为佳,每个小组的组合尽量考虑作文水平的差异和男女比例的合理搭配。要求每个学生的作文都必须经过其他三个同学的修改,然后再由作者自己参考其他同学的修改意见自批自改,有不同见解的可以辩论,难度较大的可请教师协助解决。这樣一来,作文修改课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有了修改作文的动力和兴趣,作文能力就得到了较全面的提高。其次,在作文修改课上,教师也应当贯彻因材施教优差兼顾的原则。在指导自改时,对优等生应重在提出要求,指明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对后进生则应着重写作方法的指导,指导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写,多想几个怎么自改的方法。
四、作文修改的过程并不简单地停留在文字的修整,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再观察、再实践,寻找下锅的“米”,充实文章的内容
有人说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而是改出来的。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勤改文章,只要每次修改都有一点进步就值得肯定。因为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只有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让学生自主自改,学生的作文才会越写越好,越改越好,作文教学才会焕发生命的活力。